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胡适对中美外交所做的贡献,他与罗斯福原来是同学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中国亟待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援助。胡适临危受命到欧美游说,并在不久之后出任驻美大使,为中国的抗日救亡事业奔走呼号。

【胡适加利福尼亚大学演讲】胡适一下飞机,不顾旅途劳顿,便分别在大中华戏院、联邦俱乐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电台作了一系列演讲,意在唤醒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清醒认识,求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

【胡适与罗斯福关系融洽】在这之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多次与他会见,两人一谈就是两三个钟头。原来胡适与罗斯福竟是大学同学,胡适便借着这层身份,多次拜会罗斯福,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这张照片就是二人关系的一个缩影和明证。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说到胡适与罗斯福的交情,还要从他们的大学时代说起。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书,与后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成为同窗。正是凭着这层同窗关系,再加上胡适的声望和魅力,罗斯福不管多忙,都会挤时间与胡适晤谈。

【二战初期罗斯福奉行中立】在会晤中,罗斯福关切地询问了中国的战局以及中国军队如何过冬的情况。胡适动情地说:“中国需要美国的支持,我想总统很快会以明快的眼光判断是非!”尽管有同学之谊且十分理解胡适的心情,但是,当时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这令罗斯福一时难以做出选择。

【胡适在美国深受欢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之后,被誉为“书生大使”的胡适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信任,不仅华盛顿政府上下人员对他崇敬备至,连罗斯福对他也是赞赏有加。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罗斯福给蒋介石的信上就写着“于适之信赖备至”的赞语。


【胡适在美国的办公室】胡适在任期间为中国争取到四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这些贷款有效缓解了国内危急的局势。而美国的在华企业却因此遭到日军的报复性轰炸,美国政府一怒之下于1937年7月26日废止了《美日商约》。胡适闻之大喜,他明白时局正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胡适向美国国务卿表达反对意见】此后几年,美日之间开始了不断的谈判,并于1941年11月22日达成临时协定草案。但是这个草案只要求日本从越南南部撤军,却只字不提中国境内的日军。在美国国务卿当天召开的草案通报会上,胡适当即表示反对,并且要求面见罗斯福总统,陈述阻止美日和谈草案的理由。经过胡适的努力,美国最终撤销妥协方案

【日本轰炸后的惨状】然而,美国终止协定草案后,太平洋的局势随即发生了决定性改变。这一改变以“珍珠港事件”爆发为开端。由于日本海空军猛烈袭击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抗战期间中美外交胡适功不可没】自此,中国的抗战局面也开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外交的这一胜利,不能否认胡适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