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我小時候第一次知道長虹這個品牌,是在山東綜藝臺的一檔水上闖關節目,名字是《快樂向前衝》。那會闖關成功的人會獲得一部長虹手機。似乎長虹手機也沒有火起來,現在在四川長虹的年報裡也看不到長虹手機的身影了。不只是手機,現在長虹的產品好像都很少見了吧。四川長虹已經不再長紅了。

四川長虹曾經以電視聞名,也曾坐上過電視大王的寶座。然而不滿足於單一依賴彩電盈利的四川長虹,一直堅持走多元化道路,業務涉及電視、白電、房地產、通訊、軍民融合等眾多領域。但是現在看來,這多元化的道路沒有一個能火起來,就連曾經引以為豪的電視市場,目前也已被別的品牌分食。現在的四川長虹,是真的落寞了。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一、四川長虹賺錢難

四川長虹增利不增收。都說家電行業現在不景氣了,但是四川長虹的冬天似乎比別人來的要早很多。四川長虹的營業收入雖然一直在增長,但是反觀利潤,卻略顯卑微。四川長虹的扣非淨利潤從2014年就開始虧損,2015年更是虧損16.79億。雖之後扭虧為營,但是2018年833.85億的營收下,這1.08億的淨利潤也太單薄了。現在的四川長虹,已經開始靠著每年的政府補助過日子了。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多元化經營的四川長虹,收入還是主要來自於家電。文章開頭也提到過,四川長虹是以電視起家,隨後開啟了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什麼都搞,但總給人一種什麼都沒搞好的感覺。現在來看四川長虹的營收分佈,雖然涉及各行各業,但是佔比最大的還是家電業務,2018年貢獻了510.44億的營收,佔到總營收的62%。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四川長虹主營業務缺乏競爭力,家電產品不賺錢。對比四川長虹幾大業務的毛利率,只有房地產板塊毛利率較高,有41.87%。而作為營收主要貢獻者的家電業務,毛利率只有14.26%。而同樣作為家電企業的海爾、美的和格力,公司毛利率都處在30%左右。毛利率低代表四川長虹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恐怕降價促銷才能將產品賣出吧,這直接拉低了利潤。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二、四川長虹為何沒落?

四川長虹的沒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一要歸結於行業。二也離不開自己的神操作。

傳統電視市場低迷。大家應該也能感受到,隨著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發展,我們看電視的頻率越來越低。傳統的電視行業已經處在下行道路上了,2019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均價同比大幅下跌27.35%,產品均價為2897.43元/臺。儘管彩電均價越來越便宜,但是國內電視市場規模也沒有擴大。2019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200萬臺,同比下降2.7%。退出市場的彩電品牌高達9個,去年全年也退出了14個。

國內白電行業也已經趨於飽和。受到房地產調控影響,國內白電市場也已經遇到瓶頸。2019 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全品類(不含 3C)零售額規模 4,656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4.9%,是自 2012 年以來的新低點。冰箱、洗衣機、空調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 2.3%、3.9%、8.2%;廚電、熱水器零售額分別下降 2.9%、1.0%。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像海爾、美的這種大品牌都開始尋求海外業務的擴展。

總之,傳統的家電行業發展受阻,市場上的蛋糕也已經分完了,四川長虹想要在此行業大背景下改命翻身確實很難。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屯顯像管、發展等離子電視是四川長虹兩大錯誤決策。四川長虹的沒落絕對離不開當初自己的神操作。第一件就是1998年四川長虹花了10億,秘密採購了市場上絕大部分的顯像管,讓對手沒有辦法生產電視,以達到自己壟斷的目的。東阿阿膠前兩年屯驢皮的操作是不是跟它學的?結果呢,這顯像管砸自己手裡了,生產商一看這麼好賣,抓緊產,最後市場供過於求,特別是電視新技術的產生,電視也不用這種顯像管了。這讓我想起了《乘風破浪》電影裡,彭于晏屯了一箱的BB機,準備以後賣,著實有點搞笑。

第二件事就是四川長虹的戰略失誤,2005年四川長虹想要從回到彩電霸主地位,將等離子屏作為自己的投資發展方向,在等離子屏項目上投入了高達40億,然而最終市場選擇了液晶屏,最終四川長虹也不得以將等離子項目拋售,這一波操作對四川長虹來說,真的是錢都打水漂了。

這麼多年了,四川長虹還是一事無成


三、總結

四川長虹雖然多元化經營,但是現在卻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產品。自己曾經的戰略錯誤,讓自己陷入困境,行業的不景氣,讓它難以翻身。現在長虹雖然在做OLED和激光電視,但是總感覺難成規模。今年5月,長虹宣佈斥資19.03億投資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智能顯示終端項目。雖然智能化轉型符合智能家居大勢,但是大家都在做這個事情,四川長虹想要打造優勢,藉此翻身,也是很難的。

文末劃重點:

有趣又有料的乾貨財經,

“小北讀財報”與您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