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一座城市是否熱鬧,商場數量、體量、客流量等指標是重要的參考因素,安陽作為老牌工業城市,

GDP一度達到過全省第四位,商業也是較為繁榮的,一百貨、二百貨、亞細亞、地下城、華僑商廈、老衛東等商場就是安陽商業興盛時期的見證者。

但最近幾年,安陽的商業始終不太景氣,具體體現在開業的沒有升級進化、在建的大多推動不力、意向的基本落不了地。尤其出現了本應該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商場對決,結果卻出現了小打大還打的得心應手的情況,那接下來古城就羅列三個有代表性的逆襲案例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大美城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國貿中心


TOP3 大美城商業廣場 VS 國貿中心

大美城商業廣場定位是社區商業,且並不是純商業項目,而國貿中心則是純正的大商業,剔除寫字樓不說,還有海天城市廣場、紅星美凱龍及項目中心集中商業等三大功能區。按理說贏是沒有懸念的,結果國貿中心三大功能區都沒能完全竣工,大美城雖然速度也比較慢,但也實現了反超。縱使截至目前,大美城商業廣場也就三家銀行一家幼兒園入駐吧,但是豪享來已經簽約,生活超市也即將開業,對於僅有一家銀行一個健身中心入駐的國貿來說,已經算是階段性勝利了,雖然以商業廣場的角度看這場對決有種瘸子裡選將軍的既視感吧,但是結果就是這樣,大美城險勝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萬意廣場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U樂廣場


TOP2 萬意廣場 VS U樂廣場

萬意廣場是廢舊工廠加以改造而成的商業廣場U樂是根紅苗正的商業綜合體

,且從當初意向簽約的品牌來看,U樂廣場也是完勝,要說萬意廣場唯一的優勢,那就是體量大(6萬平)。

但結果,萬意廣場開業兩年多了,U樂依舊遲遲沒有開業,縱使萬意的配置非常常規,常規到一些縣域商場的品牌豐富度都不亞於它,但是對於目前僅僅在一樓外鋪有一家粥店開業的U樂廣場來說,萬意足夠打贏這場比賽了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熙城漫購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丹尼斯文惠店


TOP1 熙城漫購 VS 丹尼斯文惠店

熙城漫購商業面積不足2萬平丹妮斯文惠店商業9萬平,前者是不知名的社區商業,後者是全省零售業巨頭。

但就是這種完全不對等的PK,熙城漫購卻取得了階段性的完勝,究其原因,是由於目前的丹尼斯文惠店還是個坑。

當初熙城漫購建設的時候就在等待丹尼斯施工,結果啟動比丹尼斯還晚的隔壁新都匯都有兩棟樓封頂了,丹尼斯還是個坑

目前熙城漫購已經有奧斯卡、屈臣氏、拉貝提、蜜雪冰城、豪品客等品牌入駐,自營超市流量也算客觀,且商場還在持續調整品牌,整體上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所以從目前來看,熙城漫購完勝丹尼斯文惠店

安陽的“冷門”商場孰強孰弱?

丹尼斯文惠店效果圖


其實,上述的這些勝利,大多是依靠大商場沒有開業或者沒有竣工,如果“航母”真的啟動了,那“驅逐艦”很難與之匹敵,但是至少目前來看,驅逐艦已經在海洋中馳騁,而航母還在船塢裡施工或停工。

但是,也許由於這機緣巧合的勝利,能夠改變以後的一些格局呢?拿丹尼斯文惠店來說,由於熙城漫購率先開業,而新都匯也有商場規劃,且貞元廣場對面有以華聯超市為主的傳統老商圈,那這些星星點點會不會倒逼丹尼斯最後調整規劃呢?

又比如大美城和世貿中心,周邊小區入住率已經上來了,相信有不少商家已經看準了商機,海底撈曾經也和大美城鬧過緋聞(雖然到現在並沒有坐實),那麼會不會大美城經過幾年運營,反而影響到了以後國貿中心的招商呢?

打心底裡說,古城並不希望在自己的家鄉出現太多這種小贏大的情況,因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同時也意味著當地商業的不景氣。

但本土勢力贏連鎖勢力是我所期盼的,就像胖東來和大張,就分別成為了許昌和洛陽商業的一面旗幟。

最後,筆者衷心希望安陽的商業能夠儘快步入正軌吧,到那時候,社區商業能夠真正實現小而精,區域商業也能夠展現應有的雄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