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聯動航線織密山東港口釋放整合紅利

近日,在山東港口集團煙臺港集裝箱碼頭,伴隨靠港船舶鳴笛,現場集裝箱岸橋同時起吊作業,環渤海集裝箱“海上巴士”順利開航。業內人士稱,環渤海集裝箱“海上巴士”通航後,將不僅帶動環渤海地區集裝箱發展,打通魯遼地區貨物水上運輸通道,還將充分帶動山東自貿試驗區和中韓產業園區等區域經濟發展,為山東港口貫徹落實“經略海洋”戰略、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港口提供有力支持。

記者梳理發現,山東港口集團掛牌近三個月以來,對內加速港口間融合,對外“動作頻頻”,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之路。8月17日開通“中創威海—青島”集裝箱航線是第一步,隨後又開通了“威海—青島”雙向對開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10月14日,“濰坊—青島”“濰坊—威海”2條省內集裝箱航線也開通了。此外,山東港口集團還舉辦了“青島口岸走進銀川服務推介會”和“山東港口走進新疆服務推介會”。

那麼,山東港口集團實行這一系列舉措的意義有哪些?未來,山東港口集團還將朝何處拓展發展空間?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深度融合港口競爭優勢不斷增加

有數據顯示,整合以前,山東省2018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1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然而,與世界一流港口相比,仍存在分散發展、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這也使山東省港口現代化發展步履蹣跚。

以成立山東港口集團為標誌,山東省7個沿海港口“聚指成拳”,進入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

8月17日,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青島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奉利在“中創威海—青島集裝箱航線”首航儀式中表示,威海港與中創物流合作開通的“中創威海—青島”集裝箱航線,將充分發揮中創物流的航運優勢和威海港的區位優勢,將更多公路集裝箱貨源轉移到水路運輸。記者瞭解到,青島港與威海港整合後,威海港明年集裝箱吞吐量有望突破100萬標箱,創造威海港新的歷史最高紀錄。

隨後的9月3日,“威海—青島”雙向對開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也成功開通。“此次班列的開通,進一步豐富了青島、威海間的物流大通道,有效實現兩港物流資源融合共享聯動和市場資源優勢互補。”山東社科院海洋經濟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郝豔萍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道,這是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新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更好地整合青島港、威海港在鐵路班列方面的資源,形成合力優勢。這不僅有助於青島港進一步做大集裝箱業務,而且將壯大威海港對韓集裝箱航線,為兩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物流保障。隨著未來班列加密,將使青島港遍佈全球的集裝箱航線網絡優勢和威海港對日韓的貿易物流優勢緊密結合,增強兩港的連通性,共同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對於山東港口集團成立後不斷開通省內集裝箱航線的舉動,有業內人士表示,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背景下,直通航線每開通一條,港口乾線的競爭優勢就增加一分,山東港口整合實現“1+1>2”的化學反應。此舉也使得旗下各港口之間建立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合作關係,並充分釋放了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政策紅利。

優勢互補海洋強省建設注入新元素

在山東港口集團成立之初,山東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提出堅持“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通過港口整合和業務鏈拓展融合,打造山東省對外開放新高地,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東西,是指山東沿海港與內陸港口腹地經濟結構調整的協調發展,山東港口集團將沿絲綢之路經濟帶佈局更多“無水港”。內外,就是以港口為樞紐,港通四海,實現海上航線全球通,陸連八方,服務、輻射亞歐大陸橋縱深腹地。

8月8日,“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青島口岸服務推介會走進寧夏,青島港向寧夏企業推出海鐵聯運、幹散貨、件雜貨系列優惠“商務套餐”和“十條服務承諾”,與寧夏企業簽署6項合作協議。專家表示,山東港口集團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知道,不論是東西互濟,還是內外聯動,都必須緊緊圍繞著“腹地”展開,“腹地”就是港口貨源所在地。李奉利也曾公開表示:“當今物流的時代,港不是老大,船也不是老大,貨是老大。”

對此,郝豔萍告訴記者,“青島港旨在通過發展海鐵聯運,佈局內陸港,為廣大內陸進出口客戶架起連通世界的黃金通道。目的是把中國北方的出海口搬到內陸城市的家門口,與廣大內陸地區在貿易、金融、供應鏈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在多式聯運等業務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服務‘一帶一路’。”

此外,9月17日,隨著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天禧輪”從芬蘭赫爾辛基運回的近3萬噸紙漿開始卸船作業,“中遠海運特運—山東港口集團”北極航線成功實現2019首航。記者瞭解到,10月份中遠海運特運北極航線的第3個東行航次“天恩輪”、第5個東行航次“大泰輪”將分別掛靠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日照港,推進北極東北航道的常態化運營。

郝豔萍認為,此舉打通了經北冰洋連接中國與歐盟國家更加安全、經濟、高效、環保的藍色經濟通道,將為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注入新的元素和動力。同時,此舉將助力山東港口集團進一步豐富國際航線網絡、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開放格局。

“這也是山東港口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郝豔萍說。

守正創新一體協同續耕魯港優勢

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是港口必須統籌做好的大文章。為此,山東港口集團採取上述舉措,以航線為紐帶,將經濟腹地與港口串聯“成珠”,東西深耕、南北深入,目前已逐漸勾勒出“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佈局”的干支線網絡輪廓,並向國際門戶樞紐港、國際航運中心挺進。李奉利表示,山東省港口集團將繼續通過港口資源整合和業務融合,把山東港口打造成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良平臺。

山東港口集團誓把分散“短板”整合成“強力股”,專家表示,該集團想繼續釋放整合紅利,徹底解決好下屬四大港口集團各自為戰的問題是關鍵。

對於今後山東港口集團如何做好融合文章,郝豔萍從做好整合規劃與落實經營主體責任等兩個方面給出答案。

她表示,山東港口集團要實現真正的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運營,統一優化配置岸線資源,明確省內各港口特色化、差異化、規模化發展方向,杜絕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優化山東港口結構和功能定位,提升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山東港口集團要突出港口生產經營的主業主責。”郝豔萍告訴記者,“他們應通過集團化運作、協同化發展,實現港口碼頭、貨源、航線、技術等資源的共享共用,形成優勢互補、錯位協同、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打造山東港口新優勢和拳頭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