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塞上三峽——九曲黃河繞青銅,峽漾碧波夕照紅


萬里黃河自青海巴顏喀拉山脈發源出青藏高原,一路匯納百川向東奔流,至寧夏中衛遭遇賀蘭山餘脈和牛首山攔阻,母親河奮起神威,衝破賀蘭、牛首夾擊,闢出青銅峽昂揚北上,如今峽口建有青銅峽水電站和青銅古鎮,也是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的入口。

小巧別緻的青銅古鎮位於大峽谷景區入口處,它依託秦漢古渠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力打造黃河水系塞上生態水城。佔地面積221畝,以仿明清風格的建築為主,是寧夏獨具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小鎮。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遊區包括遊艇碼頭、108塔、十里長峽和金沙灣。遊客可在碼頭乘坐遊船欣賞景區內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十里長峽、鳥島、牛首山西寺、中華黃河壇等眾多散佈在黃河兩岸的景點。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壩高42.7米,寬46.7米,長687.3米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於1958年,年均發電量13.5億度,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黃河上游建立最早的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結束了寧夏兩千多年來無壩引水的歷史。

青銅峽大峽谷是黃河衝破賀蘭山餘脈和牛首山夾擊而形成的十餘公里峽谷,兩岸丹霞峭壁,風光迤邐,峽谷寬約600米,深200米,最窄處僅90米,素有"塞上三峽"、"黃河小三峽"之美譽。因兩岸山石土色如金,峽谷在藍天碧水中互相映襯,呈現出青銅的顏色故名。而每每夕陽西墜,紅光映紅碧水,長河落日的美景便盡收眼底!


青銅峽東岸牛首山因其主峰文華峰和武英峰南北對峙宛若牛首,故得名。牛首山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內涵都極為豐富,早在西夏時期,牛首山就已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牛首山系發育尚不完全的丹霞地貌,在夕陽的輝映下,群峰逶迤起伏,如波似浪,舒展著金色的褶皺向著東南鋪呈開去!

黃河之水天上來,秦渠、漢渠、唐徠渠等九大幹渠之首齊齊匯聚於青銅峽,青銅峽水利樞紐的建成,使得塞上人民能夠充分利用黃河水利資源實施自流灌溉,因而極大地推動了寧夏經濟的全面發展,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

黃河西岸是著名的賀蘭山餘脈,其實遠在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前,這裡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大禹煉造青銅斧,鑿開青銅峽的動人傳說。而如今,青銅峽水電站擁有6個河床閘墩式水電站,2個渠首電站,更是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防凌等多種功能造福寧夏人民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


青銅峽西岸還隱藏著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塔群之一,始建於西夏時期的佛教紀念性建築108塔。108在佛教中是最吉祥的數字,它取自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兩數相加,雖然西夏國祚不足200年,但其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還是為世界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藝術財富。

金色的落日餘暉將半壁江山妝點得金碧輝煌,賀蘭山下的108塔和彌勒佛像都籠罩在燦燦光芒之中,108塔是一座以奇數排成12行的等邊三角形塔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牆一道,地面用磚鋪墁,位於最高一層的佛塔體積最大,據說數塔、拜塔、轉塔便可消除一切煩惱喲!

因為賀蘭山餘脈的遮掩,王摩詰筆下的長河落日圓沒有在青銅峽得到很好的體現,唯見金暉不遺餘力地將峽谷開闊處的山河渲染,峭壁崢嶸,碧波流韻,孤冷的青銅峽似乎也平添了絲絲暖意!

無人機轉頭向北,黃河洩出大壩閘門,掙脫峽谷束縛,繼續扭著曼妙身姿曲曲繞繞一路向北,遠方是夾道歡迎的黃河兒女——吳忠市和青銅峽市,依稀可見萬里黃河第一樓就傲然矗立在天盡頭——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