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電影院,一個神奇的地方。

明明是一個用來看電影的地方。

卻因為來來往往的人潮,發展出了許多讓人迷惑的妖魔鬼怪。

瓜子怪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愛在電影院嗑瓜子的人,常常會讓和他看同一場電影的人疑惑,自己到底是在電影院還是在茶歡會現場,是在看電影,還是在看他的嗑瓜子藝術表演。

入戲?不可能的。

從片頭磕到片尾,看完電影臺詞沒記住幾句,腦海中縈繞的都是嗑瓜子的嗶嗶啵啵聲。

讓人忍不住想對她大吼一句:“盆友,出門左轉回家吧!您家客廳比較適合您高貴典雅的氣質。”

電話狂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他們是如幽靈一樣的存在,只要是在公眾場合,便隨時隨地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旁若無人是他們的人生底色,大聲喧譁是他們的表現風格,只要有他們在,電影院秒變演講現場。

但與演講高手不同的是,別人的觀眾是主動來聽演講的,可電話狂的聽眾不僅不想聽,還想分分鐘把他丟出去。

剪影鬼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愛在電影院走來走去的人,我們通常稱他們為“電影院走秀愛好者”,對於他們來說,大銀幕不是電影的主場,而是他們的秀場。

可是我們買電影票不是來看他們走秀的啊,所以,遇上這種人,廣大觀影者十分有必要朝他們喊上一句:“盆友,你是寧折不彎的竹子嗎?稍微彎一下身子,腰會斷嗎?”

踢凳子怪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電影院4D觀影效果創造者,堅持用自己無堅不摧的腳,踢踹別人的椅子。

這類人的腳,像《上海堡壘》一樣時刻在考驗觀眾的忍耐能力,其時長可以維持一部《銀河補習班》。

累?不可能的。

疼?不存在的。

讓人忍不住想把椅背換成帶釘的鋼板,然後說上一句:“來啊,你踢啊,不踢我看不起你。”

恩愛妖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當代人缺錢新境界,電影院秒變酒店房間,觀影全程就是親親親親。

好吧,你沒錢將就一下也沒啥問題,但是我們這些正正經經看電影的觀眾有什麼錯?看到激動人心的情節,還要想辦法遮住半邊視線,避免看到不雅畫面。

求求你們了,電影院出門右轉,多的是hotel,別省那倆錢。

閃光燈怪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存在感缺乏症”晚期患者,拍照時總不忘打開能閃瞎別人眼睛的閃光燈,企圖在人群中找到強烈的存在感,並用自己的光芒slay全場。

只是他們通常不僅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存在感,甚至有可能出門後還會被打一場。

詳見新聞:#女子看電影開閃光燈拍照被揍!#

熊家長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長。

在熊家長的眼裡,言傳身教就是個笑話,小孩在公眾場合吵鬧,作為一個合格的熊家長,就應該陪著他一起吵鬧。

在電影院和全廳的人一起開家庭會議,聽起來就很酷。

求求熊家長們了,自己還是個低齡兒童就別老想著生小孩了,這不是禍害自己後代嗎?

抖腿狂魔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抖腿狂魔,又稱縫紉機高手,他們的腳底似乎常年踩著縫紉機,抖起來電影院整排的座位都會隨著他們的韻律抖動。

對待這類人,初級戰略是勸告;

中級戰略是,抖得比他更厲害,讓他也切身體驗一下被抖的感受;

終極戰略是,在地上倒瓶膠水,黏住他的腳,從根源解決問題。

咆哮帝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咆哮帝,又稱亢奮機器。他們總是能在電影出現激動人心的情節時,給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吶喊,能刺穿別人耳膜的尖叫等等。

在他們眼裡,電影院堪比遊樂場,尖叫才有氛圍。

只是他們通常不知道,很多圍觀觀眾往往沒有被電影情節嚇到,反而被他們的尖叫嚇個半死。

結語:

電影院就是一個小社會。

關燈後的電影院,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人最粗糲的一面就會暴露出來。

是有素質還是沒素質,是自私還是友善,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希望所有的妖魔鬼怪,都能在電影院擺脫妖魔鬼怪的身份。

做個人類吧!

今 / 日 / 互 / 撩

你看電影時最討厭哪種人?

關燈後的電影院,都是“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