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書是古的,但書中的故事還在上演......

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今天就來談談失意時的我們,作為一個假裝的讀書人,還是願意從自己最熟悉的讀書人談起。而對於只有通過科舉實現做官這一唯一人生理想的古人而言,這個話題似乎更有代表性,就從古人談起吧。

以下錄自葉楚愴編輯的《歷代名人短箋》,作者明代 康海

放逐後 流連聲伎 不復拘檢 垂二十年 人苦不自知 僕既自知之 而又自忘之 此則深惑爾矣 有醜婦被黜者 借鄰女之飾 更往謂夫曰 囊以不修 子故棄妾 今修矣 子何辭焉 其夫拒趨而出 其姊尤之曰 一出已羞 更復何求 其言雖鄙 可以理喻 惟萬萬念之

簡單翻譯一下,被趕出官場後,我乾脆放任自己,在歌場舞榭中玩了差不多二十年。人怕就怕沒有自知之明,現在已經明白自己不堪使用,如果還去獻媚爭寵,豈不是更加不堪了?有個醜女人被男人一腳踢開後,從鄰居那裡借來幾件首飾戴上,又找到那個男人說:“我原來不會打扮,你不要我;如今我會打扮了,你總該要我了吧?”結果還是被一腳踢開。她的姐姐罵她:“被趕一回就夠沒臉了,還要去找第二次羞辱嗎?”

這話雖然難聽,但是也很有道理,不是嗎?

我查過資料,實事求是而言,康海被趕出官場是很冤枉的。他本是弘治朝的狀元郎,學問和官聲都不錯。惡名昭著的大太監劉瑾專權的時候,有意拉攏他,多次請他上門,他都拒絕了。後來他的朋友李夢陽被劉瑾關了進去,從牢獄中寫了張紙條給他,希望能救他!為了朋友她只好去求劉瑾,第二天李夢陽就被釋放。就因為這件事,劉瑾倒臺後,他也因為涉及和劉瑾結黨被罷黜。康海說的醜婦人的故事,意味深長,在專制制度下,被冤枉在所難免,受了冤枉也沒有辦法報復,只能把這一口氣嚥進自己肚子裡,自己消化。

一定要注意,這是專制時代的官場舊事,和我們其他環境下的“失意”是有根本區別的。

所謂的被迫“放任自流,自暴自棄”,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和我們身邊有的是,毫不稀奇。

失意時你的反應、你的所作所為,那才是你最真實的水平體現。

很多人說,馬雲最敬佩的人是褚時健先生

的確,有一定道理。因為褚時健先生才是在真正地失意、絕望、觸底後,毫不猶豫地選擇“反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不屈的、最真的“硬漢”故事。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積極行動派、不屈的硬漢

最先了解到褚老故事時是我在出差的高鐵上,看了那一期的《南方人物週刊》關於褚老的專訪,不論是因為何種原因鋃鐺入獄,他都在默默承受著自己從一名萬眾矚目的全國著名企業家到階下囚的巨大心理落差,還要承受在獄中親愛的女兒頂不住壓力自殺身亡的巨大的、毀滅式的打擊和精神摧殘。他回憶說,出獄後他從心如死灰到振奮起來幾乎就是一瞬間,因為他的人生信條就是“活著就要奮鬥!”

知行合一,是我們那麼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這個理論早已經被高居廟堂的知識分子、精英分子一再解釋的無比充分,而又邏輯嚴密。但是,落實不到行動上一切就等於零。就像有人說的,作用和意義其實都是被後人總結出來的,當事人其實並不明白。對於褚老而言,他的奮鬥信念,就是最樸素、最簡單,最實用的對“知行合一”的完美解釋。有人問他,褚老,你都這一把年紀了,還承包這麼多土地?還要養地三年改善土地質量,萬一......,

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褚老總是回答,自己從內心深處,就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因為,第一活著就要有事幹、就要奮鬥。第二我一定能幹成。然後他開始了養地三年,培育果子兩年,酸甜度達標後才上市銷售,那最起碼是五年之後啊。可是這一切都讓褚老做到了,後面的故事大家就很瞭解了。馬雲等一干頂尖兒企業家紛紛前往拜訪,簡直就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不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嗎?

這不就是“只問耕耘莫問收穫”嗎?

這只是理論只是說,褚老做到了。

這才是神一般的人物,純粹的、打不垮的硬漢。

面對失意時,其實是真正考驗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是選擇沉淪還是奮鬥?

強者

會把所有的困難當做磨刀石,用它來砥礪自己的意志,憑藉它反覆的、殘忍的、日夜不停地打磨自己的精神,直到它成為自己特有的強大基因的一部分。

而這些,才是任何一個時代英雄最寶貴的品質,它絕不可能從書齋中、從溫室中來,一定是從困苦中、從田野中來,甚至還會帶著艱澀地淚水和血沫......

