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隴山林區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與種子繁育技術研究

小隴山林區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與種子繁育技術研究

1 形態特徵及生物學特性

紫斑牡丹為毛茛科芍藥屬落葉灌木,莖高2 m,部分高3 m以上,分枝短而粗,節間距較長,高生長量大。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葉軸著生單葉15~25片,單葉頂端小葉多2~4淺裂,基部小葉多卵圓形,其餘小葉不分裂呈長橢圓形。花單生枝頂,直徑12~20 cm;花梗長4.2~6.6cm,萼片通常4枚,近圓形,長約3.0 cm,寬2.0~2.8 cm,先端短尾狀尖;花瓣通常為10瓣,白色,腹面基部具紫色大斑紋,寬倒卵形,長6~10 cm,寬4.0~8.2 cm,基部楔形,先端截圓形,微有蝕狀淺齒;雄蕊多數,長1.8~2.5 cm;花葯長圓形,黃色,長6~8 mm;花盤革質,杯狀,紫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蓇葖果呈長圓形,果長2.1~3.4 cm,粗約1.6 cm,被黃色硬毛,尖端具喙。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8月。

2 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

通過查閱《甘肅省小隴山高等植物誌》 等資料基本明確了紫斑牡丹的總體分佈情況,結合走訪群眾基本確定了21條調查線路,經過詳細的線路踏查發現紫斑牡丹在小隴山分佈範圍較廣,但多呈散生、零星分佈。由於其天然更新繁殖能力弱,再加上人為盜挖破壞,本次調查在小隴山林區未發現團塊狀分佈的種群。

2.1 林區基本概況

小隴山林區年均氣溫 7~12 ℃,年均降水量 460~800 mm,無霜期140~318 d,林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條件優越,動植物種類繁多。土壤以中酸性山地褐土為主,海拔1 500 m以上有微酸性棕壤分佈,土壤厚度30~55 cm。

2.2 野生紫斑牡丹分佈情況

據調查,紫斑牡丹在小隴山林區主要分佈在黨川、高橋、嚴坪、榆樹和東岔等林區,海拔1 250~2 500 m、山地坡度較為平緩、土壤肥沃和土層較厚的陽坡或半陽坡中下部林下灌叢中零星分佈。伴生的喬木樹種有銳齒櫟、華山松、油松、青榨槭、五倍子和山榆等,灌木有忍冬、薔薇、黃櫨、雙盾木、鞘柄菝葜、三葉木通、南蛇藤和葛藤等,草本有菊科草、羊鬍子草、禾本科草等。紫斑牡丹為長日照植物,喜光,耐半陰、耐寒且耐旱,在微酸性環境中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高,從偏酸到微鹼(pH值為6.5~8.2)、貧瘠到肥沃,均能正常生長,不耐水溼,根部浸泡水中超過24 h,生長就會受到影響,超過3 d,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死亡。

3 種子繁育技術

3.1 種子採收

在小隴山林區,紫斑牡丹蓇葖果於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成熟,果皮由黃色變為黃褐色,且未開裂前開始採收,果皮開裂不利於採收,採收後放置在通風陰涼處促進果實後成熟,期間要勤翻勤晾,切勿暴曬種子,種子完全成熟,果皮全部開裂後用連枷或棍輕敲脫粒,並用竹篩篩去雜質陰乾備用。

3.2 種子消毒

種子催芽或播種前都要進行消毒,消滅種子表面病菌,減少苗木病蟲害,消毒採用2‰~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取出密封30 min,再用清水清洗數次。但是,胚根已經突破種皮的不能用此法,否則會損傷胚根。

3.3 種子貯藏

3.3.1 露天埋藏。在室外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1 形態特徵及生物學特性紫斑牡丹為毛茛科芍藥屬落葉灌木,莖高2 m,部分高3 m以上,分枝短而粗,節間距較長,高生長量大。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葉軸著生單葉15~25片,單葉頂端小葉多2~4淺裂,基部小葉多卵圓形,其餘小葉不分裂呈長橢圓形。花單生枝頂,直徑12~20 cm;花梗長4.2~6.6cm,萼片通常4枚,近圓形,長約3.0 cm,寬2.0~2.8 cm,先端短尾狀尖;花瓣通常為10瓣,白色,腹面基部具紫色大斑紋,寬倒卵形,長6~10 cm,寬4.0~8.2 cm,基部楔形,先端截圓形,微有蝕狀淺齒;雄蕊多數,長1.8~2.5 cm;花葯長圓形,黃色,長6~8 mm;花盤革質,杯狀,紫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蓇葖果呈長圓形,果長2.1~3.4 cm,粗約1.6 cm,被黃色硬毛,尖端具喙。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8月。

2 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

通過查閱《甘肅省小隴山高等植物誌》 等資料基本明確了紫斑牡丹的總體分佈情況,結合走訪群眾基本確定了21條調查線路,經過詳細的線路踏查發現紫斑牡丹在小隴山分佈範圍較廣,但多呈散生、零星分佈。由於其天然更新繁殖能力弱,再加上人為盜挖破壞,本次調查在小隴山林區未發現團塊狀分佈的種群。

