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2019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1週年。金庸一生,搞過政治,辦過報紙,給幾代人創下武俠夢,從特首手中拿過獎章,去世後中央特意派人慰問。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2019年10月28日,霍英東逝世13週年。他生前搞過運輸,做過地產,不斷為內地輸血,同時是中國體育事業的先鋒,去世後獲國葬禮遇。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他們,一位代表中國的武俠夢,一位代表中國的體育夢,而這都繞不開香港這一片土地。

金庸“鬧騰”的一生 鑄就幾代人的武俠夢

上世紀40年代末,當時香港人口已經超過了250 萬人,但湧入香港的人口據統計就有75萬人。香港變得更為熱鬧,為隨後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新的文化需求也在蠢蠢欲動。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20世紀40年代的香港

在謀生的熙攘人潮中,有各種勞動力需要趣味消遣的同時,也有一群來自內地的特殊文化群體,稱為“南來文人”。二者的結合,誕生了有別於傳統武俠與公案小說的新派武俠。

1952 年,太極派和白鶴派爆發門派之爭,當時還叫陳文統的梁羽生在比武后數天趁熱推出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一舉成名。3年後,查良鏞在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從此,世人知道了金庸。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查良鏞用筆名”金庸“在《明報》上刊登自己的武俠小說

金庸有“武俠夢”,他立志做一名外交官,出將入相,卻又不願被官場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表面謙和的他,其實骨子裡是血和肉的桀驁。

他寫武俠,開啟了一個新的武俠時代,被譽為一代宗師,功成名就後,金盆洗手。

他辦報紙,《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登峰造極後,掛冠而去。

他做學問,全院七個系,他能教六個系,一覺自己學問不夠,81歲高齡又赴英國學習。

他建書社,書舍建成後,退隱江湖,把雲松書舍捐出以回報社會。

很早之前有人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他回答:“人生,就該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金庸(本名查良鏞)

大風起兮雲飛揚,金庸不在江湖多年,江湖卻到處都是他的傳聞。最高級的傳播就是燃燒生命給別人寫故事。

金庸的存在就是時代的奇蹟。

連鄧小平都是金庸的忠實讀者。1981年,兩人在北京見面時,鄧小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讀過你的小說,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然後又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鄧小平會見金庸

金庸能夠大火,是因為他製造了共鳴,讓每個人在武俠門外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武俠泰斗,俠骨柔情,一讀金庸深似海,從此江湖是夢鄉。他的筆下,家與國才是一群江湖兒女的至高情懷。為國為民的途徑有很多種,他只是選擇了鮮為人知的一條而已。

從動筆到封筆,17年間,他寫就的14部武俠部部經典名震江湖,將作品名的首字連結起來,成為不少人緬懷金庸的暗語: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如今先生已悄然離去一週年,雖然天龍八部已成絕響,但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另一位為中國築夢的偉人已經離世13年。大家在“國葬”中,告別了那位在天安門城樓上痛哭的香港富豪。

為中國體育奔走的先鋒——霍英東

霍英東是香港同代華人富豪裡“最苦”的一個。舢板上出生,7歲搬進貧民窟,13歲好不容易考進皇仁書院卻遇上日軍攻陷香港,被迫走向社會的霍英東什麼髒苦的差事都幹過。幾經死裡逃生、虧本、被騙,剛闖出名堂的他在朝鮮戰爭中第一次接觸內地,從此再也分不開了。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1950年,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面禁運,內地民眾和援朝部隊物資嚴重短缺。這時,霍英東站了出來,他衝破禁運,暗中運輸物資到內地。

1964年,霍英東受邀參加中國15週年大典,為了緩解內地的糧食壓力,他揹著大大的行囊輾轉了幾十個小時。那一年,鄧公和他握手,他因受到如此禮遇激動不已。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鄧小平與霍英東

在當時,幫中國內地就是公然向聯合國挑釁!也是從那時開始,霍英東捲入時局的“陰謀”,迎來人生中最嚴重、最持久的一次打擊。他被港英政府盯上,美國政府後來也將他的公司列入“黑名單”。

“霍向內地走私物資、販賣軍火”,這些誹謗信息,至今仍在流傳。這些傳聞對霍英東的影響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霍英東決定慢慢淡出香港商界。

他離開後,郭得勝、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崛起成為中流砥柱,開始了新一輪的風雲際會。如果不是因為封殺,現在的香港首富、地產龍頭,或許根本不是李嘉誠。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左二霍英東,左三李嘉誠

霍英東回憶起那段歷史時曾說 :“在香港,沒有哪一個富豪在發家後,像我一樣如履薄冰地生存。”

淡出香港,霍英東跟內地越走越近。上世紀7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中國在各項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霍英東到各種國際賽事中奔走呼籲,不遺餘力。

霍英東曾說:“我出身貧寒,少年時因過早為生計奔波營養不良,嘗夠了體弱多病之苦。懂事後見國家貧弱,人民多難,更深感如果不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民族難興國家無望之理。”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霍英東本人也很愛體育運動,尤其足球

上世紀60年代,香港在亞洲體壇地位頗高,霍英東更是眾多國際體育組織的領導人,而中國,仍被許多體育組織排斥在外。

於是霍英東動用各種關係和資本,全球奔波,多方斡旋,先後幫助中國重新加入國際足聯、籃聯、羽聯等各種組織。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左)曾說,如果不是霍英東極力斡旋,中國重返國際足聯的日期有可能被押後。

1984年,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後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他不顧威脅,帶著全家人一起前往美國洛杉磯。在那裡,他見證了許海峰、李寧一戰封神,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霍英東情難自已,他回憶稱那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之一。

1990年,中國拿下11屆亞運會舉辦權,但在建亞運場館時資金緊張。霍英東二話不說,馬上拿出1億建亞運游泳館。

後來看到亞運沒有高級賓館接待外賓,霍英東又拿出2.3億建了“貴賓樓”,還特意建成傳統中國風格,目的就是讓世界感受到古老的東方文明。

1993年北京申奧,霍英東多次私人宴請薩馬蘭奇(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還以中國奧委會的名義捐了100萬美元給國際奧委會建博物館。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霍英東與薩馬蘭奇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是霍英東畢生心願之一,所以當年他親力親為,多次遊說,就是想拿下這個主辦權。

2000年申辦失敗後,因為身體的原因(淋巴癌),霍英東逐漸放下了體育大使的工作,將體育重任交給了長子霍震霆。

不過,霍英東依舊以其他方式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的工作:2008年的場館中,水立方是唯一接受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捐贈建設的奧運場館,其中最大的一筆捐贈(2億)即來自霍英東。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1984年起,霍英東設立體育基金,給每個拿金牌的選手獎一枚重1000克的純金金牌和8萬美元(亞季軍也都有)

凡是大大小小的國際比賽,霍英東都帶頭捐錢。這些年算下來,霍英東在中國體育上已經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和心血。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就像很多學校都有一棟逸夫樓,內地很多城市也有一個英東體育場

霍英東愛國至誠,愛港至深,正如他晚年時曾說:“回首往事,我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如果人生的滿分是100分,我要給自己打100多分。”

2006年,霍英東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國家以領導人規格為他舉殯,在遺體返港時,霍英東的靈柩上蓋著國旗,由董建華、李兆基、何鴻燊等數十人為他扶靈。

香港兩位築夢大師,金庸和霍英東的江湖故事

他幫中國人鑄就了體育夢,卻終究沒有親眼見證2008年的北京奧運。

記金庸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緬懷兩位有血有肉,愛國愛民,有夢有膽的港人。願更多國人以此為榜樣,在自己的世界裡有夢有情懷。

——銀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