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1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一部在故宮拍的電影,拿了九項奧斯卡大獎。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製作團隊全是外國人。

導演來自意大利,配樂來自日本音樂大師。

只有主演尊龍來自中國香港。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32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依然是個不朽的傳奇。

豆瓣評分9.2。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39萬人看過,評論過,仍喜愛著。

《末代皇帝》,像一顆明亮的種子。

往後幾十年,還在給中國音樂人、電影人,全新的啟發。

2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1983年,坂本龍一正在戛納影展轉悠。

經人介紹,認識了意大利導演貝託魯奇

兩人相見甚歡,站著聊了一個多小時。

貝託魯奇熱情地介紹,籌拍《末代皇帝》的想法。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3年後,劇組克服千難萬險,才獲准踏入故宮拍《末代皇帝》。

貝託魯尼第一時間邀請了坂本龍一飾演日本人甘粕。

那天,坂本龍一與尊龍初次在片場見面。

尊龍十分投入角色。

第一句話就對坂本龍一說:“你是日本派來的幕後黑手甘粕,是我的敵人,片子沒拍完,我不會跟你說話。”

這話把他嚇了一跳。

“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坂本龍一照例每天吊兒郎當的,直到導演也看不下去了。

“一星期後要拍這一場戲,你在那之前都不準笑。”

為了防止別人影響他的情緒,還要求全劇組都別跟他嬉笑。

那天起,坂本龍一下了片場,都約不到人喝酒聊天。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劇組。

更奇怪的是,導演的作曲家老朋友,一直要求要給《末代皇帝》配樂。

不遠打電話,一遍遍請求。

貝託魯奇卻出其不意地找來坂本龍一,讓他創作主題曲。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作曲、錄音一共只有三天時間。

當時劇組條件艱苦,連臺鋼琴都沒有。

好不容易從外地調來一臺,老舊走音。

加上路途顛簸,音準大失。

任坂本龍想要更好的創作條件,顯然不可能。

“於是我在作曲時,幾乎是一邊想象樂音,一邊寫下。”

這部破鋼琴,竟然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名曲。

3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電影殺青半年後,坂本龍一突然接到一通電話。

貝託魯奇請他為整部電影配樂。

全部時長兩週。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他都不眠不休地創作。

先後被退稿四次。

最後氣得坂本龍一在地板上打滾。

還好終於達到了導演要求。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那之後,他還累得大病了一場。

不過慶幸的是,這一年戛納頒獎典禮。

1988年,《末代皇帝》在奧斯卡大獲全勝。

一共收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

當時有人哀嘆:美國已經拍不出這類電影了!

坂本龍一,也成為日本為數不到的拿過奧斯卡配樂大獎的音樂人。

4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1993年,中國臺灣。

《末代皇帝》的配樂影響了一位中國作曲家。

當時,他在為創作搜尋靈感。

參考這部曲子後,融入中國傳統樂器。

寫出了《吻別》。

僅在臺灣,就賣出136萬張的曲子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幫助張學友立刻殺到歌壇一哥的地位,直逼譚詠麟、張國榮。

1993年,譚張二人的歌迷,廝殺正酣。

這兩位歌壇大哥大,每張專輯都能賣到50萬張以上。

遠遠甩出其他同期歌手幾條街。

張學友雖出演了幾部電影,小有名氣。

唱片銷量遲遲沒有突破10萬,進軍臺灣,聲勢低迷。

作曲家殷文琦在操刀幫他製作專輯時,臨時將自己這首曲子增補給了他。

又找來何啟弘填詞,這便是《吻別》的前身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張學友演唱時,根據自己嗓音特點,又略作調整。

如此,才達到人歌合一的境界。

一經推出,立即在臺灣地區售出136萬次,打破記錄。

大街小巷都在放《吻別》,卻少有人知作曲者是殷文琦

只有部分同行見面,才會祝賀他。

“殷老師,又在外面聽到了你的歌。”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1994年,《吻別》當選臺灣金曲獎年度歌曲。

殷文琦也榮膺最佳編曲人獎。

2009年,金曲獎票選“20年觀眾最喜愛歌曲”。

《吻別》當仁不讓,又拔得頭籌。

5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吻別》當年有多火呢?

全球銷量破400萬。

算上盜版,大約售出2000萬張。

這一銷量紀錄甚至入選了華語唱片吉尼斯世界紀錄。

還有國外樂隊爭著翻唱。

目前全球流傳的英文版《Take Me To Your Heart》。

正是丹麥樂隊購買版權,翻唱的《吻別》。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國內歌迷一直有個誤解,以為《吻別》是翻唱的英文歌。

其實反之。

在當時華語樂壇影響力不足,許多深入人心的歌都是翻唱國外歌曲。

《吻別》能打破這一瓶頸,向世界輸出優秀的華語歌。

殷文琦的編曲著實不俗。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僅憑這一點,就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作曲人。

《吻別》將張學友送到了“歌神”地位。

1995年,他的唱片銷量全球第二,僅次於邁克爾傑克遜。

隔年,他被邀請到美國演出。

MJ正在臺下聽他演唱,欣賞地鼓掌。

兩位天王在音樂殿堂上,產生了奇異的共鳴。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6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此外,殷文琦合作過的音樂人幾乎都是上世紀的歌壇巨星。

劉德華、葉倩文、張信哲、陳慧琳等。

按理說,這樣一位碩果累累的作曲人應該早已廣為人知。

然而殷文琦深居簡出,十分低調。

多年來,採訪過他本人的媒體都寥寥無幾。

近些年,隨著電視選秀節目的火爆。

一些音樂人坐在攝像機前點評選手的時間,遠遠高於坐在錄音棚。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也有不少節目試圖邀請過殷文琦。

做一首歌,動輒數月,殫精竭慮。

上個節目,動動嘴皮,做做樣子,名利雙收。

哪條路更輕鬆,當下立現。

眼下已經不是做音樂最好的時機。

可是他都拒絕了。

或許別人眼裡他像個不懂變通的老古板,可他心中有自己的音樂花園。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選秀節目的背後套路,和鏡頭前的做秀、造假,令他十分不恥。

他還曾哀嘆,現在做音樂人的門檻越來越低了。

音樂圈早已變成了娛樂圈。

很多沒有唱功的人混雜其中,攪亂了整個生態。

久處江湖之遠,仍憂廟堂之上。

殷文琦的擔憂,正是華語樂壇的現狀。

一個傳統音樂人的堅持,撼動不了整片草原。

7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10月15日,殷文琦因胃癌去世。

年僅54歲。

生前最後一首曲子,由詞人張一一根據百家姓填詞,取名《張》。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本該在2019年春晚,由張學友獻唱。

陰差陽錯,還是沒能如願。

這也成為殷文琦最後的一個遺憾。

如今華語樂壇的生機,大不如前。

手機裡翻來覆去的歌,還是十幾年前的經典。

大批量的新歌,雷同的歌詞,翻來覆去的曲調。

無病呻吟的唱腔,喃喃自語的情緒。

很難引起共鳴。

好的音樂,需要好的土壤。

更需要一群為音樂堅守初心的人。

54歲早逝,兩獲金曲獎,他用一首歌讓張學友封神

坂本龍一創作的《末代皇帝》配樂,激發了殷文琦的靈感。

才有了《吻別》。

一曲《吻別》,又把在樂壇巔峰之外的張學友,送到了“歌神”的交椅。

從此華語歌壇,多了一個傳奇。

好的藝術,彼此成就,互為滋養。

什麼時候電影圈、音樂圈不再被娛樂侵蝕得那麼嚴重了。

好作品也就不遠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