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誦讀紅色經典]第三期:殉職火場的興安之子於海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誦讀紅色經典]第三期:殉職火場的興安之子於海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誦讀紅色經典]第三期:殉職火場的興安之子於海俊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朗讀:楊豔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他紮根邊疆、恪盡職守,1987年從內蒙古林學院畢業,在深山老林一干就是32年,參與完成上百項生態科研項目。殉職的前一天,他還遞交了一份學習報告:以“坐不住、睡不著、等不得”的緊迫意識,大力加強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築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指示精神;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擔,帶隊撲救林火12次,最後一次倒在了摯愛的林海,生命定格在56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國有林區,在10.67萬平方公里的興安大地上,有近5萬名幹部職工共同守護著這片綠色,於海俊就是其中一員,為了守護這一片青山綠樹,他三十年如一日,作為根河市林業局副局長,他身先士卒,時常戰鬥在火場一線。

今年6月19日下午,內蒙古大興安嶺根河林業局轄內的上央格氣林場47溝附近發現煙點。煙點即是火情,火情就是命令。於海俊迅速帶領60名專業撲火隊員緊急奔赴起火點。3個小時後,他們到達火場。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火場勝利實現合圍,外圍明火被撲滅。

臨近21時,天已黑透,燃盡的草木灰四處飛散,一些倒木、站杆上還有殘留著火星。於海俊要求大家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清理火場,確保不發生復燃、受災面積不再擴大。清理過程中,一根長約10米、直徑約為32釐米的過火站杆被風颳倒,砸中了於海俊。

當隊員們將站杆鋸斷後挪開,於海俊的一隻眼鏡鏡片被砸碎,人處於休克狀態。此時,他的手裡仍緊緊攥著GPS定位儀。經過一個小時的顛簸,於海俊終於被送到山下的急救車。但他沒挺過這個夜晚,19日23時30分,因公殉職。

於海俊犧牲後,同事們找到了他多年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詳細記錄了他參與撲救的每一場火災。在扉頁上,他寫道:本記錄本,經過煙燻、火燎、油漬、塵埋、汗浸、水淹、雨澆等多道工序,得以保存,實屬幸事……除了這本珍貴的撲火記錄,他留下的還有當晚沒吃完的半包餅乾和半瓶水。

自從來到根河林業局工作,於海俊曾屢次帶隊成功撲火,不止一次展現了極強的責任心和過硬的專業素質:2017年5月2日,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的火災,是他嚴令隊員們轉移到河邊宿營,才避免了後半夜因大風驟起火向突變,原宿營地被大火吞噬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2018年6月22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烏瑪林業局伊木河林場發生火災,出發救火時,他的腳就被嚴重砸傷,但他忍著疼痛,帶隊爬山、過河,帶頭撲火作戰……

翻看這名老黨員的檔案,23歲那年,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我童年時代,常聽大人們講那些共產黨員先烈的英雄事蹟,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激勵著我。我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要為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於海俊犧牲的前一天,根河林業局黨委召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研討會。會後,於海俊寫下心得體會:“作為林業人,必須把改善林區生態環境質量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堅決承擔起建設美麗根河的歷史使命,堅持最重的擔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頭自己先啃。”這是於海俊交給黨組織的最後一份思想彙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

調任根河林業局之前,於海俊曾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工作。他經常揹著帳篷、給養和工具,爬高山、穿密林、蹚河道、走沼澤……年復一年,帶領森林外業調查大隊深入北部原始林區,出色地完成了北部原始林區防火工程基礎設施勘察設計任務。

國家啟動一期“天保”工程的時候,於海俊作為設計項目負責人,幾乎走遍了林區的每個角落,他帶領團隊準確核定了各林業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設規模,為上級決策和工程建設單位施工提供了詳實的基礎依據。

多年來,於海俊負責並參加的林業工程規劃設計、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生態環境工程設計和測繪項目共有100餘項,其中完成“天保”工程設計32項,8個項目獲評全國和省部級優秀科技成果獎,主編或參編完成論文、著作10餘篇(部),他還先後獲得過“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項榮譽。

在這些付出的背後,隱含著是他對家人的“愧疚”。根河林業局距離於海俊過去工作生活的牙克石市200多公里,到根河林業局工作的8年裡,於海俊和妻子劉文慶見面次數有限。

劉文慶回憶,和於海俊從相識、相戀到結婚生子,共處30多年的時光中,聽到最多的話是“在忙”。6月19日下午,劉文慶像往常一樣,給丈夫打電話。電話一端的於海俊說,“我忙著呢,著火了,馬上上山,不聊了……”就匆匆掛斷了電話。誰知,這竟成了夫妻二人的訣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诵读红色经典]第三期: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于海俊

於海俊回家探親、妻子去根河看望於海俊,都是乘坐綠皮火車,單程就得花很長時間。劉文慶珍藏著兩人往來於根河和牙克石的所有火車票,本想等到於海俊退休後,把這些火車票編成一本紀念冊。

至今,夫妻倆還住在僅6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裝修極其簡樸。於海俊的辦公室裡,辦公椅扶手磨破了一個大洞,辦公桌上還放著一個很舊的白瓷杯子。於海俊在根河住的宿舍,冰箱裡只有方便麵和吃剩下一半的凍饅頭。

於海俊因公殉職,組織上多次到家裡看望家屬。每次,妻子劉文慶都堅定地說:“我們一家人都是共產黨員,我們能夠理解海俊所做的一切。”

於海俊同志將生命獻給了祖國的青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什麼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他對工作的負責,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的詮釋值得我們每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學習,他要讓青山常綠的願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努力,做出貢獻。於海俊同志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一定會長存。

人物簡介

於海俊,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規劃設計室副主任、主任,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等職。生前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根河林業局副局長,林業工程正高級工程師。2019年6月20日,於海俊同志在指揮撲救根河上央格氣森林雷電火災中因公殉職,用實際行動和寶貴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民公僕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樹立了新時代好乾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傑出榜樣。6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追授於海俊同志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文章摘自:人民日報、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