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個人修養應做到“三嚴三實”:修身要嚴、用權應嚴、律己必嚴;務實謀事、踏實創業、誠實做人。

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正人需正心,正見必正念;利人能利己,利國才利家。

三國名相諸葛亮講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明代學者陳繼儒說過:少年人要心忙,忙者懾浮氣;青年人要心曠,曠者闖天下;中年人要心靜,靜者化紛繁;老年人要心閒,閒者樂餘年。為人、為學、為事,忙在正路,閒在餘暇,曠其眼界,靜其襟懷。

人應做到六戒,方可內處以睦,外處以義:一戒自滿,滿則無追求;二戒驕傲,傲則無學識;三戒懶惰,惰則無進取;四戒漂浮,浮則無精進;五戒煩躁,躁則無理智;六戒焦急,急則無業成。

與人為伍需以寬厚,要求自身需以嚴格,謀取財富需以正道,索求名聲需以事業,維護權益需以法規,講究文明需以知識,尋找娛樂需以儒雅,保全安寧需以忍讓,求得信任需以誠實,爭取和平需以仁愛。

相逢良師不去學必後悔,遇到賢達不去交必後悔,對待長輩不孝敬必後悔,見到危難不施救必後悔,擁有財富不行善必後悔,追尋真理不執著必後悔,報效祖國不忠貞必後悔。

個人禮儀修身的十條標準::不自恃清高、不盲目承諾、不輕易求人、不強加於人、、不取笑別人、不亂髮脾氣、不小看儀表、不封閉自己、、不打斷別人說話、不欺負老實人。

人的綜合素養體現在:努力提高素質,順應改變習慣,認真做好細節,妥善處理關係,善於抓住機遇,努力實現理想,爭取贏得人心,適時平衡心態,學會控制情緒,勇於戰勝自己,堅決抵擋誘惑,始終保持本色,注重身心健康,合理解釋幸福。

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美國哈佛大學推薦的二十個良好行為:學會感恩;明智地選擇自己的朋友;培養同情心;不斷學習;學會解決問題;做你想做的事情;要經常笑;學會原諒;要經常說謝謝;學會深交;守承諾;;善於冥想;關注你在做的事情;要樂觀;無條件地愛;;不要放棄;做最好的自己,然後放手;好好照顧自己;;學會給予;活在當下。

人的修身與養性,最終應達到三個目的: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拿得起—強調責任,敢於擔當敢於負責。放得下——舉重若輕,有所為有所不為。看得開——心靈淡定,常想知足,常思開心。

靠德做人,靠信立身,靠勤立業,靠才立世,靠拼立功。以德為先做人,以誠為先待人,以勤為先做事。

眼目明須少看少聽,耳根淨須少言少論;心態平須少執少求,心計少須少爭少鬥;傲心少須少驕少狂,怨心少須少嫌少厭;憂心少須少攀少靠,貪心少須少私少欲;躁心少須少急少慌,煩心少須少問少聞。

人要存善心,行善事,做善人,得善報。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修身靠德,服眾依德,領才以德,潤才講德,德才兼備。

以高尚品德讓人心服,以博學多識讓人佩服,以申明理義讓人信服,以模範表率讓人誠服。

說話不急不慢,遇事不怒不怨,決策不寬不嚴,工作不疏不漏,對人不卑不亢。

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人應剋制六種不良情緒:發怒時的言行是不理智的;清高時的言行是不慎重的;自卑時的言行是不自信的;妒忌時的言行是不道德的;煩惱時的言行是不負責的;疑慮時的言行是不真誠的。

以勇氣應對大事難事,以平常心應對逆境順境,以涵養應對大喜大怒,以智慧應對難捨難得,以堅持應對或成或敗。

氣質好源自微笑,處境順源自適應,知己多源自理解,生活美源自包容,人際廣源自欣賞,度量寬源自謙讓,世界靜源自良善。

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佛教講七種佈施—顏施:時刻微笑待人處事;言施:用關心安慰的口吻與人說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不設戒心,不存疑慮;眼施:善於關注別人,欣賞別人;身施:樂於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座施:公共場合禮貌待人,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越懂得給予,就越富有快樂。

