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如果你喜歡電影,一定知道法國導演呂克.貝松,他憑藉《這個殺手不太冷》成功塑造了殺手和蘿莉的組合,至今還被應用在各種創作中。但他最喜歡的電影卻是1988年指導的《碧海藍天》,同樣和讓.雷諾合作,講述了一個關於"藍色"的故事。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在法國國旗中,藍色代表自由,藍色也是大海的顏色,故事就發生在西西里島的蔚藍海水裡,一場錯付的愛情,埋葬在男主對大海的執著中,對深海自由的嚮往中。

少年雅克的父親葬身於大海,但這依然不能阻止他對大海的熱愛,成年後的雅克成為了優秀的自由潛水員,並且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喬安娜,兩人一見鍾情。兒時好友恩佐邀請雅克回到西西里島,共同參加自由潛比賽,雅克欣然前往。此時此刻,來自美國的喬安娜聞訊趕來,兩人陷入愛河,雅克也在比賽中拿到了冠軍。但好勝的恩佐並不服輸,他努力突破雅克創造的世界紀錄,最終因挑戰身體極限而喪生。雅克心痛不已,在恩佐的要求下,把他的屍體送回了大海。而另一邊,喬安娜懷上了雅克的孩子,希望和他好好生活下去,可雅克只想投身到大海的懷抱,最終他將生命的韁繩交給喬安娜,喬安娜親自將他放回深海。

這部電影可以被稱作精神史詩,雅克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也曾在現實和理想中掙扎,最後不惜付出生命,向死而生。

01 有理想是自己的幸運,卻是旁人的不幸

這部電影歌頌了理想的偉大,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爭議,那就是雅克為了追隨大海而放棄懷孕的喬安娜,很多人評價雅克是"渣男"。可我們沒辦法用世俗的眼光評判這樣一個特別的人,他的"拋棄"早在兩人相愛之初便有預兆。恩佐瞭解雅克,在看到喬安娜深陷愛河時便告誡過她:"雅克不是一般人,他屬於大海。"可那時喬安娜只當是對雅克的讚美之詞,沒想到愛情有一天會成為理想的敵人。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兩個人初試雲雨後,雅克並沒有陪伴喬安娜,而是受到海豚的感召,陪海豚在大海中嬉戲一整夜,這也是喬安娜離開西西里的導火索。可回到美國後,失業加上對愛人的思念又讓她重新回到雅克身邊,這一次她懷上了他的孩子。可雅克似乎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潛水上,喬安娜跳進大海里,對他哭喊著:"我的世界是你!我只想好好和你生活",他也絲毫沒有反應。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而最後喬安娜的選擇是無私的,在發現雅克不會回心轉意後,她接過雅克遞過來的韁繩,親自送他離開,只能遺憾地呼喚著:"去吧,去吧,我的愛人。"

有人問,理想主義者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客觀地說,擁有理想,不惜生命也要實現,繼而達到旁若無人的境界,對自己來說是幸福的;可為了理想,不顧一切拋棄身邊的人,對愛他的人來說卻是一種不幸。既然生而為人,總是難免世俗。

悲哀的是,每個理想主義者在毫無顧忌地追求自我時,幾乎都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倫敦的股票經紀人斯特里克蘭為投身繪畫事業,放棄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背叛了幫助他的朋友,間接害死了情人,毅然決然地奔赴塔希提島進行創作,最終連生命都不顧。而斯特里克蘭的原型就是法國畫家高更,角色很大程度上還原了他的經歷。

因為對理想主義者來說,世俗的一切都是六便士,他們的心裡只有月亮。你無法用常規的道德觀來評價他們,只能對悲劇唏噓不已。

02 理想主義者的"形虛神全"境界

我們常人通常無法理解這種境界,斯特里克蘭的一句經典獨白是:"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相同的是,當喬安娜問雅克潛水難不難,雅克回答道:"其實最難的是在下面,我必須找個理由讓自己浮上來。"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對他們來說,哪怕沒有身處在理想的路上都是難過的。學者梁冬曾提出,

這種狀態叫做"形虛神全",他們對物質的需求是虛空的,但精神狀態卻是完整的,已經達到了"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

當一個人遇到了真正喜歡的事,他會不功利、不計成本地去做,投身其中,會達到巔峰的體驗。所以,同為世界冠軍的恩佐為什麼無法打破雅克創造的世界紀錄,就是因為雅克對潛水更加熱愛,他每次下潛都是基於對海洋的無限嚮往,不斷探索自身底線。而恩佐雖熱愛潛水事業,但他也好勝,更想打破雅克的記錄。可以說,恩佐的對手是雅克,但雅克的對手卻是自己。境界不同,結果自然不同。當恩佐終於意識到這一切,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回到深海。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對雅克來說,成績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身處海洋,他發現自己是不存在的,或者說那就是他最溫暖的歸宿,始終堅信沉入海底會遇到美人魚的傳說,我們可以說這個狀態是偉大的,因為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地,真正印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大部分傑作都是創作者基於這樣的境地而創作出的,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就像《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為了詮釋虞姬的角色,生生把自己當成了"女嬌娥",結局時才唱回"我本是男兒郎",讓性別歸位,可也終究走不出來,最終面向死亡。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又是十分可敬的,他們將熱愛極致化,雖然物質上是虛空的,但精神上卻是完整的。

03 理想讓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

哲學讀物《蘇菲的世界》中,有個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不是地球人,或者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然後覺得自己是不同凡響的存在?

很難想象,因為我們都是擁有兩隻眼睛一張嘴巴的人類,怎麼會不同凡響。

但世界上這麼多人,每個人的內心都不同,甚至人與人之間的心思天差地別,原來我們每個個體相對其他人來說,都是"外星人"。只是被教育、被同質化,我們慢慢步入正軌,所以那些沒被"調教"過來的人,會被我們稱作異類。

可以說,電影《海上鋼琴師》和《碧海藍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在描述理想主義者未被同質化的內心世界。《海上鋼琴師》中的男主1900,畢生都沒有走出那艘船,即使面對心愛的姑娘也不更改,最後隨著輪船葬身海底。無論是1900還是雅克,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總是孤獨的,然而是差異才導致了這種孤獨感,究其原因,他們和尋常人太不一樣了,世俗無法理解,他們的精神沒有棲息之所,最後唯願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衡。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人到底該不該有理想呢?我認為是要的。沒有理想的人因丟掉個性換來共鳴,只能通過藝術、文學等渠道尋求共鳴,找尋心理慰藉,最後變成了芸芸眾生,隨波逐流追逐世俗利益,這未嘗不是一種空虛。普通人看理想主義者,覺得他們孤獨、奇怪,可殊不知那些"天才"看我們,也許覺得我們更加孤獨,只能躲在空虛的內心世界裡苟且地活。

《碧海藍天》:追求理想的人是可怕又可敬的

理想世界也是一種精神世界,我們不必達到向死而生的境界,只需要保持那一點個性,守住那一份理想,大千世界的人們本該各自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