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獎項是對抱著初心做電影的中國獨立電影人最大的嘉獎,無獨有偶,青年導演張昆和他的匠心之作《荒草叢生》向我們展示了中國電影人最該有的本心!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北風過境,老顧小心翼翼地走著,卻還是無可避免地搖搖晃晃。“仍然有很長的距離要走,我們花了很多光年從遠方到來,還要花很多光年去抵達星光,那裡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生活裡有太多的模糊地帶,可能他也在等待一個瞬間,席捲所有無力的假象,重建真實。

曾經風華正茂的人臉上最終也掛了皺紋,導演向我們娓娓道來的故事,彷彿被一隻溫暖的大手撫摸頭頂。同時,頭頂傳來的聲音又在提醒我們,那個日暮西山的北方初冬從未真正退場,“永遠不安,永遠地夢將來。”

總有一些電影,他們的宿命是要去揭示世界和生活的真相。早在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的時代,《野草莓》當中的父子和《夜》裡面的夫妻,都像吞下了有失憶作用的毒藥一般,面向著對方卻恍若陌生人。

這大概是人類難以解開的精神之結,現在二十一世紀已經過了十餘載,仍有那麼多的國際大導痴迷於這個母題,不遺餘力地刻畫人情的淡漠,將失望與無奈之情傾注於冰冷的影像。只不過有些導演更傾向於表現人際隔膜的內生性,而《荒草叢生》強調的更多的是外界對人的改變。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影片故事發生在1992年冬,在飢餓與貧困的時代裹挾下,北方的農民因為各種因素很多選擇了北下下礦挖煤,沉寂許久的村落開始活躍起來。

此時湧向石炭井的“淘金者”越來越多,由此揭開當地大煤礦工業的輝煌。然而在盛極轉衰的過程中,在愚昧民風和利益驅動下,背後暗流湧動的是複雜的情感交織和莫測不定的人性變化,顧氏一家是其中最普通也最微小的個體,前途、命運,他們該如何抉擇。

導演視角下:電影內容取材於從朋友那裡聽到的當地一戶人家的真實遭遇,主人公原型也均來源於此,這戶普通人家在面對痛苦和不公時所表現出來的那股子勁打到我了,朋友不經意的講,但給我的震撼超乎想象,故事裡震撼人心的內核,那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倔強,是當今社會人所缺失的部分,在一瞬間,被烏雲遮蓋了很久的心,一下就亮了。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本片入圍新概念國際電影節並斬獲最佳影片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導演拍攝後記:“為自己愛的人去活,致敬所有努力活著的人”,電影的雛形來自於我在寧夏石炭井聽到的一家人的故事,時隔數月,當我又站到這片土地上感受它的呼吸時,上世紀的煤礦舊址、舊時代風格的房區建築還有漫天黃沙和叢生的荒草,內心已被深深撼動,時代鉅變下的殘垣斷瓦,無不發出嘆息,終有一日,將被遺棄在世界的一角——此刻,在這裡,太適合講一個那個時候的故事。

在這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時代,我還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整全的自我,去發現人生可以更美的路徑。就像村上春樹所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是的,我們仍然是同類。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華語電影佳作《荒草叢生》斬獲海外電影節最佳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