遇急事,要沉穩;敢較真,不硬碰;不怕事,不惹事;辦事情,找方法;講原則,要認真;交朋友,要真心;處同事,要誠心;待下屬,要關心;;不損公,不肥私;;多助人,少利己;得志時,不孤傲;;失意時,莫自卑;;得到的,將失去;失去的,隨他去;;得健康,心態好;求和諧,大有益。

抬高眼力把不順眼的人看順,誠心做事把不想做的事做好,錘鍊胸襟把想不通的事想通,陶冶修養把不該說的話收回,寬容大度把不該生的氣壓下,嚴於律己把想放縱的心收住。

口中無閒言,心中無雜念,眼中無權勢,念中無他恨,學中無止境,腹中滿經綸。

處高處不自驕,處低位不自卑,行之當進則進,遏之當退則退。富貴不能去其心,得失不能易其志,進則立於天,退則植於地。

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聖者無名仙山隱,大德無形靈水瀾;貴時韜光不顯露,富時深藏不炫耀;田間稻穗越低垂,果實累累越豐碩;路經窄處且讓步,時運濟時且讓人;地處窪勢能成海,人守低調易成王。

行善之人積善德積大德,如春園之草似不見長,卻日有所增;作惡之人生惡念種惡果,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卻日有所虧。作惡之人心中有鬼,日日驚顫;行善之人心中託底,時時安詳。

對上恭敬,對下不傲,做人要守禮;大不糊塗,小不計較,謀事要靠智;能拿六分,只拿四分,對利要講義;品德如蓮,大公無私,人品要如玉;表裡如一,真心以待,為人要誠信;優為聚靈,敬天愛人,修心要施仁。

容天下之物必大其心,受天下之善要虛其心,論天下之事應平其心,應天下之變需定其心。

平安健康有賴於好身體,得道多助有賴於好心眼,趣味人生有賴於好觀念,謹言慎行有賴於好脾氣,常伴好運有賴於好人緣,和氣生財有賴於好言語,惜福造福有賴於好行為,生存發展有賴於好環境。

我無才則人不敬我,我無德則我不敬人;我無能則人不容我,我無量則我不容人;我無為則人不助我,我無善則我不助人。要不以他人之心待人,不以他人之舉對人,不以他人之過報人。

根在心善,本在人和,方在尊師,法在重友,聰在能忍,明在會讓,勇在排難,謀在解困。

氣質顯雅氣,從容顯大氣,誠信顯豪氣,知識顯才氣,品端顯正氣。

清朝重臣左宗棠說過以下幾句名言,讀後給人啟迪:1.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時,不被人嫉。2.身無半畝,心憂天下。3.讀書萬卷,神交古人。4.擇高處立,就平處生,向寬處行。5.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一切均從儉省,斷不可浪費,此惜福惜家之道也。6.天下之亂,由於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於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於人心不正。7.無事時不可惑倦,人賢者視其自修。

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利,叫個人自重;重人格、重勞動、重權益,叫對人尊重;講原則、講程序、講效率,叫辦事穩重。修身養德的大敵是貪慾,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正直。

百知學為先,百行德為先,百事法為先,百善孝為先。

失態必失禮,失醜必失言,失格必失德,失真必失信。

處世順必戒貪,為人好必戒滑,事業成必戒驕,遇挫折必戒餒,交摯友必戒欺,修身心必戒躁,教子女必戒暴,敬孝道必戒煩。

修身養性-你有多高的修養就有多高的智慧

人應做到閒心不操,妄心不生,妒心不存,煩心不尋,良心不喪。

人要學會珍惜友情,淡定心情,播種善良,培養愛好,得失隨緣,勇於擔當,勤於讀書,拼搏事業。

一個人的氣質,不在容貌和身材,而在內秀留下的印跡;一個人的修養,不在裝扮出的優雅,而在一種閱歷的凝聚;一段人生的沉澱,提升你的氣質。做一個沉穩、細心、膽識、大度、誠信、謙虛、友善、敢擔當的有修養的人。

隨和是素質,低調是修養,謙卑是智慧,吃虧是大度。

度顯男人之美,韻顯女人之美,真顯孩子之美,醇顯老人之美,愛顯夫妻之美,和顯家庭之美,品顯生活之美,誠顯朋友之美,悟顯學習之美,樂顯工作之美,公顯社會之美,舍顯做人之美,空顯修煉之美,善顯人性之美。

不憤言於覺人之詐,不動色於受人之侮,不揚他於察人之過,不記心於施人之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