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好“气质”安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划重点”

10月29日,人民数字安徽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0月28日,全省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全省16市PM10平均浓度为6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

确保好“气质”安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划重点”

落到实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工作调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印发《安徽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省大气办每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并通报各市存在的问题,截止9月底,全省已整治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4078个,完成率为95.2%。

启动强化督查,圆满完成2018-2019年度秋冬季攻坚目标任务。参照生态环境部做法,启动了我省史上规模最大、执法最严、效果最好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3.9微克/立方米,比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8.2%,重污染天数较同期减少52天,圆满完成攻坚目标。

实施精准帮扶,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今年7月26日,启动2019-2020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9月23日接到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省生态环境厅紧急将宣城、铜陵、安庆帮扶组调派至亳州、宿州、阜阳,联合淮北、淮南驻点督察组,完成对皖北6市重污染应急监督帮扶全覆盖,有效应对了9月27-30日污染团过境。

坚持分类指导,会诊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针对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形势,组织环科院、监测中心等业务骨干深入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阜阳、亳州等7市开展调研指导,为各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找病因、开药方”,提高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细做实,实现了“一市一策”,有效扭转了部分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不利局面。

强化综合施策,推进柴油货车治理。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安徽省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7月1日提前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新标准。

实施公开约谈,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9月4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开约谈了1-8月空气质量不降反升、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的铜陵、滁州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要求两市认清形势,保持韧劲,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遏制空气质量恶化趋势。

精准施策打好秋冬大气污染攻坚战

秋冬季节是大气污染高发季,安徽省将做好以下几点重点工作积极应对:

重点实施重大专项行动。以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等重大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主要工作。

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开展长三角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对标周边省市,对产业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兄弟省市区域应急联动,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警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夯实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在确保重污染有效削峰的同时,鼓励加大环保改造投入,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继续按月调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紧抓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大气污染强化监督帮扶,对空气质量改善落后的、重点任务推进缓慢的进行约谈问责。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支撑。督促尚未完成编制源清单和源解析的市加快进度,实现信息共享,实施精准治污。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标准,正在着手修订《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积极参与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推进标准规范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