一年拿下兩大巨頭 阿里終結“體檢一哥”之爭!耗資50億元成美年健康二股東

民營體檢市場,以後恐怕要姓“阿里”了。

繼年初完成對愛康國賓的私有化後,10月27日晚間,另一大體檢巨頭美年健康公告稱,阿里耗資近50億元(人民幣,下同)從其控股股東手中接下10.82%的公司股份,一躍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數年來幾番爭奪,最後竟然是阿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體檢一哥”。

對阿里而言,大健康一直是阿里近年來重點佈局的領域之一。早在數年前,馬雲就提出了“雙H戰略”,並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一年內拿下兩大體檢巨頭,阿里通過與線下打通,形成完整的流量入口與數據來源的野心暴露無遺。

耗資48.64億元入股

根據公告,美年健康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以及其他股東於10月25日與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分別轉讓持有的佔美年健康總股本5.58%、5.24%、5.34%(合計16.16%)的股份。

此次轉讓的價格為12.01元/股,較美年健康10月25日的收盤價13.61元/股折價約11.76%。以此計算,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受讓上述股份需要付出的對價分別為25.10億元、23.54億元、24.01億元。

由於阿里網絡為杭州信投的控股股東,兩者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因此,隨著股份轉讓完成,阿里方面在付出了高達48.64億元的對價後,將手握美年健康10.82%的股份,一躍成為美年健康第二大股東。天億資產仍然為公司控股股東,俞熔則仍然為公司實控人。

一年拿下两大巨头 阿里终结“体检一哥”之争!耗资50亿元成美年健康二股东

對於此次阿里戰略入股,美年健康稱,阿里網絡、杭州信投和上海麒鈞作為公司重要戰略股東和合作夥伴,能夠幫助美年健康高質量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構建協作創新的技術平臺,為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實際上,在入股之前,美年健康和阿里就有交集。

早在2017年,美年健康就與阿里旗下的阿里雲展開合作,雙方共建雲計算平臺,並開展了健康體檢、醫學影像等核心大數據分析及合作應用,並聯手打造適應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健康大數據開放平臺。

而在美年健康之前,國內另一大民營體檢巨頭愛康國賓已被阿里收入囊中。

2018年3月26日,愛康國賓宣佈接受阿里系的私有化要約。2019年1月18日,愛康國賓宣佈完成私有化,買方團的外部股東包括了雲鋒基金、阿里系和博裕資本、蘇寧易購。

私有化完成後,阿里控制的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 Limited間接持有愛康國賓股權23.8%的股權。蘇寧易購子公司蘇寧國際出資設立的基金持有愛康國賓8.2%的股權,而由於蘇寧國際持有的基金份額為40.98%,因此其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3.4%的股份。

“體檢一哥”之爭落幕

在阿里入局之前,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為爭奪“體檢一哥”,曾使雙方的關係一度非常微妙。

國內民營體檢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出愛康國賓、美年健康、慈銘體檢“三足鼎立”的格局。不過,隨著美年健康於2014年宣佈收購行業第三的慈銘體檢27.78%的股份,國內民營體檢市場的格局開始變為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的“兩強爭霸”。

而作為國內民營體檢行業曾經的“一哥”,愛康國賓在資本佈局方面也先行一步。2014年4月,頂著“中國體檢第一股”光環,愛康國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之初,愛康國賓的股價表現十分強勢,四個月漲幅高達63%。

然而,好景不長,愛康國賓的股價很快就開始疲軟,2015年8月24日盤中一度跌至10.2美元/股的歷史最低價。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31日,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宣佈對愛康國賓進行私有化,報價為17.8美元/ADS。

在愛康國賓在納斯達克折戟的同時,美年健康則在2015年通過借殼江蘇三友登陸A股,並順勢發行股份收購慈銘體檢剩餘的72.22%股份。隨著這一收購在2017年底完成,美年健康一舉確立了國內民營體檢行業的絕對龍頭地位。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民營體檢市場的規模為163億元,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4.69%和14.61%。而隨著慈銘體檢被美年健康收入囊中,美年健康與愛康國賓的市場份額開始逐年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愛康國賓宣佈私有化後3個月,美年健康聯手一眾投資機構,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私有化要約,並將報價一口氣提升至22.0美元/ADS,更在隨後一路將報價提升至23.5美元/ADS,以及25美元/ADS,令張黎剛騎虎難下。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年健康,張黎剛表述,“我和愛康的團隊會竭盡全力保護愛康不受到侵害。愛康歡迎競爭,但反對任何惡意的競爭,反對一切試圖影響愛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愛康國賓也在隨後拋出“毒丸計劃”,並起訴美年健康。

就在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不下之際,2016年6月7日,雲鋒基金向愛康國賓提起私有化要約,擬以20-25美元/ADS的價格收購愛康國賓發行在外的100%的流通股。次日,美年健康立即宣佈退出收購。

隨著阿里私有化愛康國賓後,此次又耗資48.74億元一舉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

驀然回首才發現,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幾番爭奪,最後竟然是阿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內“體檢一哥”。

阿里佈局大健康的野心

對於阿里而言,大健康一直是阿里近年來重點佈局的領域之一。早在數年前,馬雲就提出了“雙H戰略”,即健康(healthy)和快樂(happiness),並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

阿里還分拆了阿里健康登陸港股,以此為平臺,不斷整合集團內部的流量和資源,佈局醫療、醫藥和技術端。不過,易觀分析指出,在阿里現有佈局中,流量大多集中在線上,並未與線下打通,由於現有健康數據維度單一,難以形成較為完整的健康檔案,提供支持。

在阿里私有化愛康國賓時,易觀分析指出,體檢作為線下健康數據的主要流量入口和數據來源,愛康國賓將承擔起建立用戶個人數字健康檔案的重任,也將成為阿里佈局大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而隨著此次戰略入股行業絕對龍頭美年健康,阿里的佈局將更加完整。

同時,阿里入股美年健康也正當其時。

去年,美年健康深受“假醫門”事件的困擾,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業績開始回暖。中信建投指出,預計去年事件影響已開始逐漸消退,公司團檢及個檢業務均有所回升。今年以來公司強化健康體檢質量管理,上線標本管控系統提升體檢報告質量及合規運營,並在檢後報告諮詢和客戶維護上進一步提升客戶感受,這些改進措施在三季度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國內第三方體檢市場的前景也被業內持續看好。今年7月國務院正式公佈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簡稱《意見》),以“健康中國戰略”為頂層設計、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以“健康中國行動”為推進抓手的大國國民健康保護體系全面形成。

美年健康認為,較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意見》體現了“四個轉變”:在定位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掀起健康中國建設熱潮;在行動上,努力從宣傳倡導向全民參與、個人行動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