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1905電影網專稿 每隔幾個小時,劉偉強總要掏出手機看一看《中國機長》的最新票房數字。這是他近十幾天來,養成的新習慣。

就在採訪開始前,《中國機長》的內地總票房剛剛突破25億大關,這一成績幾乎與劉偉強此前導演作品的總票房旗鼓相當。

如果把電影也比作一架“專機”,一切顯然正按照預先規劃好的航線,一路青雲直上。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劉偉強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

此時,坐在我們對面的“機長”劉偉強彷彿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用最放鬆的姿態倚在沙發靠背上,聲音有些沙啞,“不好意思,嗓子發炎了。”

這是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給他留下的“後遺症”之一。近一年來,劉偉強不僅執導了《中國機長》,還以監製的身份參與了《使徒行者2》和《烈火英雄》的製作,三部大體量的商業片連軸運轉,壓力可想而知,不眠不休也成了他工作的常態。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對於這些,經歷過90年代香港電影“快節奏”訓練的劉偉強似乎早已習以為常,最多會調侃鬢間白髮又添了幾多,但隨後馬上跟一句:“我是有一點工作狂的人,所以還挺得住。”


清晰務實的目標加之雷厲風行的行動力,採訪當天,劉偉強衛衣上印著那句話似乎也暗含了他的電影哲學:“Make Things Happen(付諸行動)”。

“過年”一樣的國慶檔

9月28日,國慶檔“三駕馬車”同時開啟點映。最終,《中國機長》以5567萬票房拿下冠軍,一掃預售第三名的頹勢,也讓劉偉強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

“很多人預估我們是第三,但心態上我們一直覺得是第二。其實直到點映那天,我們才真的有信心了,點映第一名說明我們是有觀眾的。觀眾喜歡我們,才有機會實現逆襲。”劉偉強說。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中國機長》的逆襲從上映五天後真正開啟,單日票房反超《我和我的祖國》並連續9天登頂單日票房榜,博納的“逆襲曲線”在《中國機長》身上再度得到驗證。 對於上映前和於冬定下的票房目標,劉偉強三緘其口,但如今《中國機長》27億、躋身影史票房前十的成績顯然已足夠讓各方滿意。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北上”多年的劉偉強對內地市場早已不再陌生,但談到今年破紀錄的國慶檔,他還是不禁接連用了三個“神奇”來形容,“今年的氣氛是很特別的,你看票房真的有點像過年一樣,70週年國慶調動了觀眾心裡的‘火’。”

雖然有檔期加持,但劉偉強認為三部主流商業片集體實現票房井噴的根本原因還是“好看”,“你看《我和我的祖國》,它加了很多情懷在裡面,所以觀眾很喜歡,《中國機長》展現得是民航精神。一部電影好不好看就是要觀眾有共鳴,無論商業片還是主旋律電影,你不好看,觀眾是不會買賬的。”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就在採訪當天,劉偉強今年參與的三部影片《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和《使徒行者2》的內地總票房剛剛突破了50億大關,這一數字超越了劉偉強此前所有導演作品的票房總和。2019年註定將成為他從影近40年來的高光時刻之一。

但在劉偉強看來卻不盡然,票房數字帶來的短暫高潮不過是在為下一部電影積蓄能量,“高高低低是人生一定經過的東西,有高有低這才好玩,不要一路往上,這才有挑戰。票房好意味著我可以繼續拍電影,觀眾喜歡就拍多一點觀眾更加喜歡的電影。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態。”

“主流電影與商業電影沒有矛盾”

“我在第一天拍電影的時候,就有人問我,你要拍商業片還是藝術片,我選了商業片,從此我的任務就是想辦法讓觀眾買票來看我的電影。”在各類採訪中,劉偉強從不避諱自己“商業導演”的身份,更不否認“票房”和“觀眾”在他創作中的導向意義。

作為攝影師,他曾與王家衛合作拍出過《旺角卡門》《重慶森林》等一系列文藝作品,但從導演處女作《朋黨》開始,他就嘗試把當時最流行的飛車、犯罪、動作融合在一起,奠定了自己商業片導演的定位。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朋黨》劇照(此時的張家輝23歲)

1996年,他與文雋、王晶組成最佳拍檔電影製作公司,志趣相投的三個人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主攻年輕人市場的發展策略。

“最佳拍檔”在短短數年間接連打造出了屢創票房佳績的“古惑仔”系列、《百分百感覺》《風雲雄霸天下》等賣座電影。在港片逐漸低迷的年代裡,完成了一次次“以小博大”的逆襲。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追憶起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劉偉強稱整個行業都處在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一年產出幾百部電影,每個演員和導演都輾轉在若干個劇組之間。這也歷練出了他務實快速的工作風格和極強的抗壓能力。

