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洞這個地方實在太有話題性,不僅是重慶地標之一,還是山城最受歡迎的商業街區!70週年國慶小長假,7天88.9萬名遊客,平均每天12.7萬名遊客到洪崖洞打卡觀光,再度刷新國內接待遊客最多景區的歷史最高紀錄!

洪崖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戰國時期,現如今“立體空中步行街”的建築業態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獨樹一幟!然而,洪崖洞坊間卻流傳著,當地人不敢進,外地遊客卻爭先恐後的說法!

山城重慶最為獨特的建築群,全國著名的打卡聖地,網紅背後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好了,一起開始今天的回顧之旅吧!>>>

叫好不叫座的山地之城——重慶洪崖洞

過去咱們講了很多北上廣深的建築,今天我們來到中國的西南,我們來講講重慶的建築。說起重慶這座城市,我們大家知道重慶是我們國家的第四個直轄市,重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它的地理特徵,山城。其實中國能夠叫得上山城的城市也不少,但像重慶那麼山的城市卻很少,在重慶,說沒有一塊地是平的有點誇張,但在重慶走路和爬山差不多,我估計大多人都是同意的。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山城重慶

在山城搞建築設計是很受地形限制的,不過每個城市都做的不太一樣,比如前幾年我去貴州看項目,貴州也是幾乎沒有平地,但那個城市建設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是遇山削山,逢溝填溝,可以說在貴州人人都是愚公。但是到了重慶就不太一樣了,重慶的城市建設會更加講究依山就勢的做法,這樣也就形成了重慶非常有特色的城市特點。

這種依山就勢的做法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實際上,由於古人沒有現在那些強大的機械,因此,古代生活在重慶的人很早就知道要藉助地形地貌來做建築,這種建築就是重慶的吊腳樓。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吊腳樓

那麼什麼是吊腳樓呢?簡單來說,就是把房屋的腳吊起來的做法,外觀看上去,吊腳樓一般都是靠山而建,建築的一半落在山體上,而另一半由於是山,總有坡,所以建築只能懸空,單純的懸空肯定結構不穩,於是就用一堆堆的柱子在下面支著。這種非常有特點的民居形式最終成為了當年在重慶大量存在的建築形式,而這種形式從建築學的角度來說也叫半乾闌式建築。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半乾闌建築

所謂幹闌式建築簡單來說,就是南方由於經常會下雨,潮溼,而且沒事再發個小洪水什麼,於是古人就把人住的地方用柱子支起來,架在空中,就形成了幹闌式建築。說來幹闌式建築真是歷史非常久遠,它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經充當當時的建築主角。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幹闌建築結構剖面圖

吊腳樓由於只架了一半,因此還被稱為半乾闌式建築。

我相信,吊腳樓對於老重慶人的記憶應該和北京的衚衕,上海的石庫門是差不多的,但由於這些年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原始古老的這些建築形式都在大量的消失,重慶也不例外,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洪崖洞項目的出現就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洞

說起洪崖洞,重慶人沒有不知道的,就算是外地人,只要你作為遊客這幾年去過重慶,應該也都去看過,我之前在網上某個著名的旅遊網站查了一下,洪崖洞在重慶的必去景點排名中位列第一,可想而知有多火爆。

那麼,洪崖洞項目是個什麼樣的項目呢?它的設計有什麼特點呢?我很有幸,在做這期節目的時候,通過朋友找到了當初負責洪崖洞主體建築部分的主創建築師瞭解了一些當年的情況,今天給大家好好聊一下。

李老師是深圳華築公司的重慶公司老總,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是一位很有情懷的建築師。在重慶讀的大學,對重慶可以說非常熟悉,對吊腳樓本身也是充滿了感情。因為建築學這個專業是要學畫畫的,沒事老師領著學生到處去寫生,最好的對象就是每個城市的那些又老又舊又破的房子,這樣的房子畫起來最有韻味。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老房

李老師當年接手洪崖洞項目的時候,正是這個項目的設計進入困境的時候。這個項目本身是一個商業項目,開發商是重慶著名的小天鵝火鍋。我們大家都知道,重慶火鍋全國聞名,但重慶火鍋品牌的建立可以說小天鵝火鍋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小天鵝火鍋的老闆何永智,被稱為中國的火鍋皇后,中國版阿信,一個典型的商界女強人。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何永智

李老師在設計之初,他的構思來源於城市陽臺這個概念。所謂城市陽臺其實簡單理解,我們大家都知道陽臺在一個戶型中的作用,陽臺是特殊空間,人們可以在陽臺放鬆,會客,交流,感受自然等等,對於洪崖洞在整個城市區域定位也是這樣一個定位,洪崖洞的位置我們都知道,南面是解放碑地區,重慶的CBD,那是相當的繁華,北側呢,面對嘉陵江,風景沒的說。這樣一個地方,作為商務,休閒,交流,觀景的場所,甭提多合適了。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解放碑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嘉陵江

