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人到中年,一定要早做護“心”運動(推薦8種)

很多人以為,50歲以後再操心心臟、心血管並不晚,其實,30歲以後血管斑塊就會加速變大了。而熬夜、吸菸、缺乏運動.....正在把心臟一點點推向提前衰老的邊緣!

人到中年,保護心臟:戒菸、飲食、運動、救治一個都不能少!2019世界心臟日,今天就為大家推薦8種運動,讓護心更健康!

世界心臟日:人到中年,一定要早做護“心”運動(推薦8種)

1、步行

散步、快步走、慢跑等都可擴張外周血管,有效消耗脂肪,從而降低血壓,有利於心臟健康。散步還可改善大腦皮層與植物神經的功能,對人體的血液循環、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肌肉系統都有很好的鍛鍊作用。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可降低血壓,調節血脂,調控血糖。

2、游泳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統的機能,擴大胸腔活動幅度,增大肺的容量。游泳時水的作用力及水流對皮膚的按摩作用,使肢體血液易於迴流心臟,使心率加快。長期從事游泳鍛鍊,心臟體積呈現明顯的運動性增大,收縮更加有力,動脈增粗,血管壁彈性加大,每搏輸出血量增加,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安靜時心率徐緩。游泳還能刺激血液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量增加,提高人體攝氧能力。

3、騎自行車

在騎自行車的過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心率的變化也因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身體內部急需補充養料和排出廢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時增加2-3倍。反覆練習,能使心肌發達,心肌收縮有力,血管壁的彈性增強。

世界心臟日:人到中年,一定要早做護“心”運動(推薦8種)

4、打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鍊,增強消化和排洩機能,所以經常鍛鍊太極拳,對心臟病有防治作用。

5、爬樓梯

爬樓梯使血液循環暢通,增強心、肺功能。能增加體力,加強雙腿肌肉。有研究顯示:堅持12周爬樓梯而不坐電梯,能減少心臟病風險。經過12周爬樓梯鍛鍊之後,被測試者的腰圍、體脂含量、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有所下降,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通過爬樓梯能夠使被測試者的身體攜氧能力提高,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這相當於將人體的死亡風險降低了15%。

6、跳繩

跳繩不僅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預防多種病症,還能增強人體心血管、呼吸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7、跳舞

跳舞是一種全身運動,可放鬆身心,愉悅心情,減輕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攝氧量,有益心臟健康。

8、做家務

如果沒有時間運動,就勤做家務吧。不要小瞧洗衣服、做飯、掃地這些家務給人帶來的益處。做家務時,不僅可以消耗一定能量,也能讓全身得到鍛鍊。

世界心臟日:人到中年,一定要早做護“心”運動(推薦8種)

總之,運動可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從而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增強血液供應和脂質代謝,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太劇烈或超負荷的運動,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時劇增,心臟在這個過程中處於“缺氧狀態”更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現象。因此運動不能盲目,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選擇運動方式時需要有醫生開具的運動處方。像不穩定性心絞痛、惡化勞力型心絞痛、心肌梗死早期、冠心病合併心功能不完善時,是不適合運動鍛鍊的。

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