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江門,別稱“五邑”,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明代心學奠基者陳白沙、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故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讓大文豪巴金先生為之陶醉的小鳥天堂。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連接的重要交通樞紐,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祖籍江門的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人口眾多、分佈全球五大洲,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今日克里斯就帶大家,遊歷江門!

江門市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江門稱為五邑,指江門市新會區及四個縣級市: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另外,雖然古鎮鎮及斗門區現時分別歸入中山市及珠海市管轄,但斗門北部在過去屬於新會管轄,斗門、古鎮主要人口都講四邑話,文化上屬於是四邑的一部分。“邑”是縣的意思。歷史上這五個地方都是縣級單位,即使現在已經全部改稱市或區,但行政上還是屬於縣級。關於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有關名稱:

四邑(除鶴山在外,因為最開始出現四邑一詞時鶴山分屬新會和開平,並未單獨劃出建立縣制)、五邑六邑(加上赤溪)。其中四邑用得最多。1983年設立江門地級市後逐漸使用五邑作為統稱,但在海外華人社區,受歷史影響,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稱呼。至於赤溪,歷史上曾有此建制,但1953年已併入台山縣。另外,在1983年至1988年,陽江縣和陽春縣也歸江門市管轄,時稱“五邑兩陽”。至1988年陽江縣和陽春縣從江門市劃出,另設陽江市,五邑一詞才正式成為江門地區的統稱。

現在江門下轄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台山市、開平市、恩平市、鶴山市。這些縣市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旅遊資源。江門背山面海,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海上旅遊資源。礦物質豐富,所以江門有不少的溫泉。此外,梁啟超、馮如、紅線女、易建聯、陳夢吉等名人,也是出自於江門。眾多港澳臺明星,也是祖籍江門,所以江門也是我國著名僑鄉之一。

接下來,跟著克里斯走進江門!

一、小鳥天堂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小學時候我們讀過巴金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叫《鳥的天堂》,對小鳥天堂有初步的認識和憧憬。現在克里斯就帶大家遊覽小鳥天堂!小鳥天堂位於新會區環城天馬村前的一座小島,新會市新八景之一,是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

1618年始,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生息,形成枝葉覆蓋15畝河道,樹上棲息2萬多鷺鳥,鳥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鳥多了,人們便把這泥墩叫作“雀墩”。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遊覽此地後發表了一篇散文《鳥的天堂》,並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使之名揚中國。從此,雀墩便改稱為“小鳥天堂”。小鳥天堂的主體實際上是一棵長於明末清初水榕樹,水榕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幹,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榕樹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鳥樹相依。1933年,作家巴金來到這裡遊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散文名篇《鳥的天堂》,1984年,巴金先生親筆題寫“小鳥天堂”四字,小鳥天堂從此得名。小鳥天堂的鳥類以夜鷺、池鷺、牛背鷺和小白鷺最多,也最常見。此外,還有大白鷺、白鶺鴒、鵲鴝、烏鶇、大山雀、白頭鵯、紅耳鵯、暗綠繡眼鳥、絲光椋鳥、普通翠鳥、白胸翡翠、珠頸斑鳩等近40種。棲居在小鳥天堂的主要四種鷺鳥:灰鷺、白鷺、池鷺和牛背鷺。從外形上看,它們除了體型不同外,其羽毛顏色也明顯不同。灰鷺(俗稱“夜遊”)主要呈深灰褐色;白鷺是雪白色(又稱雪鷺);池鷺在夏季,頭、頸和胸部粟紅色,由肩到尾滿布藍黑色蓑羽,背部鼠灰色,其餘為白色,冬季則無冠羽及藍黑色蓑羽,頭、頸、胸有黑褐色和黃白色相關的縱紋;牛背鷺的羽毛顏色也因季節不同而變化,春、夏、秋季,頭、頸、上胸及背上飾羽橙色,冬季則通體雪白,僅在頭頂和後頸綴以黃色。

地址:新會區銀湖大道中22號

二、梁啟超故居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梁啟超故居在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梁啟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中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派領導人之一。他17歲中舉,18歲就學於康有為,1895年隨康有為赴京會試並參與組織“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次年主講長沙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組織發動了著名的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流亡日本。他在文學方面倡導文體改良。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學識淵博,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等多方面,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啟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啟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啟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築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 ,興建的紀念館前還有一個巨大的魚池。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鬥的事蹟,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遊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使人們對梁啟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地址: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

