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讓人們有足夠的盈餘去品茶,茶葉種類豐富多樣,人們對飲茶器具的選配要求也越來越高。好的茶葉需要配好的茶器,從古至今茶具不斷的向前發展。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到了清朝,市面上出現了一種竹編茶具,此類茶具是由瓷胎搭配外部竹編包裹而成,內胎多為陶瓷材質,包裹部分選用精挑 細選的慈竹,經過破竹、去節、劃絲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後的竹絲細如青絲,經上色處理後,按茶具的形態大小編織而成,形成嚴密包裹胎體的外衣。且在泡茶過程中加上竹編外衣的保護,可 減少茶具對皮膚造成的灼熱感。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竹編茶具市場現狀分析:

茶文化的盛行也帶動著茶具市場的發展,因此在現代社會中,茶具市場空前鼎盛。

目前市場上的瓷胎竹編類茶具品種較為單一,造型普通,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手工藝人大多以小作坊的形式進行製作生產。因此,如何將此類出色的民間手工藝傳承並推廣出去, 讓更多人瞭解中國竹編傳統文化。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竹編茶具的價值:

1、實用性價值

竹材的導熱性較差,當胎體內盛放極冷或極熱的流體時,在使用過程當中,使 用者由於受到竹編的保護,可避免胎體直接接觸到皮膚所帶來的傷害。此外,匠人一般從瓷胎底部作為竹編伊始部分,依據茶具的具體形態由下而上的編織,最後竹編緊密地依附於瓷胎表面, 既不會脫落又能有效地保護茶具。加上竹材本身的彈性良好,當 運輸過程當中出現磕碰、跌落的狀況時,胎體外側的保護層便可 起到減少衝擊力,起到對胎體的保護作用。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2、 審美價值:

在美學方面也有其獨特之處。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竹編表面的裝飾功能也越來越豐富,例如染色、提花工藝在竹編上的湧現,使得竹編表面的裝飾圖案更加具有多樣性。

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手工藝的一員,竹編的製作方法很簡單,竹絲以某種規律的經線、緯線交錯方式組成。正是利用這種犬牙交錯組合而成的編織方法,胎體表面的竹編形成了其他材質所沒有的獨特韻律感和裝飾效果。在編 織過程中,手工藝人幾乎不需要藉助任何其他膠體材質或其他連 接工具就能做到將竹編胎體牢牢扣住。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3、文化價值:

茶具文化是伴隨茶文化發展的。現如今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的中越來越重要,茶文化和竹文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之風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愛。竹也是高雅、有節的文人精神象徵,二者的文化內涵不謀而合,瓷胎竹編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國粹之一,我們有必要對竹編瓷胎茶具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國內外消費者瞭解和喜愛。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茶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浩蕩文化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隨著國內人民越來越富足,茶逐漸成為國內消費者日漸喜愛的重要消費品。

非遺文化“圈粉”:茶具中的愛馬仕,一套竹編茶具竟賣到2.7萬元

竹編與瓷融合的茶具進行了可行性分析,發現無論是實用性、審美性還是文化上都具有優勢。

推動竹編茶具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們瞭解中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