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經濟 香港特區政府再次“派糖”

發燃料補貼、免檢驗費、減租金、給旅行社現金獎勵……涉及約20多億港元預算的政策含金量十足,將讓相關行業的從業者感受滿滿的獲得感。

近日,特區政府多部門先後召開發佈會,密集宣佈新一輪的紓困措施,為相關企業和市民“派糖”。

降低運輸業成本

10月22日,特區政府多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修例風波”持續至今4個多月,香港經濟,特別是運輸、物流、旅遊、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受到很大打擊。“為此,特區政府正研究推出第三輪紓困措施,冀能減輕相關行業面對的壓力。”

從具體內容看,第三輪措施主要聚焦運輸業。

在燃料補貼方面,特區政府將為6萬多名出租車及紅巴司機、13萬名商用車車主以及100多家運輸物流公司提供為期6個月的燃料補貼,預計開支13.65億港元。

運輸業檢驗費方面,繼8月中宣佈豁免商業車輛的驗車費用,特區政府此次向本地商用船隻提供一次性檢驗費補貼,預計開支1650萬港元,覆蓋6300艘商用船。

特區政府還將擴大早前公佈的租金寬免範圍(涉及政府場地的),涉及約6億港元,並從今年10月1日生效,涵蓋不同政府部門下屬的公眾收費停車場、超市及商場、餐飲及零售場所、文娛中心設施、海濱康樂及活動場地等。

“推出燃料補貼是考慮到近期路面交通受到的干擾較大,使得公共交通、商用車輛和船隻的收入下降。”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燃料補貼將分為三類,由於的士和紅色小巴司機多數並非車主,特區政府會補貼他們的油氣開支,每公升補貼1港元;綠色小巴和專營小巴會以實報實銷的方式,獲得燃料開支1/3的補貼;非專營巴士、商用車輛和船隻則獲一次性補貼5000港元。

針對上述政策,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認為,措施對降低車輛、船舶運輸成本有一定幫助。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則建議,希望特區政府為業界提供港珠澳大橋特別配額,讓他們有更多長途客生意做。

資助旅遊業發展

在10月22日的新聞發佈會後,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10月2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在香港旅遊發展局和香港旅遊業議會的合作下,特區政府將推出旅行社現金鼓勵計劃。該項計劃以旅行社作為現金鼓勵的對象,按旅行社接待的過夜旅客數量為基數,每名入境旅客的現金鼓勵金額為120港元,每名出境旅客為100港元,每家旅行社以500個名額為限,即每家旅行社最多可獲得6萬港元的現金鼓勵。

邱騰華介紹,該計劃將於11月內出臺,至明年3月底,為期4個多月。希望整個計劃能讓旅行社在未來數月通過接待旅客獲得現金鼓勵,以解決他們在經營上的燃眉之急,“我們期望通過直接幫助旅行社,讓旅行社、領隊和導遊受惠,也令相關行業,例如酒店業、航空業和零售業等都獲得幫助。整個計劃的最高承擔額大約1億港元,並會通過旅發局和旅遊業議會向旅行社發放”。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指出,旅遊業對香港的經濟非常重要,希望這項短期、及時的計劃能鼓勵旅行社吸引旅客訪港。他說:“這項新計劃是可執行性強,希望在短期內鼓勵旅行社將旅客帶到香港。因為每一位過夜旅客的平均消費是6600港元,如果旅行社能吸引更多的旅客來香港,我們鼓勵他們消費,就不但可以幫助旅遊業,還可以幫助餐飲業、運輸業、酒店業、零售業等。”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訪港旅客大幅降至約359萬人次,同比下降39.1%,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下降至278萬人次,同比下降超過42%。9月、10月的數據同樣十分慘淡。

抵禦經濟下行風浪

據悉,今年初發布的香港財政預算案提出總額為429億港元的一次性紓困措施;8月中及9月初,特區政府再宣佈了一系列總計191億港元的紓困措施,實施進度良好。加上本次宣佈的措施,三輪紓困計劃共涉及600多億港元。

陳茂波表示,三輪紓困措施預料對經濟增長有2%的提振作用。雖然多輪推出的紓困措施讓特區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的機會增加,但特區政府財政實力穩健,“我們會善用多年累積的財政儲備,適時推出逆週期措施,刺激經濟、紓解民困,與市民一起抵禦本次經濟下行的風浪”。

陳茂波還呼籲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守望相助,共同面對當下的經濟挑戰,“我希望更多業主和發展商響應,積極考慮推出租金減免的措施幫助租客,尤其是在這次經濟下行中最受影響行業的業者,例如零售、餐飲、運輸物流和旅遊業界等領域”。

“當前最需要的,就是止暴制亂,共同遏制一切暴力行為。”在中環經營酒吧的王老闆表示,只有迴歸和平、理性,社會才能恢復正常運作,香港才能重回正軌,他們這些小本經營戶才能真正止血療傷再出發。

本文源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