三、陳白沙紀念館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陳白沙紀念館位於蓬江區白沙大道西37號,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800平方米,是一座以保護明代古建築群為主體的庭院式歷史名人紀念館。

陳白沙是嶺南地區唯一獲准進入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孔廟)朝拜的文人,故稱作為“嶺南第一人”。陳白沙原名陳獻章(1428—1500年),明代著名的自然主義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生命科學家,嶺南古琴第一人。陳白沙是廣東唯一一位從祀孔廟的大儒,是明代心學的奠基者。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創立了“以道為本,以自然為宗,學貴自得,學貴知疑“的”白沙學說”或稱“江門學派”。

該館以建於明代的白沙祠和木石牌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主軸,正前方是白沙先生銅像廣場和陳白沙紀念館的新建牌樓。牌樓內的用地範圍均以圍牆圍繞。白沙祠前的東西兩側,建有書畫廊和碑廊,還有懷沙亭、講學亭、文獻亭、嘉會樓、旅遊服務部以及荷花池、泮池等園林式建築。白沙祠的東側,是陳白沙事蹟陳列室的三個展區,常年展出陳白沙的事蹟及墨寶等名片。距白沙祠東北角約50米處,是一個建於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的陳白沙父母合葬墓,墓碑石白沙先生用茅龍筆書寫的。四周松柏長青。 白沙祠的西側,保留了白沙故里的若干舊民居,民居內按民俗風貌佈置居室傢俱,開闢為民俗展區,供遊客參觀。在白沙故里的北端,建有小廬山碑亭及觀景長廊。綠草如茵,竹影婆娑,現已成為江門市民喜愛參觀遊覽的江門市歷史文化景點。

地址:蓬江區白沙大道西37號

四、白水帶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白水帶旅遊度假區白水帶是江門市區的“肺部”。這裡有40餘座山峰,山巒巖谷之間有一溪流流經麻園鄉,遠遠望去形似一條白色緞帶,故稱白水帶。是江門地區中國民間信仰的景點。

白水帶有一溪、三泉、五山環抱,總面積有七百餘畝。一溪即白水帶麻溪。麻溪,三泉即紅桃泉、龍口泉、滌淨泉。五山即大華山、鋤頭山、松仔山、紅桃山、葫蘆山。山泉湧出的流水清涼潔淨,帶有甜味、鄉人稱為“仙水”。數百年來人們譽稱該處為龍脈聖地,爭相前來遊覽朝拜。 白水帶溪邊兩側建有水月宮、三聖廟、龍母廟、江天一覽涼亭、青雲橋、採蓮船等遺址古蹟。

風景區內有溪旁山麓、姻緣石、姻緣樹及密密麻麻的鴨腳木、斜茶榕、假蘋婆、相思樹、山松樹等百年以上的老樹,濃船遮天。此外還有許多碑刻和楹聯等,如巖下刻有清代黎淵題“鳴河”、“空山琴築”的大字、翰林伍莖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熾題的“麻園第一泉”。

水月宮廟前石柱刻有清光緒十四年外海陳元策撰、翰林陳華炯書的廟聯:“靈字顯麻溪洞開昭代,仙蹤現蓮座巖肖普陀”。清道光二十八年裡人馬雲麟撰、梁延深書聯:“峭壁聳層雲,空靈呈法相,迴流環古剎泉,清澈畲仙韶”及“佛法無邊叱石自成蓮座現,仙緣有份溯流許多竹林遊”等等。清代以來該處吸引不少名人雅士前來敘首遊覽,並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句.白水帶風景旅遊區還有一些美麗的特別景觀,如朝霞觀口、龍泉掏月、桃明崗影、仙人腳印、紅棉古退等,都值得您前來遊覽觀賞。

地址:江門市外海鎮麻園鄉白水帶

五、圭峰山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江門市新會區,面積55.1平方公里,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廣東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規劃為圭峰疊翠、玉湖春曉、玉臺晨鐘、綠護桃源、牽線過脈、龍潭瀑布、山頂景區、運動公園八大景區。

圭峰山森林覆蓋率達98%,山勢雄偉,或如圭璧,或肖金龜,形態萬千;區內湖泊星羅棋佈,山頂綠護屏一馬平川,夾於被圭峰、雲峰、叱石三峰間,成“三山夾一屏”之勝景。山上常年水氣蒸騰,雲霧繚繞,形成“雲峰煙雨”、“東嶺晨曦”等自然景觀,夾帶著高山密林湖泊的清新空氣,宛如人間仙境。

