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霜降節氣已經過去幾天了,還有大約10來天就立冬。秋末時節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很大,非常有利於植物花青素的生成,此時除了漫山遍野的紅葉之外,家裡的多肉植物也是“紅於二月花”了。

此時南方的溫度大約在15-28℃之間,正是多肉生長的好時候。而北方夜間的最低氣溫已經下降到個位數,甚至已經有零下的溫度了。特別是冷空氣可能不打招呼說來就來,這時候肉友們不禁擔心自己的肉肉,那麼霜降過後的多肉植物在養護方面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接下來小精緻生活就同大家一起學習幾個肉友們最關心的問題。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1、霜降過後,多肉需要入室保暖麼?

說起來真的很心塞,感覺夏天剛剛過去,肉肉美了沒有幾天,冬天就要到了。如果入室保暖的話,由於通風、光照等因素的欠缺,勢必會影響多肉的狀態,但是露養又怕把肉肉凍傷。那麼霜降過後肉肉要不要馬上入室保暖呢?這還得根據實際的地域、溫度以及品種的耐寒程度來決定。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俗話說“春捂秋凍”,多肉植物也不例外。一般說來,只要最低氣溫不低於5℃,大部分肉肉都是可以繼續露養的,除了能讓肉肉多美一天是一天之外,通過適當的低溫鍛鍊還能提高它過冬時的抗寒能力。不過我們需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以便能從容應對不期而至的冷空氣,避免氣候突變而造成肉肉不必要的損傷。

小精緻生活之前也曾介紹過一些多肉品種能抵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但是從實際養護來說並沒有必要,我們是養護肉肉而不是訓練特種兵,不必非得找出它的忍耐極限,所以建議大家只要最低溫度低於0℃就趕緊入室保暖吧。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北方的肉友如果不想見到烤肉的話,肉肉在入室之後千萬不要直接放在暖氣熱源附近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2、霜降過後,應該怎樣給多肉澆水?

霜降過後,氣溫越來越低,水分揮發速度也越來越慢,往往澆透水之後盆土好幾天還幹不了,盆土積水除了會讓肉肉爛根之外,還會使肉肉根系周圍的溫度變得更低而導致凍傷,所以霜降過後應該逐步的減少多肉植物的澆水量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此時小精緻生活之前說的看葉片澆水的方法仍舊可行:因為地域、氣候、盆土、品種等各種因素導致肉肉沒有統一的澆水頻率,當你無法用經驗來把握澆水頻率的時候,只要看肉肉最底部的葉片變軟發皺就可以澆水了

注意到了此時,澆水應該改為中午澆了,中午的溫度合適,盆土中多餘的水分經過白天的揮發,到了夜裡溫度低的時候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肉肉凍傷的幾率。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3、霜降過後,多肉還能進行砍頭和葉插麼?

霜降過後氣溫變低,相對應的病菌的活躍度也變得極低,極大地降低了砍頭或擼葉子之後傷口感染病菌的幾率;另外如果之前我們已經對某些肉肉進行過砍頭或葉插操作,通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小苗之前的長勢是比較慢的,而直到最近可以看出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所以此時正是砍頭和葉插的好時候

關於多肉植物砍頭和葉插的詳細方法和注意事項,小精緻生活之前的文章中單獨開篇介紹過,大家可以關注小精緻生活在之前的文章中查找,這裡不多贅述。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砍頭還是擼葉子都要適度,儘量在不傷及母株的前提下操作,當然搶救性的操作除外。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4、霜降過後,還有其它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關於陽光對多肉植物的好處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充足的光照可以讓多肉植物葉片緊湊不徒長,還能讓肉肉顏色鮮豔出狀態,夏天陽光太毒需要適當遮陰,而秋末陽光充足而且強度合適,所以霜降過後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天有多少陽光就盡最大可能地讓肉肉享受多少陽光

關於翻盆,這需要看肉肉的實際生長情況。如果多肉長勢良好,此時儘量不要翻盆,而是讓它抓住機會長得更大更美;如果一直萎蔫僵苗的話,則需要抓緊時間翻盆,越早越好,好讓它儘早服盆,生長期越長越好。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最後,對於一些季節性的小蟲子比如小黑飛、介殼蟲等,此時將要走到生命的盡頭,它們會跑出來享受最後的狂歡,這時候除掉一隻很有可能就會避免它產下一堆蟲卵,相當於滅殺了來年的若干只,所以此時一定要做到除惡務盡。

霜降過後,注意這4個問題,合理養護,讓多肉“紅於二月花”

總結:霜降過後的溫差和光照十分適合多肉出狀態,所以此時一定要把握這個好時節讓肉肉變美,不用過早地入室保暖;同時要注意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避免冷空氣等氣溫突變導致肉肉凍傷,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減少澆水量,循序漸進地做好過冬準備。

以上由小精緻生活整理發佈,希望能給新手朋友們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由於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會有錯誤疏漏之處,還請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同時分享自己的養護經驗,讓我們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