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校企高層聚首重慶 共話應用技術大學發展

中德校企高層聚首重慶 共話應用技術大學發展

圖為第三屆中德重慶國際教育論壇現場。重郵移通學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9日電(羅永皓)記者29日從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獲悉,第三屆中德重慶國際教育論壇於該校舉辦。來自中德兩國4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將圍繞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校企合作模式等問題展開為期2天的交流和討論。

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理事長孟慶國教授認為,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發展,應關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依據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的升級、新業態的產生,面向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新技術的發生,改造升級傳統的專業群設置,使之能夠更加符合產業鏈的延伸,從而使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需求,能夠更好地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

“要更加註重產業與教育‘跨界’融合,即產教融合。”孟慶國說,產教融合,改變了傳統的校企合作關係,改變了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將會成為教育的合作伙伴,這將孕育新的教育機制,改變辦學方式。高校應為學生創設現代企業環境,實現校內實習實訓與現代企業的銜接過渡,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對產業行業升級發展的適應性。

同時在科研導向上,要從“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究”轉變。要把“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作為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主旨。

“在德國,超過一半的公司與大學合作。”德國埃森經濟管理應用技術大學行政校長HaraldBeschorner從法律框架、機構設置以及校企合作數據等方面分享了德國企業和學生共同參與高等教育的模式。

HaraldBeschorner認為,雖然校企合作存在企業投資長期研究項目的意願不強、結果不確定等障礙,但不應忽略校企合作項目中帶來的教學實際意義、研究對經濟帶來意義以及學生的最終獲益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