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的真相

美容的真相

BBC的這部紀錄片。它通過6個實驗為我們揭示了有關美容護膚的6個真相。

​01

保溼霜能做的只有保溼而已

為了對比不同價位的保溼霜是否有較大的差異,研究人員召集了25位志願者測試三款產品,分別是平價、中位價、高端價的保溼霜。

3周後,迎來了對比測試。結果讓人吃驚:使用最低價產品的志願者,皮膚的含水量反而是增多最明顯的,而最昂貴的保溼霜反而補水效果差。

那麼是什麼成分會導致不同品牌的產品保溼效果有差異?

答案是:甘油(GLYCERINE)。

在低價的妮維雅保溼霜中,含有大量保溼劑,而甘油是最常見的保溼劑,如果它在護膚品成分裡的位置裡越靠前,說明它的含量越大,也就是說保溼效果越好。

02

太陽不僅把你曬黑,還會曬“老”

很多人都認為皺紋是老化的標誌,實際上皮膚的老化在皺紋出現之前就開始了,皺紋只是皮膚老化的結果之一。

研究人員找來了一名從事客運四十年年的女司機,通過皮膚測試發現:長期接觸紫外線的那一邊臉,長出的皺紋明顯比另一邊沒有接觸紫外線的要多。

美容的真相

光老化來自於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紫外線。專家更明確指出:大約有75%的皺紋產生的“元兇”是紫外線,而剩下的來自於老化,汙染,吸菸……

照片中的這位美國卡車駕駛員William McElligott(威廉·麥克利戈特)開車28年,其中一邊臉已經是80歲的狀態了,但另外一邊臉仍然保持60多歲左右的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紫外線。

美容的真相

曬太陽補充的是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合成。但如果你每天想隔著玻璃曬曬太陽就能“補鈣”,你也是想得太輕鬆了。

因為紫外線分兩種:UVB和UVA,UVB照射到皮膚上可以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UVB不能穿透玻璃,所以隔著玻璃曬太陽就不能合成維生素D。

03

去皺紋最好的方法:維生素A酸

BBC的紀錄片中發現:在不借助拉皮等醫美手段下,口服維生素A酸產品對皺紋與色斑具有良好的淡化效果。

但是當然,強效的產品有時候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剛開始使用時,你也許會有泛紅和灼燒感,一些刺激的反應。

04.

便宜的化妝品也能“秒殺”大牌

在彩妝測試項目中,研究人員找來了四類型的化妝品進行盲測:粉底、唇彩、眼影盒睫毛膏。價位也是從平價到大牌的不等。

結果發現:志願者通過盲選,選出來的粉底液、唇彩都是平價的芮謎而不是大牌的魅可。

美容專家指出其中的原因:便宜的粉底水準提高了不少,在大牌產品的配方沒有明顯的革新的情況下,和可能會趕超大牌的水準。

​​但是另外兩種化妝品:眼影與睫毛膏的比測中,大牌產品得到的票數比平價產品的要多。

05

對付脂肪團,刷子比運動有效

研究人員將志願者分成3組,通過不同的方法來祛除脂肪團:

1.運動消解法。

2.燃脂乳液按摩法。

3.毛刷畫圓法。

35天的堅持後,他們再檢測志願者身上的脂肪團的情況,發現:看似最笨最不好使的毛刷法,竟然是這裡面最有效果的,甚至比運動、按摩都有效。

具體的做法是:

用乾的棕毛刷像畫圓圈一樣刷動,最開始的力氣可以輕一點點,然後堅持3-4周再看看效果。

美容的真相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加快血液循環,將脂肪實現“再分配”從而減少脂肪團的堆積。​

06

高價產品背後的消費心理

BBC的紀錄片中揭示了一種可怕的消費心理。他們聯合社會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心理實驗。想通過測試相同的產品,不同的包裝和導購員,是否會影響最終的購買量。

實驗一:

他們將洗面奶裝進樸素的包裝,導購員Joe也穿著隨意。在2小時中,18位的顧客裡只有3位買下了這款洗面奶。

有人更直言:“我不會買,因為我很在乎包裝,這個看起來不太好。”

實驗二:

他們將相同的產品倒入相對高級的瓶子,導購員則換上白大褂、化上精緻妝容。

結果銷售量翻了將近3倍,有8位顧客願意購買。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叫“自我差異”的理論,它認為我們有一個“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當二者出現差異後,你會通過獲得一個你渴望的東西來彌補。

許多商家正式利用這種消費心理,來激發購買力。

最後來總結一些知識乾貨小TIPS:

1、保溼霜不能抗衰,保溼效果看甘油成分的多少。

2、預防皺紋要做好防曬,防曬霜選擇SPF30+以上,防UVA四星以上。

3、維生素A可以幫助改善皺紋,從含量為0.1%的產品開始使用。

4、眼部彩妝的預算可以大一點,其他化妝品平價產品一樣好用。

5、消除脂肪團,乳液+幹刷+運動。

6、包裝和價格不一定代表實際效果,關鍵還要看成分和你的膚質。

研究發現,人類對美的定義,第一前提是:健康。

你不關注一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