圭峰山不僅以綠化著稱南粵,而且以景物、古蹟取勝於五邑。圭峰山在會城北郊,從城北市區步行約20分鐘,便抵圭峰山麓。80年代始,上玉臺寺有一條寬敞的水泥大道,從人民醫院附近入口,可以驅車直達,沿路還建有嵐光亭、聽琴亭、碧霞樓、依雲亭等多座涼亭,供人憩息。圭峰山新增的景觀景點不勝枚舉,先後建成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圭峰入口廣場、玉湖廣場和玉臺寺廣場等三大廣場,在圭峰北坑建成比玉湖還大的姐妹湖---碧綠湖,在湖區放養錦鯉10多萬尾,新建花池、花壇、花槽一萬多平方米,並建有五彩燈飾噴水池、桃花閣、觀湖臺、塑石假山、長橋拱橋等點綴其間從入口廣場、永鎮山門、玉湖景區到體育運動廣場等所有建築物均裝上路燈、射燈和彩虹管,每當入夜,火樹銀花,波光湖影,悅目迷人。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永鎮山門口

六、古兜溫泉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新會古兜溫泉小鎮,位於新會西南端,靠近珠海、澳門,毗鄰澳門、香港,距港珠澳大橋僅60分鐘,距珠海機場僅45分鐘,距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崖南出入口10分鐘。

古兜溫泉小鎮溫泉谷,獨有經專家評定古兜山溫泉與我國古代名泉華清池同性一類的溫泉水質,水體澄明清澈,美容養生效果毋容置疑。谷內飛瀑流泉,水木清華,碧翠嫣然。白天雲蒸霞,夜晚星輝相映,恍似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更有大唐宮殿、南歐風情、東瀛風呂等多種室內外湯池選擇,各種康樂設施、餐飲住宿、會議辦公設施等。甘泉瀉玉,靜影沉碧;竹林燒烤,東瀛洗浴,唐宮夢寢,法國美食;沙灘木屋,玫瑰別墅,晨起聽泉,一川風月。處處有景,時時有花。

古兜溫泉小鎮佔地3000畝,已開發1000畝,現已建成五大主題酒店:皇家SPA酒店、溫泉別墅酒店、樂活城酒店、山海度假公寓酒店、湖景金熙酒店和六大功能項目配套:世界罕有的一地兩泉“溫泉谷”,天然的山泉水世界,財神觀光纜車、國際會議中心、泉天地燒烤吧、泉情公園等。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溫泉養生、康體娛樂、美食購物、商務會議於一體的四季旅遊度假勝地。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崖門崖南

七、崖門古戰場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崖門古戰場遺蹟崖門,位於江門市新會區南端,距會城鎮約25-35公里,屹立於南海與銀洲湖的相接處,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對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對半開半掩的大門,故名崖門。崖門是南宋覆亡最後一場血戰的古戰場,是著名的旅遊勝地。700多年前,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在崖山建立行都。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元軍都元帥張弘範與副帥李恆率領元兵包圍崖山,張世傑指揮戰船與元軍大戰於銀洲湖上,宋軍力戰不勝,浮屍十萬。是役,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崖山奇石之下,宋朝最後覆亡。

