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光伏電站,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9年10月24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伏們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在北京如期舉行,包括國家電投、國家能投、華能、華電、中廣核、龍源電力、深圳能源、晶科電力、正泰新能源、協鑫新能源等逾30家電站投資企業以及專業運維公司、設備企業、第三方服務平臺等近400人參與了此次論壇。

截至2019年9月底,中國光伏電站累計裝機規模已經突破190GW,隨著光伏電站規模擴大以及補貼拖欠問題的日益嚴峻,光伏電站運營及後服務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把脈”光伏電站,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在致辭中表示,從2016年舉辦的第一屆會議,到今年的第四屆會議,這三年時間裡,中國新增了超過120GW光伏電站。面對補貼拖欠的資金壓力,這些年各家電站投資企業運維團隊和專業運維公司所做的技術進步、模式創新,雖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從對整個行業的推動角度,都是行業的進步。


“把脈”光伏電站,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遠景智能副總裁兼光伏業務總經理孫捷認為,光伏電站的資產管理經歷了從非常低效的方式開始向機器智能轉變的時代。不同的機器和不同的設備之間,是可以通過智能物聯操作系統進行對話和協同,甚至能夠形成響應的行為和閉環。智能化、專業化、數字化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進入機器社交網絡時代,遠景希望通過智能物聯操作系統,釋放機器社交的能力。

智能化運維:大數據平臺、分析精度、數字化


隨著持有光伏電站規模的驟增,大數據平臺、智能化工具在電站運維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各運維團隊基本都配有相關的數據平臺。遠景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總監黃學洪介紹道,從過去一年的電站數據來看,同地區不同的光伏電站實際發電量情況差異巨大,業主需要圍繞收益率建立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而隨著理論發電量提升越來越困難,如何減少發電量損失顯得愈發重要。遠景智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EnOS平臺,已為國內外70GW風電和30GW光伏資產提供高效服務,實現風光水儲一體智能化運營管理。

智能運維還體現在對眾多數據分析效率的提高。在大中型地面電站中,場區設備尤其是組件的故障和狀態巡檢亟需智能化手段。北京金鴻泰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周雙全表示,空地一體智能運維是光伏電站平價上網的最佳實踐之一,通過無人機智能巡檢和巡檢數據的智能化處理,可快速發現各種問題,在線診斷故障,使運維規範化、標準化和智能化。

作為有效提高巡檢效率的手段——無人機已經在光伏電站運維中得到了普及。但如何進一步發揮無人機巡檢的優勢對於提高運維效率尤為重要。中科利豐總經理李壯介紹道,目前中科利豐通過使用核磁共振技術,可以獲取故障位置的空間立體形狀、尺寸大小信息,識別率在業內遙遙領先。在檢測熱斑效應方面,中科利豐的無人機做了重要的算法升級,檢測到組件的紅外熱斑均為相對溫差,而不是絕對溫差,相對來說,提高了檢測精度。

晶科電力也在光伏無人機的應用上也做了較多的探索,尤其是紅外測試方面,目前晶科電力運維的電站經過無人機進行紅外檢測的規模已經超過了3GW。

智能化的另一體現是清洗機器人在光伏電站中的應用,南京天創電子研發出與在地面固定支架、分佈式固定支架以及平單軸跟蹤支架適用的清洗機器人。在實際案例應用中,最高可提高光伏電站發電收益30%左右。

運維的關鍵點:人、制度、設備


隨著光伏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不論是國企央企,還是民營企業,基本上較大體量的光伏電站投資企業都配備了專業的運維團隊。得益於電站投資開發者和運維服務者的雙重身份,投資企業運維團隊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在光伏電站運營方面的探索也越來越專業化。

備品備件問題是光伏電站運營中面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管理較為嚴格的央企投資商。為提高效率、降低庫存成本,中廣核、華電的運維團隊探索出了備品備件聯儲平臺,通過引入互聯網的理念,多方聯合,降低庫存總成本,提高整體採購效率,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正泰新能源則依靠分佈式光伏的佈局,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分佈式運維公司。正泰新能源運維事業部經理張天文介紹,正泰新能源開發的光伏電站故障工單閉環管理——小泰APP能夠完成線上+線下的故障工單閉環管理,不僅能對設備故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還能通過故障工單統計建立智能運維知識庫。

