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離我們有多遠?

10月22日至24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暨2019能源革命展在山西太原舉行。一批能源領域“黑科技”集中亮相,吸引了眾多關注目光,也讓每個參展觀眾感受到,“綠色生活”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玻璃也能發電?2019能源革命展上,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發電玻璃”格外搶眼。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展區負責人鄧京介紹說,讓玻璃發電的奧秘在於一種特殊的材料——碲化鎘,其原理是將兩塊普通玻璃中間鍍上一層4微米厚的碲化鎘材料,從而實現光電轉化,一塊約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每年可發電260-270度。

“這款玻璃在民用、商用和工業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做過一個簡單測算,如果將我國現有建築400億平方米中10%的面積,改用碲化鎘薄膜光伏組件作為建築牆體,每年的發電量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鄧京說。

作為相對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光伏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其應用已不再侷限於屋頂和地面光伏電站,而是更多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多家參展商都亮出了自家的新型“光伏+”產品。

“這款書包外層裝有很薄的太陽能電池片,即使在弱光條件下也能工作,可以隨時隨地給手機充電,非常方便。”在同煤集團大昶移動能源有限公司展區,工作人員正在介紹一款太陽能揹包,不斷有觀眾拿起揹包,連連發出“好輕”“真酷”的讚歎。

裝在這款揹包上的電池片全稱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其特點是弱光性好、重量輕、超薄、可彎曲,利用這一技術,大昶公司還生產出了可發電的遮陽傘、薄如紙張的充電寶等產品。

加氣就能跑,排放只有水,神奇的氫能汽車曾經是很多人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正逐步照進現實。論壇和展會上,氫能汽車成為一大熱點。

在一場主題為“氫能改變未來”的分論壇上,來自政府、學界和企業界的10餘名嘉賓圍繞氫能展開熱烈討論。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表示,從柴薪到煤炭,到石油,再到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發展歷史是一個減碳增氫直至零碳的過程,氫能是未來發展趨勢,我國多地已在積極佈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吉利商用車集團研究院副院長蔡文遠表示,目前國內主要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包括重卡、輕卡、大客車等,僅吉利集團就已開發出3款氫燃料電池客車,目前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城間車正在開發中。據悉,在剛剛結束的2019北京世園會上,就有3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提供交通保障服務。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上,也將出現氫燃料電池車的身影。

在日常使用更多的乘用車領域,各大車企也在積極發力。展會現場,一臺豐田“MIRAI”氫燃料電池車被觀眾和媒體團團圍住,成為絕對“明星”。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與同為新能源車的電動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加氫快、續航里程長,可以說是“加氫三分鐘,行駛600公里”,“MIRAI”自2015年投入市場以來,已在全球累計銷售1萬多輛。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氫能汽車終將實現普及應用,走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據新華社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