當時,新會的士民聞宋帝駕幸崖山,紛紛勤王入衛。志書記載的有:中樂都新昌村的鄧榮,在江西省廣信任知府,被元軍所破。及聞帝昺幸崖山,即奔歸謁帝,衛主抗元。他在鄉間募集民兵數千到崖山拱衛行宮。(崖門之戰敗後,被元軍擄殺)。祿洞李宗月,原在封州任職,聞崖山行朝,便棄官回崖山,事奉幼主。得知軍缺餉糈,毅然捐糧1000石,被詔充新會縣水界提督,警戒自坡亭、官塘至外海一帶海域。並分撥民兵入衛。文章都伍隆起,因三世受祿,因此以死報宋,親率鄉兵拒元。又貢米700石供軍糈。後被叛將所殺。此外,有凌村陳元輔、陳英輔兄弟,獻粟數千石餉軍;水南村廖汝楫,出粟助師,起義勤王。還有香山縣(今中山)馬南寶,獻粟千石餉軍,並率義兵護帝;黃梁都趙若櫸募集鄉民數百為義兵,衛宋抗元。更有新會、中山、順德以至欽州、廉州的水上居民(舊稱旦民),組成烏旦舟師,襲擊北兵水師。抗元戰火,遍及新會外圍的要塞通路。然而,在強敵面前,不論是宋王朝的“正規軍”,還是各地勤王的義兵;也不論是陸軍還是水師,都是勝少負多,軍事上不斷失利、、據點不斷被佔。特別是這年(祥興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信國公文天祥在海豐縣五坡嶺戰敗被擄之後,主要外援被消滅,崖山的宋軍基地日漸處於元軍的包圍之中。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初,元都元帥張弘範率領元軍數萬由閩入粵打敗文天祥後,直撲新會崖山;元都元帥李恆也率兵船百餘艘從廣州駛到崖門海面,水陸夾攻崖山宋軍。張世傑為死守計,焚崖山行朝草市,結大舟千餘艘貫以大索,作一字陣。四周起樓如城堞,奉帝居中舟,決與元軍死戰。張弘範的陸軍、水軍彙集崖山、崖門,包圍了崖門海面的宋舟,截斷宋軍往岸採柴草、汲淡水的路線,不斷向宋舟軍中炮轟和襲擊。當時有千艘載滿漁民義兵的烏旦船來援宋軍,也被元水師衝跨,數千漁民落海,大部分壯烈犧牲。接著,元軍又用小船滿載茅草,灌以油脂,乘風縱火,直衝宋船,企圖火攻連環船。但是宋軍預塗坭槳於船蓬船身之上,火不能燃。張弘範以火攻戰不克,又施誘降計。曾派出張世傑外甥韓新三到宋船勸降,遭到張世傑嚴辭拒絕。二月初四日,張弘範又驅文天祥乘海船到達崖門海面,迫其寫書與張世傑勸降。文天祥書《過零丁洋》詩給他,詩云:“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灘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出了流傳後世的千古名句。

張弘範誘降失敗,經過一番準備,二月初六日,發動向宋軍總攻了。時值春霧朦朦,細雨霏霏。元軍乘潮衝入宋軍舟陣,偷襲宋將左大的戰船,擄去左大。跟著又奪去宋軍夏御史指揮的七艘戰船,宋軍軍心動搖。加以翟國秀、劉俊等率兵船降敵,軍中大亂。張世傑欲闖入中軍救帝,但時已近黃昏,陰霾四布,咫尺莫辨,遂率16艘戰船衝出崖門。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先驅妻子赴海死,登帝舟奏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不宜再辱。”遂背帝昺蹈海殉國。從官及宮人多隨之投海死。事後,楊太后聞帝已投海殉國,亦赴海而死,南宋遂亡。第二天,崖門海浮屍10萬,隨波起伏,慘不忍睹。張世傑與蘇劉義逃出海,欲走交趾(今越南)。五月間,舟至平章港(今陽江市海陵島),遇颶風覆舟,葬身海中。

地址:新會區古井鎮官衝村

八、古勞水鄉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古勞水鄉又稱圍墩水鄉,據史載,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水鄉地處西江岸邊,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勞人馮八秀奉旨興建古勞圍,從此,古勞便從灘塗澤國逐漸變成美麗的嶺南,“圍墩”是根據地理特點命名的,意即堤圍下的一個個“墩”。香港著名電影製作人黃百鳴的家鄉就在古勞水鄉。

古勞水鄉”是怎樣形成的呢?與這裡的地理環境有關。古勞地處西江河畔,滔滔的西江從上游流到這裡,河面變得寬闊,大量的泥沙沉積下來,成為沙洲,形成一個個的沖積灘。從明代開始,人們先後在西江邊上大規模修築堤圍,防範洪水,先後築有大郡圍、長樂圍、前江圍、獨江圍等。在堤內沖積灘的地方,人們開挖出一口口魚塘,魚塘間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土墩。魚塘以養魚為主,小土墩上則種桑種蔗,有的還建有民居。習慣上,西江邊上的大堤稱作“圍”,堤圍內魚塘之間的小土墩稱作“圍墩”。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堤身低薄的古勞圍每遇西江洪峰襲來時總免不了處處告急,甚至缺堤受災。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每年的汛期一到,這裡的老百姓都得扶老攜幼,逃荒走難,不知有多少人被洪水吞噬,有多少人無家可歸。建國後,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古勞的堤圍已比以前加寬加高了很多。例如古勞大堤,是古勞水鄉眾多堤圍之中最長的一道,也是珠江三角洲修築得最為堅固的堤圍之一,它可以抵禦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西江洪水,保衛堤內幾十萬人口、十幾萬畝良田,它還是一條高10米、寬8米的堤路,可通行汽車,成為鶴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

