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達藥業:提升研發創新能力 做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藥

本報記者 陳煒

創業板對新興產業的支持,不僅吸引了一眾互聯網金融從業者,諸多醫藥生物產業的高科技人才也備受鼓舞。

時間撥回到2002年,彼時,已經是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醫學博士、美國執業醫師的丁列明,毅然選擇回國創業。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白手起家,為眾人所不解。但在丁列明看來,國內在產業政策、人才政策上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國家鼓勵海歸創新創業,在國內可以做到美國做不到的事”。

歸國第二年,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註冊成立,同年8月份,其在北京設立新藥研究開發中心。創業之初的艱辛,在多年後化為了丁列明口中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條件簡陋,困難多多”。事實上,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很多企業都傾向於做仿製藥,真正願意做創新藥的,寥寥無幾。

在歷經技術、設備、工藝甚至資金鍊斷裂等諸多磨難後,2011年,貝達藥業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成功上市。作為國內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的成功研製,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進口藥壟斷。經臨床研究證明,其療效和安全性均優於進口對照藥。被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自此,世界抗癌藥研究的成績冊上,有了貝達藥業的名字。

而在丁列明“做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藥”理念的堅持下,為了讓更多患者吃得起國產靶向抗癌新藥,貝達藥業堅持將凱美納的上市價格定在同類進口藥的60%-70%,此後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醫保談判,大幅降價,並與中國藥促會聯合開展免費贈藥。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凱美納上市8年以來,已累計銷售超60億元,有20餘萬名肺癌患者服用,免費贈藥400多萬盒。

回顧貝達藥業的發展歷程,2016年必然是其中繞不開的重要節點。在這一年,凱美納研發及產業化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1.1類靶向新藥X-396、BPI-15086獲《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更重要的是,同年11月份,貝達藥業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開啟了資本市場新徵程。

彼時,丁列明在公開演講中稱,貝達藥業將以此次公開發行A股為契機,進一步提升研發創新實力,致力於打造“總部在中國的跨國製藥企業”。

現如今,貝達藥業已經成長為一家以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研究和開發為核心,集研發、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制藥企業。根據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公司擁有在研新藥近30項,授權專利100餘項,另有申請中專利百餘項;制定技術標準4項,其中鹽酸埃克替尼原料藥和片劑標準已成為國家標準;多次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並列入國家科技部“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火炬計劃”“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

自主研發、戰略合作、市場銷售正逐漸成為驅動貝達藥業更好更快發展的三駕馬車。根據貝達藥業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34.05%;實現歸母淨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34.37%;實現扣非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42.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