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在《追風箏的人》中有兩位純真的少年,他們的人生軌道在童年時並肩前行,長大後分道揚鑣,成年後卻又再次相互交叉,對於兩個少年之間的友誼,我有這些理解。


前言:電影《大話西遊》裡有一句經典臺詞讓很多人印象深刻: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去珍惜,等到我失去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看完之後,每個人臉上都有淚水流過的痕跡。讀了《追風箏的人》後,我更是深刻地感受到這種後悔莫及的情緒。我從兩位少年身上看到了純真寶貴的友誼,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像“至尊寶”和“紫霞仙子”一樣漸行漸遠,讓人遺憾。

成年人的世界中,我們似乎都有一位曾經的摯友,陪伴我們度過最天真寶貴的童年,可是卻又因為種種原因讓我們互相變得越來越冷淡:

  • 大家考上了不同的學校,以前每天在一起打鬧,現在一週見一次面都難;
  • 朋友之間因為一次誤會,互相都放不下面子,決定再也不理對方;
  • 因為家境變化去了其他城市,從此只能在網上關心對方,時間久了,關係也淡了。

那麼,本來親密無間的兩位摯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關係破裂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他們的人生,體會一下這兩位少年各自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來分析分析對於我們而言,要想經營好一段友誼,到底該付出哪些行動。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01、哈桑:封建社會的私生子,被人嘲諷鄙視的他更加正直懂事,熱愛自己的家庭

20世紀的阿富汗,社會政局動盪不安,階級分化仇視日加嚴重。阿米爾父親,也就是大家的老爺,充分的發揮了經商的本領,使得家庭富裕壯大。

可是誰都沒想到的是,為人正直善良的老爺居然睡了自己僕人阿里的老婆,也就是哈桑的母親。鑑於當時封建的社會思想,一旦被外人知道的話,老爺可能從此失去聲譽從而家道中落。因此,老爺將這個秘密帶進了棺材裡,直到多年後才被老鄉拉辛汗解開。

聰明懂事的哈桑,便是在這個複雜的家庭環境中出生成長的。老天簡直是給哈桑開了一個玩笑,不僅留下了兔唇的印記,本來少爺命的他還伺候起了“正統少爺”阿米爾。

對於哈桑來說,因為母親早早地棄他而去,所以他更加珍惜這個老爺和阿米爾給他的家庭。這個小家不僅給了哈桑基本的溫暖,更是他抵禦外界嘲諷的避風港。

哈桑從小和少爺阿米爾一起長大,並且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哈桑沒有上學的機會,阿米爾會給他讀故事,教他識字;阿米爾獲得風箏大賽勝利,哈桑會第一時間衝上去為阿米爾追逐戰利品;在夕陽下,他們會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生活似乎好不愜意。

可不然,阿米爾與哈桑碰上了他們最大的冤家阿賽夫。阿塞夫攔住了他們,想要欺負阿米爾,膽小的阿米爾被嚇得說不出話來。這時,哈桑勇敢地站了出來,他用唯一的彈弓武器將阿塞夫嚇走。

不久以後,阿塞夫捲土重來,抓住了落單的哈桑。他憑藉人多的優勢將哈桑擊倒在地,並且殘忍地侮辱了他。這時,其實這一切都是阿米爾看在眼裡的。阿米爾糾結、害怕、猶豫,直到最後,他還是拋棄了哈桑逃走。

自那之後,哈桑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難受、痛苦,卻依舊深愛著自己的家庭,深愛著阿米爾。直到一天,阿米爾因為愧疚設計陷害了哈桑,他才終於決定離開這個讓他深愛著的家庭。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在我看來,哈桑和電影裡的“紫霞仙子”有著太多的共同點。他善良、真誠、並且深愛著自己的家人。他敢於為最愛的朋友拔刀相助,即便被朋友拋棄卻依舊選擇愛他。就算是被阿米爾趕走,他也像“紫霞仙子”一樣在心裡留下了一個期盼,等待著朋友“取經”後再次歸來。

嚴歌苓在《芳華》中有句經典的臺詞: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哈桑便是這樣的人,即便上天對他不公,他依然選擇回報以歌,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句哈桑無意說出的話言簡意賅,卻感到了無數人。因為我們都知道,即便是關係再親密的人,我們很難在沒有回報時繼續選擇愛他。

在當下這個生活節奏非常快的時代,或許我們會對家庭裡的家務瑣事感到疲乏厭倦,懷疑自己是不是奉獻多了。可是,哈桑不然。“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感情最好的詮釋,也暗示了哈桑未來的人生軌道。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02、阿米爾:家庭的正統少爺,養尊處優,接受高等教育卻走向了人格缺失的道路

雖然因為難產“害死”了自己母親,但是與哈桑相比,這位少爺阿米爾的家庭條件無疑是好太多。

阿米爾擁有全市最好的自行車,只要騎著他在城裡逛一圈都顯得格外威風。他過生日時還會舉辦隆重的生日宴會,市裡面的各界名流都會來為阿米爾祝賀。

阿米爾接受高等教育,可是讓我們遺憾的是學校裡或者家庭裡都缺乏了人格教育這一課。“他身上似乎缺點什麼”,父親的觀點很好地概括了阿米爾的品性。

哈桑曾多次在阿米爾危難時為他挺身而出,可是當哈桑被人欺負時,阿米爾卻在一旁袖手旁觀。即便是這樣,阿米爾明明知道哈桑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他卻更看重主僕觀念,把哈桑的愛當做理所當然。到了最後,因為自己的懦弱,阿米爾居然拋棄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故意去設計陷害他,這種做法讓人唏噓。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友情是人世間高貴並且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在面對世間真摯的友情時,我們的內心理應被友情的無私和偉大所打動,思想的堅冰和階級的矛盾也應就此融化。