地址:鶴山市古勞鎮

九、開平碉樓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開平碉樓,位於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眾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明末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會動盪,盜匪常常襲擾百姓,為保護村民的安全,蘆庵公的第四個兒子,關子瑞在井頭裡村興建了一座瑞雲樓。這座樓非常堅固,有防洪和防盜兩項功能,一有洪水暴發或賊寇擾亂,井頭裡村和毗鄰的三門裡村的村民就到瑞雲樓躲避。1884年,潭江大澇,附近各地多屋被淹,開平赤坎三門裡村民因及時登上碉樓而全部活下來。1912年,司徒氏人為防盜賊而建南樓。樓高7層19米,佔地面積2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設有長方形槍眼,第六層為了望臺,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抗戰時期司徒氏四鄉自衛隊隊部就設在這裡。同年,謝創同志的父親謝永珩先生興建“中山樓”,為紀念孫中山而取名。民國元年(1912年)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這14年中,匪劫學校達8次,擄教師、學生百餘人。其中,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眾匪夥劫赤坎地區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衣縮食,在僑居國請人設計好碉樓藍圖,帶回家鄉建造,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後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財產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最多時達3000多座。

自力村碉樓群位於開平市塘口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自力村系由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安和裡(俗稱犁頭咀)、合安裡(俗稱新村)和永安裡(俗稱黃泥嶺)。最初建村的是犁頭咀,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開村,因地形像犁頭而得名;永安裡幾戶則是從昇平村委會黃村遷來;合安裡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建村。

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傑出代表。自力村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為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的。

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築藝術景觀。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地址:開平市塘口鎮

十、開平立園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開平立園位於開平塘口鎮賡華村,是塘口鎮旅美華僑謝維立的私人園林。開平立園以人名作園名,有“立樹立人”的含義。開平立園從1926年動工建設,1936年初步建成,佔地約19600平方米,集傳統園藝、西洋建築、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是中國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開平立園是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回來興建的,歷時十年,民國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解放前,立園屢遭厄運,自受東洋鬼子鐵蹄蹂躪,暴力撞曲30毫米粗的鐵窗柱,群寇入內洗劫財物之後逐漸荒蕪。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方能保存全貌。1957年,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等曾到立園參觀,並指示要保護好立園的一草一木。立園曾成為“中南局老幹部療養所”。1983年3月23日,開平縣人民政府把立園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0月10日,園主夫人謝餘瑤瓊女士(謝維立遺孀),在美國欣然與開平市人民政府互訂合約,誠意委託市人民政府代管25年,後又意願再為代管25年,一共代管期為50年。

立園可分為三部分:別墅區、大花園區、小花園區。三個區用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巧妙地用橋亭或通天迴廊將三個區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亭臺樓榭,佈局幽雅,獨具匠心,令人有巧奪天工之感。整個立園不但在建築物構圖獨異,而種植花草樹木也構思獨特、新穎,各種名花異草、風景樹等,應有盡有。

地址:開平塘口鎮賡華村

十一、赤坎古鎮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赤坎鎮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經濟開發區內,開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濱,毗鄰市區三埠,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上接恩平、陽江,下通江門,廣州,北連鶴山、高明、新興,南往台山,面積62.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7564人(2017年),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達9萬多人。歷史上曾是開平縣城所在地,後來才挪到三埠鎮,即現開平市區。赤坎鎮原先由新會縣分割出來,由於潭江的各支流包圍著赤坎鎮。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則是城市,清一色的騎樓,遠比開平老街龐大的洋樓群。沿江的堤東堤西路,裡面與之平行的中華路,夾在兩條大路間還有一條叫“二馬路”的小路,這是與江平行的三橫,還有許多縱馬路與它們交叉形成城區的路網。赤坎鎮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樸味道。因此有“中國第五名古鎮”之稱 。赤坎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江門市十大特色鎮街。

地址:開平赤坎鎮

十二、浪琴灣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浪琴灣,位於台山市北陡鎮南部海灣,從北陡鎮陡門區向南行18公里,可見到前方出現一片長長的木麻黃防風林帶,林帶的背後,就是若隱若現的蔚藍色大海。

