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聲收緊 收入下滑 催收巨頭湖南永雄赴美IPO能走多遠

在催收行業遭受“嚴監管”的背景下,一家催收行業巨頭卻悄然開啟了赴美上市之路。日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了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以下簡稱“湖南永雄”)遞交的招股書文件。北京商報記者從湖南永雄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該集團目前仍處在上市排隊等候期,暫無最新進展。2019年,監管對國內催收行業颳起了一場整治風暴,湖南永雄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影響,2019年上半年淨收入3233.1萬元,同比下降31.9%。此外,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關於湖南永雄“侮辱催收”、“暴力催收”、“騷擾威脅”等字眼屢次出現。無論上市成功與否,在非暴力催收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催收效率、如何降低投訴量、如何保持持續盈利能力是湖南永雄亟待解決的問題。

监管风声收紧 收入下滑 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赴美IPO能走多远

湖南永雄逆勢赴美

上市仍在排隊等候期

在催收行業寒冬將至之際,國內催收行業巨頭湖南永雄卻悄然開啟了赴美上市的道路。美東時間10月23日,美國證監會披露了湖南永雄遞交的招股書文件。針對赴美上市的最新進展,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湖南永雄進行詢問,該集團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公司上市目前處於等候期,一切以公開披露信息為準”。

事實上,這已不是湖南永雄首次衝擊資本市場,早在2015年,湖南永雄就欲登陸新三板,但最終未有進展。也有消息稱,2018年10月,湖南永雄調轉船頭轉道美國,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相關上市申請文件。但時隔一年後,招股說明書才正式披露出來。

湖南永雄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湖南長沙,是中國最大的消費者債務重組集團。招股書顯示,目前,全國共有3000多家金融催收機構,僅信用卡催收機構就有1000多家。

催收行業最仰仗和依賴的就是催收人員,湖南永雄也不例外。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湖南永雄在中國29個城市的運營中心擁有10915名全職催收人員,佔員工總數的95%。在各大招聘網站,湖南永雄也在大力招聘催收人員、網絡輿情分析師、投訴專員等職位,薪水在4000-6000元不等。

赴美上市對湖南永雄而言有何意義?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對於湖南永雄而言,赴美上市帶來的益處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可獲得融資資金,用於擴大公司運營、發展新的戰略佈局等;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三是可一定程度提高合作時的議價能力,進而實現盈利能力的改善。

增收不增利

業務缺乏多元化發展

2019年,監管對國內催收行業颳起了一場整治風暴,在嚴監管背景下,湖南永雄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影響。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湖南永雄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75.8%;淨收入3233.1萬元,同比下降31.9%。而2016-2018年,湖南永雄淨收入分別為9764.9萬元、1.1億元、1.24億元。

對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湖南永雄在招股說明中解釋為,2019年上半年關閉了大約20個新開的地區辦公室,並在二季度對公司業務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合規審查影響。隨後湖南永雄稱,公司業務逐漸恢復穩定增長,並表示,2019年7月和8月兩個月大多數運營指標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17億元,營業成本為1.42億元,債務追收收入為2.17億元,佔截至2019年6月30日3個月收入的91.1%,毛利潤為7415萬元,毛利率為34.2%。

從收入組成上看,信用卡拖欠款催收仍是湖南永雄的核心業務,2017-2019年上半年,湖南永雄來自信用卡拖欠賬款追回服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6.6%、80.5%、72.3%。但湖南永雄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儘管我們的業務實現了盈利,但缺乏業務多元化使我們容易受到該特定細分市場內市場波動的影響。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以使業務多樣化”。

但是,消費者應收賬款市場競爭激烈,湖南永雄表示,作為新的市場參與者,可能無法與擁有較長運營歷史和更大財務資源的市場參與者成功競爭。同時,該集團將業務和業務多元化至新市場領域的努力可能會失敗,這可能會對該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市場觀點認為,從目前的監管環境來看,並不是湖南永雄赴美上市的最好節點。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認為,登陸美股市場概率,還是需要取決於公司自身業務的合規性,招股書並不能反映其合規全貌。當前並非最佳上市時期,正如其在招股書中標明的催收業務較為敏感,再疊加近期行業動盪,其估值或受相應影響。

但資深行業觀察人士陸志賢卻持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湖南永雄的整體業績以及團隊管理模式都是行業想要學習的榜樣。如果湖南永雄能按計劃上市,對其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機,能增加其知名度,對接更多的金融機構產品。其次國家整治催收行業,目的是規範。“未來催收行業如果能有法可依,將會有更多類似於湖南永雄的催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陸志賢說道。

屢遭投訴

上市之路能走多遠

目前,我國催收行業正在遭受嚴厲打擊,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發布了《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到,使用暴力催收等手段對非法放貸產生的債務強行催收構成犯罪的,會被數罪併罰。而如果採用滋擾等方式索要債務,並已經犯非法經營罪的,從重處罰。

而催收行業一般通用的方式就是通過電話進行催收。湖南永雄也在招股書中披露,該公司僅通過遠程方式(例如電話和短信)或遠程收款提供催收服務,而無需進行現場訪問或與債務人進行面對面的談判。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金融科技平臺及多家商業銀行都和湖南永雄有業務上的合作。與湖南永雄相關的投訴帖有37條,解決量為32,解決率為86.49%。其中“侮辱催收”、“暴力催收”、“騷擾威脅”等字眼屢次出現。

投訴人李傑(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他在某網貸平臺借了一筆7000元借款,但由於個人原因造成了該筆借款產生逾期,逾期之後,湖南永雄一直向其家人和朋友打騷擾電話稱“要對其進行抓捕”,已經對投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響。有不少投訴人也發佈帖子投訴湖南永雄進行暴力催收,影響正常工作,嚴重者導致投訴人被單位開除,斷絕收入來源。另有一金融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2018年公司就停止了與湖南永雄的合作,但具體停止原因不詳。

在風險因素部分,湖南永雄也提及,我們經營的業務比較敏感,同時公眾對我們的投訴可能會導致監管風險增加,這可能對其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無論是否上市成功,催收工作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在陸志賢看來,湖南永雄上市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動性,拓展更多的業務。但也由於上市,在聚光燈下,給其規範的催收作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對於湖南永雄面臨的挑戰,蘇筱芮則認為,首先是信息披露方面,例如是否如實披露催收模式、重點催收案件等;其次是持續盈利方面,嚴監管下公司是否能夠持續盈利,給予股東良好回報等,還會面臨市場考驗。張葉霞進一步指出,無論上市成功與否,湖南永雄都要面臨監管政策不確定性的挑戰;在非暴力催收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催收效率、如何降低投訴量;因其具有較多數量的催收人員,如何有效地管理,避免觸及催收紅線並提高運營效率,也是一大挑戰。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宋亦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