可是阿米爾並沒有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他分不清友誼和主僕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還有他對於父愛的需要。

因為老爺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似乎對哈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哈桑的存在讓阿米爾羨慕嫉妒恨。另外老爺對阿米爾冷漠的態度,更讓阿米爾明白只有自己爭取才能贏得父親的愛。

多年後,哈桑早已被他趕走,阿米爾一家也因為動盪的社會局勢搬去了美國。阿米爾憑藉著自己的文學功底,有了自己的事業,同時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一天,一個電話徹底打破了阿米爾平靜的生活。那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打來的,他告訴了阿米爾那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並且希望阿米爾能來阿富汗拯救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知道真相的阿米爾心頭一震,原來哈桑居然是自己的兄弟!自己曾經對他那麼無情,他還因為守衛自己的家園被恐怖分子打死。

此時的阿米爾追悔莫及,因為他再也不能見到忠誠的哈桑。終於,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懼,飛回阿富汗,又從恐怖分子手中解救了索拉博。索拉博是哈桑生命的延續,保護好他更是阿米爾內心的終極救贖。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在我看來,阿米爾便是小說中的“至尊寶”,因為種種原因,拋棄了最愛他的人,去了美國“取經”。就像至尊寶欠紫霞仙子“我愛你”那三個字一樣,阿米爾同樣欠自己朋友一句道歉,一輩子也沒能說出口。

在《紅玫瑰》裡面有一句這樣的歌詞: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仔細想想,用這句話來形容阿米爾也是再形象不過了。得不到父親的愛,他內心焦慮嫉妒,是他之後做出不可饒恕行為的原因之一。同時,他不懂得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於哈桑的愛有恃無恐,直到最後失去了才懂得友情寶貴。

我認為,阿米爾最後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是他一生中必須要做的事情。它是一條阿米爾的救贖之路,通向哈桑的後代,讓阿米爾的人生軌道終究還是和哈桑走在了一起。阿米爾的人生如同輪迴一般,小時候只會躲在哈桑背後並且還拋棄了哈桑。這次,終於輪到他站出來保護哈桑了。

“再次踏上成為好人的路”是阿米爾對於哈桑最後的報答,只有重新面對自己當年的恐懼並且勇敢地去克服它,阿米爾才真正擁有了完整的人格。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03、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從交叉到平行,最後又交叉在一起,這樣的友誼能帶給我們哪些現實思考

“再次踏上成為好人的路”或許給整個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它在我們心中始終是留下遺憾的。

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去挽回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有的事情早已註定,只會讓我們後悔莫及。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阿米爾”與“哈桑”這樣的友誼絕對不是個例,它代表的是一種病態的情感關係,那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友誼,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呢?

我們可以從做到這三點來經營好我們的友情:

①堅守原則:原則是擇友的前提

不管是與誰交往,我們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理性地為對方設置底線。有了原則,才有尊嚴,不懂得相互尊重的朋友不值得與之交往。

從小到大,阿米爾便是經常越過底線去侵犯哈桑尊嚴的人。他會要求哈桑去做壞事,惹大人生氣,自己卻不承擔後果。他甚至還會要求哈桑為他吃泥巴,而單純的哈桑也表示願意照做。

《追風箏的人》:淺析兩個純真少年的人生軌道及現實思考

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哈桑是一個不懂得設置原則的人,只會用無私地付出來報答阿米爾一家,可是這種友情是阿米爾不懂得珍惜的。

想要做一個有原則底線的人,哈桑從一開始便不應該答應少爺阿米爾隨意的要求,以至於後來阿米爾的要求變本加厲。其實,這才是為了阿米爾好所該做的。理性地告訴少爺這樣做不對,不會破壞他們的關係,只會讓阿米爾產生尊重哈桑的意識。

②真誠相待:真誠是消除誤會的良藥

因為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和理解的差異性,我們與朋友交往時難免會產生誤會。倘若我們沒有學會真誠地對待朋友,就容易導致誤會越來越大,逐漸發展成一個難以逾越的心結。

在哈桑被壞人阿塞夫欺負後,阿米爾產生了巨大的愧疚之情,覺得自己對不起哈桑。因為他難以面對自己的愧疚,他選擇逃避,對哈桑的關心視而不見,結果自己的心結卻越結越深。

其實此時的阿米爾是完全有機會消除自己心結的,只是他沒有學會真誠地對待朋友,一次又一次錯過了機會。

在我看來,阿米爾早應對朋友哈桑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真誠地向哈桑說聲對不起。當他看到哈桑懂事地接受道歉後,也不會把問題越鬧越大了。

③學會珍惜: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當有朋友對我們默默無聞又不求回報地付出時,我們一定要明白這種友情來之不易。它不同於親情、愛情那樣有責任的需求,顯得更加隨和自然。

魯迅先生曾說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因此,當你遇到人生的知己時,那一定是你上輩子修來的福分。遇到這樣的人,我們應將他們視為上天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去珍惜。學會記住朋友的生日、記住朋友的禮物、記住朋友的付出,從這些小事做起,因為它們都是增加友誼的“靈丹妙藥”。

跳出阿米爾與哈桑之間相互糾纏不清的人生軌道,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不管是因為階級矛盾或是家庭變故,我們都需要做好這些來經營好自己的友誼:

  • 堅守原則:原則是擇友的前提;
  • 真誠相待:真誠是消除誤會的良藥;
  • 學會珍惜: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在我看來,“再次踏上成為好人的路”從來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不僅只意味著救贖,還有很多讓你追悔莫及的事情你早已無法挽回。因此,趁當下時候正好,請從現在開始珍惜你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