浪琴灣長2公里,沙灘平緩,寬廣舒展,沙粒純淨,海水潔淨。灘後松林茂密,灘前碧波萬頃。浪花之中,遠處的上、下川島如海上仙山,浮浮沉沉,景色十分壯觀[1] 。置身於此,好像進入一種海闊天空的神奇境界。

地址:台山市北陡鎮那琴村委會石山村

十三、上下川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上下川島-上川島、下川島隸屬於台山市,位於碧波盪漾的南海之中,地處北迴歸線南側,北緯22°,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上下川島總面積為225.5平方公里,旅遊資源豐富,大小島嶼有20多個,海岸線長,灘塗多。

這兩個美麗的島嶼,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濃郁的嶺南民俗,綺麗的海洋風情、神秘的寶藏傳說,聞名港、澳、臺,享譽東南亞,是理想的海濱度假旅遊勝地。

素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稱的上川島,是廣東沿海最大的島嶼。它由一個主島和12個小島組成,全島面積156.7平方公里,人口1.6萬,12個小島眾星拱月般環繞著主島,是南中國海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上川島位於東經112.46度,北緯21.41度,島上氣候四季如春、溫暖宜人。因地理緯度與美國夏威夷大致相同,旅遊資源與夏威夷媲美,又被譽為‘東方夏威夷’,以其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著八方遊客。上川島是一個擁有自然和歷史雙重魅力的海島。早在600年前明朝洪武年間島上就有人居住,宏治十二年(1499年)上川島隸屬新會縣,叫‘穿洲’,又稱‘上川洲’光緒十九年(1893)年改稱上川島,曾一度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600多年的人文歷史,見證了上川島的滄海桑田,也賦予了上川島深厚的歷史底蘊。這裡曾經迎來西方第一位傳教士,曾有過善良的土著人對異鄉人的救助,曾有過悽美的愛情故事,也曾有過傳奇般的海盜人物,並留下了幾百年不解的藏寶之謎。神秘、美麗、自然、傳奇,這就是上川島的魅力。晃晃悠悠地走過歷史的濤聲,來去匆匆穿過時空的隧道,山川依舊,歷史長存。不管當年的海盜還是他所藏留的財寶,實實虛虛,都依然與這山海礁石相存相生。

如果說上川島的形狀宛如一隻跳躍起舞的海獅,下川島則神似一隻展翅飛翔的海鷗,陰陽相濟,隔海相望。兩島雖然相距僅6海里,但在自然景色、人文景觀等方面,卻是情趣各異,別有洞天。上川島以山峻石奇、波濤澎湃、氣勢磅礴聞名;下川島以海灣平緩、玲瓏別緻、溫婉秀麗見長。上川島森林茂密、獼猴成群;下川島千棵椰林、萬頃碧波。上川島神秘的原始森林,適合您尋古探幽、返璞歸真;下川島迷人的田園風光,會使您性情愉悅、悠鎔舒適……

地址:台山市山咀港碼頭

十四、七星坑原始森林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恩平七星坑原始森林是恩平市錦江河的發源地,與陽春市東部交界,地屬恩平市西南山區,距恩城35公里。總面積68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帶800公頃。七星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山高水秀林密,資源十分豐富,這裡有10萬由未開發的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是目前珠江三角洲保存最好的天然森林之一。

七星坑總面積達6800多公頃,核心地帶1800公頃,最高峰七星頂海拔844.5米。經專家們考察證實,七星坑林區為錦江河的發源地,屬典型南亞熱帶季風性常綠闊葉林,山高水秀林密,風景優美迷人,資源十分豐富。 到過七星坑考察的植物專家都稱,七星坑原始森林是一個天然“綠色寶庫”。經過幾次考察,專家們證實七星坑森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保存最好的一片原始次生天然闊葉林,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性常綠闊葉林。 鑑定出的植物種類有730多種,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和省級保護植物的達10多種,如桫欏、白桂木、紅椿木、巴戟、圓粒荷、吊皮錐、野茶樹等。同時,還發現了數十種珍貴藥材。 七星坑動物種類也相當豐富。經一批動物專家學者多次考察,在“七星坑”的山澗中,陸續發現了爬行類、兩棲類動物25種,其中圓舌浮蛙在七星坑被發現在當時是省內發現的第二個分佈點,鋸腿樹蛙、鈍頭蛇屬首次在廣東被發現。 此外,還發現了珍貴野生魚類約30種、鳥類約40種,以及種類繁多的昆蟲和野生動物活動的跡象。