家庭環境是一個人一生的底色。由於褚時健的父親常年在外面跑運輸,對他的教育相對缺失,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母親,她也是一位強者。再加上很不幸的是,他父親又在褚時健15歲時去世,只剩下他母親支撐那個有六個孩子的家......當時的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太差,他的五個兄妹夭折了2個,這些情況母親並未向尚是懵懂少年的褚時健講過,選擇的是自己默默承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那時的褚時健早已經明白了這些,默默地記在了心裡,母親的辛勞和堅韌可以說影響了他整整一輩子。這也是長大成年人後的他,終其一生都一心撲在工作上,幾乎忘記了一切的真正原因。同時在他的潛意識中,似乎認為所有的妻子和母親都應該,也能像他母親那樣,把家庭打理好處理好吧,幸運的是,他的妻子正如他所願,也是一位強者!

年少是已經崢嶸初露,企業家精神在積澱。褚老一生都被熟識的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他15歲喪父時,被迫輟學回家,要想辦法養家,思來想去他選擇和大家一樣去做烤酒(釀酒的一種)去賣,需要通宵的蒸包穀,要不斷加水,以防止水被蒸乾包穀被蒸糊。和他一起做包穀酒的成年人也經常睡過頭,但小小年紀的他卻從來沒有。一方面是責任心使然,另外是他已經開始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計算出了加滿柴火的情況下,一鍋水燒乾的時間需要2小時,他就掐好時間準時加水添柴,從未失手。他還觀察到,有經驗的釀酒師傅總是要把門關上,說發酵時怕冷,他立刻就明白了這是溫度問題,於是就在每個發酵箱旁邊放上有餘溫的柴火。最後,別人的包穀酒3斤釀出來一斤酒,而他的2.5斤就可以釀出來一斤,在成本上已經取勝了,而且他的酒品質好,結果,他總是比被人賣得快,賣得多!

降低成本、獨立思考、關注品質成為了影響他一生的精神。1963年褚時健被調到當地的糖廠做廠長,該廠連年虧損,每年需要當地財政補貼20萬才能勉強維持運營。他到任後,一個月時間就找到了虧損的關鍵,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進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品質,廠子迅速起死回生。就這樣在糖廠工作了16年,出色的成績讓大家對他紛紛刮目相看,很快他又被調到了捲菸廠,那是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廠子,重點是當時的領導們對於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迅速成長起來,最好能一飛沖天,成為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全國的明星企業。壓力可想而知!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紅塔集團當年全國第一,世界前五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結果,就和大家後來都知道的一樣,紅塔集團成為國內捲菸市場的一座最高峰!在褚時健強強勢的作風帶領下,一個地方上寂寂無名的小菸廠竟然成為了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累計創造利稅800億元以上,最輝煌那些年每年上繳的稅金佔雲南財政收入的60%,還把企業的觸角伸向了輕工業、交通運輸業、運輸業和金融業.......

至暗時刻,在他進入老年時,竟然不請自來。理論上褚時健應該在1987年就退休了,但由於紅塔集團在他的管理下連續的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勢頭,省委無限期的延長了他的退休年齡......1995年褚時健妻子和女兒相繼被關押,罪名是涉嫌轉手倒賣香菸批條(當時我國經濟轉型時期,雙軌制,這類現象遍地皆是)。妻子和女兒的入獄對他打擊很大,調查組也很快將目光聚焦到他的身上,很快他就被關押、赴異地審查,又得知最最心愛的女兒在獄中自殺。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垂垂老矣,卻迎來一生的中的至暗時刻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70歲,家破人亡,自己被判無期徒刑。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59歲現象”典型代表

這一切都讓70多歲的老人心如死灰,垂垂老矣,卻迎來了一生中的至暗時刻。關於他的罪行,後來引發了社會關於“59現象”的大討論:國企領導人臨近退休想“撈一把”的想法。很顯然,這種現象是由於國企領導的收入偏低造成的。他的案件,也直接加速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改革國企領導薪資的決心!

75歲的老人,選擇回報期最長的農業,義無反顧。褚時健老人75歲時選擇了最艱辛、投資回報期最長,風險最大的農業,其中的艱難是很多人都無法想象的。要知道,橙子從種下去到掛果可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是客觀規律,作為保外就醫的老人,他渾身都是病,是要帶著胰島素甚至掛著輸液瓶去山裡看樹苗、修整山地、種苗、施肥、防病,灌溉,培訓果農......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勞作時的褚時健先生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不僅要勞作,還要把學到的教給果農,一起致富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事業越好 身體越老,但你覺得他會很在意嗎?

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他又成功了!

其實就像王立群先生講《史記》時講到的,歷史上的確有些人是謀事不謀身的,做事,想辦法把它們做成功就是唯一目的,至於財富、名譽、光環,甚至外界人的評價,那是別人的事,他們從來就不關注,因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成事”上。

致失意時的你和我......

魯迅先生說的民族的脊樑——“拼命硬幹的人”,指的就是褚老先生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