除了軟件的應用,作為電站持有量最大的民營企業,協鑫新能源更強調人員在光伏電站中的關鍵作用。“設備是發電的基礎,制度是實施的保障,人是根本,人才體系完善以後,我可以實現設備的自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設備故障引起的電量損失”,協鑫新能源運營科技拓展部總監陳曉東強調。

同樣,青島薩納斯總經理耿文強表示,電站首先要實現數字化,然後是智能化,最後是智慧化,但是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都需要人。運維人才有了數字化的意識,才能把數字化的運維傳播下去。

“目前項目設備材料都比較新,且有EPC質保及設備質保,對運維成本的增長並不敏感,待到5年後各項質保全部結束且各部件都開始逐步老化,對於運維人員的需求會更加強烈”,無錫光電寶總經理溫冬波強調。

設備方面,為了打造專業化運維,上航電力在運維技術手段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通過研發專業的運維設備,例如入履帶式的清掃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一些自制的但非常有效的工具設備,來提升運維能力,同時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內部化共享,也帶來了經濟性的顯著提升。

安全與收益:運維的力量


安全性與資產價值是光伏電站運維最重要的兩個目標。已籤合同規模超過3GW的西安鹹林運維是一家專業的第三方運維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杜平認為,將事故、隱患、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對資產進行管理,提高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這就是運維的力量。

兩個細則考核正愈發嚴格,光功率預測的準確性對光伏電站收益的影響開始凸顯。在這一領域耕耘多年的國能日新針對不同的業主訴求,提出了高精度的預測方案——風鳥系統,通過定製化解決方案降低光伏電站的考核分數,助力光伏電站收益的提高。

為了提高光伏電站收益,與漁業、農業、種植業的結合也成為一些光伏電站運維的工作內容。通威新能源的漁光電站正通過改造池塘的養殖環境,通過投入少、產出多的方案,將漁業的價值附加到光伏電站的收益中。

此外,在資產安全方面,溫冬波強調,光伏資產安全管理是光伏電站運維的核心要素,為做好光伏電站資產管控,光伏電站尤其是分佈式光伏電站必須要配上保險,以防範各種意外風險。

老電站的維護與技改


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除了與初始設計、施工質量息息相關的因素之外,未來25年的運營維護期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改造提升光伏電站收益。

  • 華電集科工與帝斯曼合作開展了關於減反射膜進行技改的實驗,取得較為可觀的結果。帝斯曼的實證數據證實,通過減反射膜的應用,可提高發電收益3%左右;


  • 晶科電力在對外承接光伏電站運維業務中,將逆變器的更換作為其可提供的服務內容之一,主要是針對已經不存在的逆變器品牌或者已經過保的逆變器進行維護與升級;


  • 鹹林運維則在一些年限較久的光伏電站中,將發電表現非常差的組件進行局部更換,經過測試,這對於發電量的提升效果非常明顯;


  • 雲鷹光伏通過對一家業主企業分散於11個城市、總規模為4.2MW的屋頂光伏電站電站進行技術改造,幫助該項目的發電增益達到了10.8%,並且極大的提高了巡檢效率。

優得運維則強調,在光伏電站的運營中,火災、大風等常見風險預案要及時做足,從前期評估、生產準備、正式運維到移交撤場,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與調研,尤其是的設計施工階段的消缺,優得的調研數據顯示,77%的光伏電站運維問題與施工環節密切相關。

們道系列的光伏電站運營與後服務研討會迄今已連續舉辦四屆,隨著光伏電站規模的增加以及業主持有電站體量的增加,智能化運維已經成為趨勢。但隨著光伏電站服役年限的增長,組件、逆變器的更換修復以及電站相關的技術改造已經成為需要關注的話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光伏電站運維涉及的不可預見成本較多,尤其是人力成本的支出,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光伏電站的運維需要前置至項目開發設計的階段。

會議精彩內容,後續光伏們將進行跟蹤報道,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