地址:恩平市大田鎮岑洞原始森林保護區

十五、帝都溫泉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帝都溫泉,位於恩平市,池水面積達3200平方米,有三十多處自噴溫泉,日流量為6000立方米,其溫泉水溫高達73℃,水質晶瑩幼滑,並含有偏硅酸、氟、氫、硫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元素,是世界少有的滑溫泉。世界最大的溫泉園林中增進健康;在山林綠野,返璞歸真的自然環境中怡養健康;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養生文化中感悟健康;在療效神奇的溫泉滑水中得到健康;在陰陽平衡生態中恢復體能、享受健康。

地址:恩平市良西鎮

上述十五個風景名勝就是克里斯重點推介的打卡聖地,怎麼樣,餓了吧,餓了就來找點吃的!

美食篇

一、台山黃鱔飯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台山黃鱔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製法依據各人口味各有不同,黃鱔有切成一截截的,也有撕成一條條的,但都以本地黃鱔和優質大米為原料,佐以薑絲、蔥花等調和而成,口感鬆軟,味道鮮美。製作黃鱔飯,先將黃鱔放入已燒開的水中煮至能撕開肉般熟,撈起過冷河,把鱔肉撕(切)好待用。將米洗淨,濾幹水分,用大號瓦煲將水煮開,將米倒下煮至起蟛蜞眼狀。最後用猛火燒油起鑊,將蒜茸、薑絲爆炒放入鱔肉中翻炒,放入調味料炒勻放入飯面,用慢火將飯透身,煲飯期間,從瓦煲邊放入少許生油,上飯時在飯面上放少許蔥花。黃鱔飯上桌後不要急著掀開瓦煲的蓋子,要再略等10分鐘後才開蓋,且要撈勻了再吃,米飯會更香,帶韌性,而且不怕粘口。黃鱔飯有強身健體、營養滋潤、祛黃膚色、補血養顏的功效。台山黃鱔飯從誕生到形成品牌,期間經歷了不同門派,就五邑地區除台山外,還形成以開平、恩平、新會等流派。但是從味道和做法的講究,台山黃鱔飯一直保持了最原始和傳統的瓦煲方法,在配料上根據現代都市人的口味不斷創新和改進,使台山黃鱔飯在眾多流派中脫穎而出,成為普羅大眾追棒的廣東美食之一。

二、新會陳皮鴨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陳皮鴨是一道廣東省的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用於脾胃虧虛所致的納差食少、面浮肢腫等。陳皮以鮮橘皮或鮮橙皮為宜。陳皮有燥溼化痰之功,咳嗽痰多者服食尤適宜。陳皮洗淨,切絲。將鴨去毛雜,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稍煮爛取出,候涼,拆去鴨骨。將拆骨鴨胸脯朝上,放在搪瓷盆內,將燉鴨的原湯加適量奶粉、雞湯煮沸,加入料酒、醬油、胡椒粉,攪勻倒入搪瓷盆內,再將陳皮放在拆骨鴨上面,上籠蒸30分鐘即成。

三、古井燒鵝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古井燒鵝是新會的地方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馳名中外,名揚四海。其風味具有皮脆汁美、肉香甘甜的特點,深受食客喜愛。據說,古井燒鵝是用南宋宮廷秘方製作的。七百多年前,新會崖門發生了一場元朝統一中國的宋元大海戰。大戰結束後,一位在南宋宮廷裡負責製作燒鵝的御師,帶著女兒逃難到銀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師在仙洞村開了一間燒鵝店,憑著宮廷秘製燒鵝的高超手藝,把鵝燒得色香味獨特,很快便名揚遠近數十里,生意特別好。後來御師的女兒長大了,嫁到銀洲湖東岸的古井,女兒也把父親秘製燒鵝的手藝帶到了古井。古井燒鵝由此而起,並代代相傳到今天。現在的古井鎮有條燒鵝街——天成街,這裡的燒鵝店很多,但名牌只有兩個:一個是恆益燒臘行的“恆益”燒鵝,另一個是平香燒鵝專賣店的“平香”燒鵝。當地人有句話:古井人吃“恆益”,外地人吃“平香”。為什麼“古井人吃恆益”?因為恆益燒鵝的製作有其獨特之處,從選鵝到燒烤都很講究。據“恆益”老闆呂柏介紹,鵝每年有兩造,燒鵝常用的鵝種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陽前後一個半月的鵝苗,並且要在本地魚塘長至三、四個月大,大約7斤重。這種鵝叫“烏鬃鵝”,不受汙染,肉質最好。燒鵝時採用傳統的生抽王混砂糖、鹽、酒、蒜茸、五香粉以及其他不得外傳的獨門秘方等為醬料,塞入鵝肚內,用繩紮緊搖勻,並以麥糖擦鵝身,用荔枝柴燒爐。鵝掛在熱爐內,爐下置有水之鑊接鵝油,避免把鵝燒焦,以中火燒烤約40分鐘便成。當然,還有其他秘製的方法,呂柏說:“家族生意,守了幾十年,不能說得太多,畢竟市場競爭激烈。“恆益”燒鵝主要在古井銷售,古井鎮的酒樓90的燒鵝都是恆益供的貨,所以有“本地人吃恆益”之說。