而且,洪崖洞的洪崖滴翠是重慶的老十二景之一,雖然當時只剩下一個巖壁,但名聲在外,還是很有群眾基礎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把洪崖洞定位為一個城市陽臺先把準了項目的脈。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滴翠

定位好了之後,再說設計,洪崖洞的設計其實和重慶很多地方面對的問題很相似,那就是巨大的地形高差,在前後不到50米的深度內,要處理的高差達到48.5米,這樣的高差變化,如果在一般的城市,這個地方肯定是不適宜建設用地,但在重慶,這些對於建築師來說可能是司空見慣的。但不同的是,洪崖洞項目是要結合傳統方式來進行設計,是要用吊腳樓的設計理念來進行現代商業項目的設計,這一點來說才是比較難的。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洞結構剖面

因此如果我們對這個項目進行拆解我們就會發現,建築師考慮的是通過在不同的高度上佈置商業街,然後將這些商業建築組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現在洪崖洞建築空間佈局的基本結構。

這個結構的佈置原則是源於吊腳樓的建築理念,但又針對商業建築本身進行了很多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結合商業業態的需要進行不同商業功能的佈置等等。

總之,從豎向高差設計到建築功能設計,洪崖洞項目找了一種將傳統民居和現代商業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在後面的建造過程中,建築的外立面的裝修又引入的其他專業設計公司,一起完成了這個建築作品。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洞

對於洪崖洞這個項目本身,李老師有一個總結是很棒的。他說,洪崖洞的震撼其實是在城市尺度上完成的,如若沒有這樣一座充斥著林林總總高樓大廈的都市背景,洪崖洞將會是另外一種圖景。洪崖洞恰好印證了吊腳樓建築的堅毅、堅強和對生命的抗爭,從某種意義上,它也反映了對傳統的反諷意味,用一種類似好萊塢的方式和後現代建築的空間敘事結構,以其特有的符號、隱喻和誇張,將人置入一種曾經彷彿的生活狀態。

今天,前往重慶旅遊觀賞洪崖洞的人很多,多到幾乎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包括那令人抓狂的電梯和樓梯,我在查閱網友的評論中經常見到,而這恰恰是建築師的遺憾和無奈,在滿足開發商利益最大化的面前,很多理想也只能是理想。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洪崖洞美食街

洪崖洞項目在重慶算是開了一個先河,一個成功的將傳統和現代結合的商業項目,但是,這個項目建成之後也面臨了大多數商業項目的危機,那就是運營。

小天鵝本身雖然是做餐飲的,但商業運營完全是比地產開發還要複雜的一個事情,而且當年的小天鵝正處在企業轉型升級,迫於現金流的壓力,對商鋪進行了部分的零售,這也直接導致了這個整體項目的商業品質大幅下滑。

另外,即使是在山城重慶,人們進入商業購物的習慣也沒有不同,商業建築的交通可達性問題在洪崖洞也十分明顯,直接結果是位於底層的商鋪曾經多年無人問津,呈現出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不過後來,由於洪崖洞項目本身的文化特點和位置特徵,項目的旅遊屬性凸顯出來,大量的外地遊客取代了本地的人群,再加上一個有趣的巧合,洪崖洞的夜景像極了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的那個魔幻城鎮,於是洪崖洞就此徹底轉型,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旅遊勝地,一個拍照勝地。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千與千尋》魔幻城堡

不過有意思的是,小天鵝集團後來考慮將洪崖洞項目作為成功的範本向全國進行復制,於是他們跑到蘭州又搞了一個黃河春城項目,這個項目磕磕絆絆,現在的進展不太清楚,但似乎並不順利。

7天88.9萬人擠爆中國版“千與千尋”,國內最火商圈網紅地真面目

黃河春城

其實,對於小天鵝的這種做法我實在是不太樂觀。洪崖洞的成功,既是一種必然其實也是一種偶然,很多的條件促成了這個項目的成功。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建築如果不是在山城重慶,人們如何能夠容忍這種上上下下的交通,如果這個建築不是在解放碑的旁邊,緊鄰嘉陵江,如何保證巨大的商業人流,如果這個項目不是沾上了洪崖洞景區這個招牌,如果不是大量的旅遊人群支撐,如何挽救本已走向失敗的商業運營,正是以上這種種條件,才讓洪崖洞存在並活的很好,但這些條件和模式又如何複製?

我曾經接觸過很多商業甲方,沒有進行商業策劃就進行設計的大有人在,當然,很多策劃其實也是瞎忽悠,但商業本身還是有很多講道理講邏輯講專業的東西,如果只想依靠文化就去支撐這樣一個巨大的商業體量,恐怕最終只能淪為劣質的文化贗品。

遍佈中國城市的民俗街何止千千萬萬,但成功的又有幾個?大多數的民俗街如今都湮沒在城市的塵埃中,最終成為粗糙,劣質,惡俗的代表,成為城市景觀中無法修復的一道文化傷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