“現在慢了,從前更加快。”劉偉強笑著對我們說,“從前90年代,我們基本上三個月就拍成一部電影,現在一年,一年半才拍一部電影,我們從小就有這樣的訓練。”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左起:劉偉強、文雋、王晶

業內經常用“觸覺敏銳,反應迅速”這八個字評價劉偉強和最佳拍檔公司,而這份敏銳的市場觸覺也讓劉偉強成為最早“北上”內地拍片的香港導演之一。

早在1992年,劉偉強就曾作為攝影師參與了徐克執導,李連杰、關之琳主演的《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拍《風雲》時,他也曾帶領劇組深入四川,當時艱苦的拍攝條件和語言不通等問題也一度成為他在各種採訪中的談資。

再加上之後的《無間道3》《不再讓你孤單》《血滴子》《建軍大業》等影片,雖然成敗參半,但20多年的摸爬滾打已足夠讓劉偉強在內地市場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就連採訪所在地——劉偉強在北京的工作室也已經成立了十多年之久。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在他心中,內地與香港團隊之間的界限已逐漸模糊,“我沒有分香港導演,還是內地導演,拍電影就是拍電影,我們的團隊基本上全是內地團隊,他們更懂內地觀眾,我們一起合作,才有了這些電影。”

劉偉強說自己從沒有說過,也不認同“港片已死”的論斷,而應該把視野和框架放得更大,“港片、內地片,有很多人這樣分,但是我沒有這樣分。我是分導演風格,這才保有了我們的精神。”

直到如今,仍然有記者在採訪中問他:一個香港導演如何能拍好主旋律影片?劉偉強有時會看心情,反問一句:“你有沒有比我更早來到北京?”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在劉偉強看來,無論是《烈火英雄》還是《中國機長》,他在處理主流電影時與以往的商業片創作並沒有明顯的不同,法則依然是他一直堅持的兩個字——“好看”,“我覺得主旋律電影跟商業電影是沒有矛盾的,都要面向觀眾。我都是用一貫的方法去拍的,每一個細節要好,品質要好。”

在談到內地電影市場的變化時,劉偉強特別強調了“工業化”這三個字,“中國電影現在真的越來越工業化了,這個是最重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好,很多年輕導演湧現出來,像《流浪地球》的郭帆等等,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血。”

“我還年輕”

很多導演都執著於某一風格和類型,劉偉強卻偏偏要把“變化”當作自己的招牌,從攝影師到導演,從黑幫、警匪、愛情再到懸疑和武俠,在商業電影的維度裡,幾乎沒有他駕馭不了的題材和類型。

“我覺得一個導演要很專業化。所謂‘渾身都是刀’,攝影、燈光、服裝、特效、音樂,你什麼都要懂,這樣才算一個好導演。”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2015年,成龍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做《還沒長大就老了》。採訪中,同樣是白羊座的劉偉強也對我們說了類似的話:“一直當自己是一個小朋友。”

“當自己是小朋友”意味著永遠保持“飢餓”,保持好奇,“我是一個最怕悶的人,我要找些新的東西刺激自己,我就用這個態度去不停地告訴自己,什麼都要看,什麼都要學...有時候我常常偷看我兒子的東西,看他們喜歡玩什麼,看什麼電影,為什麼他們喜歡這個。”劉偉強說。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頭文字D》劇照

正因如此,劉偉強常常被評價為“最懂年輕人”的導演,從《古惑仔》《風雲雄霸天下》《頭文字D》再到“鮮肉雲集”的《建軍大業》,無論年齡和地域,他似乎總能找到與年輕人溝通的頻率,“我常常說,一定要Young at Heart,心態一定要很年輕,要不然真的會很累,沒有新東西給到觀眾。”

當被問到《中國機長》對於他的“刺激點”在何處時,劉偉強再度興奮地講起1:1還原A319飛機的過程,那語氣正像孩子與朋友聊起自己心愛的“玩具”。


1年拍成《中國機長》等3部大片,他為何這麼牛?


採訪中,劉偉強最“怕”聽到的兩個詞莫過於“古惑仔”和“無間道”,“如果你成天想,我從前多厲害,你就拍不出更新的東西。”

這就是劉偉強,當別人還在對他過往的高光津津樂道時,他早已動身去往了下一程更刺激的冒險。

關於未來計劃,劉偉強能透露的不多,除了《頭文字D2》的劇本早已寫好,唯一確定的就是,會一直“拍電影,拍電影,不停地拍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