平香燒鵝店也很風行,在外名氣也許比“恆益”還大,所以有“外地人吃平香”之說。平香燒鵝店的前身是“奇香樓”,奇香樓的老闆姓陳,人稱“燒鵝廣”。“燒鵝廣”的第6代傳人陳群今年已69歲了,他15歲跟著叔叔到“奇香樓”學做燒鵝。他說,“奇香樓”的燒鵝主要妙在5方面:一是燒鵝用的酒料是用幾種藥材浸製而成的;二是燒鵝用的燒料是荔枝樹,用荔枝樹燒出來的燒鵝皮脆色好,有特殊香味;三是用蜜糖反覆塗抹燒鵝的表皮,燒熟了表皮金黃,肉脆甜;四是鵝的生長期不能超過60天;五是宰鵝要用地下水。據瞭解,平香燒鵝專賣店為了保證質量,每天限量生產100只,售完即止。每逢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往往要提前預定才能買到“平香燒鵝”。 如果有機會,去到新會古井品嚐燒鵝,一定會搞到你頭暈的,因為在古井裡,不單單隻有一間是叫平香店的,是有很多間的,去的那間對面就有一間也是叫平香的,而且在身後不遠的地方,也有一間,我也沒有數有多少間叫平香的名字,但可能有四五間吧,以前就已經問過剛才那間的服務員,她說其實間間都是平香的,雖然老闆不是同一人,但都是自己兄弟分出來搞的。平香燒鵝大飯店和平香燒鵝總店,在江門市區也可以吃到,因為它有一間“燒賣店”開在勝利路。

四、睦州黃沙蜆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新會的睦洲鎮,地處西江下游,離出海口較近,江面寬闊,水流緩慢。西江支流經睦洲鎮之前,水流湍急,把大量的細沙和蜆衝到睦洲,停留在江河裡。蜆在黃沙裡“安居樂業”,享受西江水賜予的自然環境,長得又肥又嫩,成為睦洲的特產。睦洲又以石板村產蜆最多,質量最好,有“本地鮑魚”的美稱。

每年的清明前後是黃沙蜆的豐收期。此期間,鄰近各地來睦洲吃蜆的民眾絡繹不絕,車輛擠滿睦洲圩鎮的大街小巷。蜆,把睦洲的飲食業帶旺了,每年的蜆季,飲食業老闆的生意上升一倍多。

蜆的烹製方法很多,蒸、焗、燒、炒都可以,而且各有各的風味。最簡單的是清蒸黃沙蜆,只要配上姜、蔥、蒜茸清蒸,就可以吃到味道清純、鮮甜的“清蒸蜆”。沙姜焗蜆有獨特的沙姜香味,令人胃口大開。燒蜆有野味,把油放進大圓盤,下面用火乾燒,然後放入生蜆。蜆被烤熟了,會一隻一隻裂開嘴,發出“卜卜”的響聲,所以又叫“卜卜蜆”。味道最好的是炒蜆,把蒜、姜、酒、糖、醬油、蔥、辣椒等拌上黃沙蜆,用猛火炒,炒到蜆咧嘴為宜。

五、台山蝦羔

廣東攻略第二十篇:江門篇


台山蝦羔是台山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粵菜系。夏蝦羔含有大量蛋白質,營養豐富,蝦香濃郁,味美可口。秋汛期大量苗蝦上市,選通體透明晶亮、肉質肥滿、連殼可吃的小苗蝦。江門還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克里斯就不一一的介紹了!江門怎麼樣,有山有水,有海鮮有肉,是不是很想去呢?別急,下一站,介紹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