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财经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应有之义

严肃财经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应有之义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环境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手中掌握的财政资金也越来越多。严肃财经纪律,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

生态环境系统将严肃财经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各单位内部审计及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生态环境部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了执行财经纪律情况专项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抽查了19家部门和单位,对问题进行了曝光,推动整改落实;四川省在2017年启用了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并在近两年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坚持管钱不用钱、用钱受监督,避免了拨“人情钱”等问题的发生。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仍时有发生。各类审计发现问题屡审屡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一再出现,孟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等案例不断敲响警钟。严肃财经纪律、保证财政资金的规范有效使用,仍存在很大压力。

违反财经纪律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很多干部的腐败问题,都是从违反财经纪律开始的。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严肃财经纪律作为反腐败的重要关口,严把财政资金的使用关。

必须准确理解并始终牢记财政资金的政治属性。财经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财政经费中每一笔钱的使用,都是在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一定不能辜负党赋予的使命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也必须坚持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财经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把取之于民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绝对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的笼子。要绷紧弦、查漏洞、守底线,规范财经行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在梳理各项经济活动风险点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本单位的财经制度,同时加快各项工作特别是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通过建立多维立体高效的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财务管理规范、财经纪律严明。对于巡视、内部审计等发现的问题,要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现的问题,一同整改落实,真改实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

面对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从我做起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生态环境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将严肃财经纪律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作风建设,以政治清明促生态文明,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新闻微信、中国环境新闻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10-67172392

侵权举报联系电话:010-67112822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