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片如其名,這的確是一部可稱為“狂熱”的電影。它幾乎實現了所有海米長年壓抑在心頭的隱秘夢想——

不要文戲,只要打戲,最好是全明星陣容,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亂鬥,人生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此。

《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這個叫大塚隆史的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做到了。為了夢想不惜鋌而走險——101分鐘的電影,粗略估計80分鐘都耗在打鬥中。沒錯,是“耗”,觀眾神經繃得疲憊,片裡海賊也打得不堪

隨便找些爛大街的價值觀和理由(成為最強和誤入歧途),給路飛幾個發怒的動機(羞辱烏索普和爭奪One Piece),宏大場面必需的巨型怪物(巴雷特果實覺醒),再把不同立場不同目標的人氣角色攢成“XX聯盟”合挑一敵,最後總要想方設法緬懷一下世界上最好的大哥艾斯——一鍋亂燉就這麼成了。

對於眾海米來說,對於喜歡開宴會的海賊來說,20週年紀念,一場大型的狂熱聯歡並非不是最好的選擇——眾多令人會心甚至捧腹的角色梗、搞笑梗、情懷梗、致敬梗,無處不在的熊貓人,以及剩下百餘個一閃而過的彩蛋,都像極了一場大型的尋寶活動,需要你2刷3刷乃至5刷才能大體找全。

《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換句話說,即影片幾乎所有場景都能在從前的故事裡找到影子。影子意味著照搬和移植,這對於海米來說是一種“舒適圈”內的獎勵行為,一種久違的熟悉感,更是一種真誠的討好(好在是真誠的)。

摹本無法避免的刻意和笨拙,製作再精良,還是沒有真跡來得鮮美。這種依樣畫葫蘆的影子,已經開始令人生厭。

與上一部《黃金城》相同,《狂熱行動》已經失去了《強者天下》和《最強之敵Z》試圖突破、想要推陳出新的那股鮮活勁兒。它還是在講述《強者天下》裡夥伴間的羈絆,卻沒有後者當年的風采和神韻。它又缺乏《最強之敵Z》裡對前海軍大將的身份認同的探討深度,使得最終只會淪為一部平庸的彩蛋獻禮片。

《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如何在已有的世界觀上擴展,如何在已有的角色身上挖掘深度,如何創造出一個新的傳奇故事,筆耕不輟的尾田在漫畫的前沿一直在尋求突破(和之國一定是目前為止最宏大最複雜的篇章),而劇場版停滯不前。

海賊王的世界體系和格局是無與倫比的。希臘神話、北歐神話、世界建築、民俗文化、經典文學、名畫、音樂、航海術、氣象學、戰術……尾田都信手拈來。他曾說,“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流行起來,漫畫家就應該有這樣的能力”。這部漫畫在日本被稱為“國民漫畫”,也就是說,全民閱讀、婦孺皆知——

《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我虔誠地想象著我的讀者們,老的,少的,八十八歲,十二歲,男的,女的,俊的,醜的,憨的,傻的,富的,貧的,健美的,殘廢的,教師,學生,店員,公仔,水文站的,稅務局的,賣豆漿的,開汽車的。我曾說藝術是無對象的慈悲,然而這一群群的讀者正是我藝術的對象。”

這是中國藝術家木心對他的讀者的想象,我想這也同樣適用於尾田。

真正好的連載動漫,讀者會隨著作品成長,作者也會隨著讀者一起成長。20年來,尾田的成長有目共睹。無論是作畫、分鏡、節奏感、文學語言還是敘事手法,尾田無疑以是當今的業內標杆。那麼,從小看他漫畫的讀者成長了嗎?他們是否還是僅僅滿足於感官和生理上的愉悅?那些所謂“夢想”“浪漫”“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都在他們的身體裡好好存在著嗎?

偉大的尾田需要偉大的讀者。

《海賊王:狂熱行動》:一部回饋影迷的平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