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獻身》——難道愛比恨更難寬恕?

《嫌疑人X的獻身》——難道愛比恨更難寬恕?

在三月的尾巴上去看了《嫌疑人X的獻身》,第一次在剛開畫就看了一部電影,讓一直炒冷飯的我有點雀躍,在世三十年,興趣越來越少,電影還能點燃唯一的一點微光,燈光陸續暗下去,彷彿整個人都在保護色裡面,暫時脫離,暫時忘記,感覺微醉。

觀影是很私人化的,愛的是冷冽,安靜,有宿命感的那一款,想到這,腦海裡一幀幀過的是《青蛇》裡張曼玉的淚,《文雀》裡林熙蕾舉著黑色的傘在雨中靜默前行,還有《左眼看到鬼》裡鄭秀文最後召喚愛人時的歇斯底里,《伊莎貝拉》裡梁洛施的笑……最近的是《愛樂之城》裡石頭姐最後欲語還說的眼神。

當一部電影能被一個人記住某個表情進而串聯起整個回憶牽引起某個情愫,才是成功的,起碼對我來說是這樣。

《嫌疑人X的獻身》——難道愛比恨更難寬恕?

回到這部中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在演員還未出場的時候就開始製造這樣的記憶點,色調偏冷略壓抑,置景的確是中國但又時時透著不像,那種乾淨的凌亂和髒放在東亞任何一個國家都蠻合適,很日本,也很韓國,不違和,很舒服。

故事很簡單,一對母女被嗜賭無良的前夫欺壓,在一次忍無可忍之後母女聯手殺了他,住在她們隔壁的數學老師表示可以幫她們脫罪,這個脫罪的方法才是故事的核心。

數學老師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冷靜縝密,算無遺策,在警察介入之前他設計好所有的環節,堪稱滴水不漏,可惜他碰到了少年時的密友,他們一樣聰明,善於抽絲剝繭,更關鍵的是,密友的身份是刑偵學院的教授。

這簡直像一場宿命。

石泓在遇見唐川之後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坦然接受,並無過多偽飾,面對永遠強大光明正直又篤定智慧的他,他的每一次回答依然直射人心。

林中相聚的時候,有片落葉在溪水中兜兜轉轉了好多圈,最後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順流而下,石泓就像這片落葉一樣,在不動聲色的較量中找到了自己最終的路——決定獻身。

KKW的唐川和張魯一的石泓相比,我承認對張魯一的期待值要高很多,套用東野圭吾的座標價值體系論——

顯而言之,就表演這個龐大體系而言,張魯一是那個更有用的齒輪,他有天生的電影臉,不需要演就可以有滿屏氣質流淌出來,這麼一比,凱凱王和林心如似乎更適合演電視劇。

唐川和石泓是太陽和月亮,一陰一陽,就像七月和安生,年少時的惺惺相惜,鬥智角力算是智商上的互相較量,然而他們本質上是不同的。

唐川說——創造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與解出那個問題,哪個更難?

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一個始終在解答問題,而另外一個,卻是在創造問題,陳靖殺了人,有無數條可以解決的路徑,自衛殺人也並不會更糟,石泓創造的這個問題究竟是更好呢還是更糟呢?

東野圭吾的小說裡,道德的存在感很低,不,這彷彿是日本小說的普遍特色,有一種直逼性靈的妖氣和鬼氣,壞的坦率而無辜,所以石泓可以毫不猶豫地以殺了流浪漢的代價去換取陳靖一個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可是在中國,這樣的劇情拍出來就有了硬傷,所以石泓獻祭般的愛,是有原罪的,這大大削弱了這愛的力量和美感,日版就顯得合理的多。

這種以墮落為美,以入骨的頹唐為核的生存哲學還是和日本的水土更合拍。

可以看看日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堤真一的表演很震撼。

石泓在課堂上對學生說——表面上是個幾何問題,其實卻是函數問題,這部劇表面上是犯罪片,其實卻是愛情片,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國,而是他用生命奉獻的愛情。

一個數學天才宅男看到愛情的那一刻是母女倆敲門而入的問候,她們的身後是溫暖的陽光,而他的身後是差點了斷了自己的繩索,那是奇妙的時刻,他的人生開始有了一束光,數學家心裡的愛情邏輯建立了,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能拯救他人,所以,陳靖必須好好活著,即使自己走向無底深淵。

無論有沒有這樣的意外,他的愛都會是這樣永遠隱秘而卑微的存在,陳靖與他的愛並不對等,但她是他的光,他把自己所有的付出都視為報恩,不需要回報不需要問值不值得。

唐川痛心疾首,如此天才的頭腦卻不得不用來犯罪,對石泓來說卻只是將代數問題偽裝成幾何問題一樣簡單。

這樣的愛情,大概只能是悲劇結尾了,知道真相的陳靖大概再沒有機會愛上這樣一個人,而將暗戀轉化為明戀的石泓,就像梁文道說過的那句話——他還不知道,暗戀一旦轉明,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