2.1 林區基本概況

小隴山林區年均氣溫 7~12 ℃,年均降水量 460~800 mm,無霜期140~318 d,林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條件優越,動植物種類繁多。土壤以中酸性山地褐土為主,海拔1 500 m以上有微酸性棕壤分佈,土壤厚度30~55 cm。

2.2 野生紫斑牡丹分佈情況

據調查,紫斑牡丹在小隴山林區主要分佈在黨川、高橋、嚴坪、榆樹和東岔等林區,海拔1 250~2 500 m、山地坡度較為平緩、土壤肥沃和土層較厚的陽坡或半陽坡中下部林下灌叢中零星分佈。伴生的喬木樹種有銳齒櫟、華山松、油松、青榨槭、五倍子和山榆等,灌木有忍冬、薔薇、黃櫨、雙盾木、鞘柄菝葜、三葉木通、南蛇藤和葛藤等,草本有菊科草、羊鬍子草、禾本科草等。紫斑牡丹為長日照植物,喜光,耐半陰、耐寒且耐旱,在微酸性環境中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高,從偏酸到微鹼(pH值為6.5~8.2)、貧瘠到肥沃,均能正常生長,不耐水溼,根部浸泡水中超過24 h,生長就會受到影響,超過3 d,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死亡。

3 種子繁育技術

3.1 種子採收

在小隴山林區,紫斑牡丹蓇葖果於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成熟,果皮由黃色變為黃褐色,且未開裂前開始採收,果皮開裂不利於採收,採收後放置在通風陰涼處促進果實後成熟,期間要勤翻勤晾,切勿暴曬種子,種子完全成熟,果皮全部開裂後用連枷或棍輕敲脫粒,並用竹篩篩去雜質陰乾備用。

3.2 種子消毒

種子催芽或播種前都要進行消毒,消滅種子表面病菌,減少苗木病蟲害,消毒採用2‰~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取出密封30 min,再用清水清洗數次。但是,胚根已經突破種皮的不能用此法,否則會損傷胚根。

3.3 種子貯藏

3.3.1 露天埋藏。在室外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質疏鬆又背風的地方,挖寬 100 cm、深 80 cm 的貯藏坑。原則上要將種子埋藏於凍土層以下,坑好挖後,在坑底鋪厚10 cm的碎石子,再鋪15 cm的粗沙,然後將玉米、稻麥秸稈或竹竿扎捆成直徑20~30 cm的草把插於坑的中央,草把高出地面20 cm為宜,以便通風。之後把種子與溼沙按1∶3的比例攪拌均勻置於坑內,沙的溼度以用手捏成型不滴水、鬆手散開為宜,堆到距地面20~30 cm時,用細沙封頂堆成圓錐形或屋脊狀,利於排水。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便於隨時檢查種子,溼度不宜掌握,北方採用較多。南方多雨,容易引起種子發黴腐爛,在雨季應注意避雨。

3.3.2 室內堆藏。選擇乾燥、通風、陽光直射不到的屋內。按照1∶3的比例將種子與溼沙充分拌勻,種子少量時,可以用花盆、竹籮、木箱等容器裝盛,容器中央插秸稈捆透氣,再在上面覆一層細沙覆蓋。種子多則直接堆成壟,壟間留出透氣通道。種子堆積完成後,在上面蓋一層沙和草簾等覆蓋物,根據種沙厚度決定是否設通氣設備。此方法多用於高溫多雨的南方。

3.3.3 層積催芽。紫斑牡丹種子的假種皮比較堅硬,通水、透氣性差,採用層積催芽法催芽,可以讓假種皮軟化,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和透水性,減少種內的抑制物,增加生長激素,促進種胚生長髮育,促進種子發芽。層積催芽前,要用2‰~5‰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分別浸種0.5 h、浸泡沙子2 h,然後將沙子、種子分別用清水沖洗乾淨,晾曬備用。將種、沙混合物的溼度控制在60%,即沙的溼度以用手捏成型不滴水、鬆手散開為宜,催芽天數以200~240 d為宜,種子露白30%左右時進行播種。

3.4 整地做床

土壤封凍前進行整地,整地前每 667 m 2 施農家肥2 000 kg、尿素20 kg、磷肥40 kg,撒施硫酸亞鐵15~20 kg進行土壤消毒,撒施辛硫磷顆粒劑2~3 kg預防地下害蟲為害幼苗根部。肥料、農藥撒施以後深耕土壤,深度控制在30 cm。

採用高床育苗。在播種前7~15d,做長10.0m、寬1.2 m、高15~25 cm 的苗床,步道寬 30~40 cm,每 667 m 2 做床42個,苗床以南北走向為好,坡地應順坡做床,利於排水。

3.5 播種

播種時間選擇春季,播種前要用2%~3%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撒床面消毒,用量以浸溼床面3~5 cm為宜。種方法採用條播,根據種子大小確定開溝深度,播種深度為種子橫切面直徑的2~5倍,小隴山林區為3~5 cm,播幅10~15 cm,行間距20 cm,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種子間距0.5~1.5 cm,播種後用腐殖土或細沙覆蓋鎮壓,再用地膜或塑料薄膜覆蓋。條播育苗利於通風透光,方便除草和機械作業。每667 m 2 種子用量75~100 kg。

4 結論與討論

4.1 紫斑牡丹在小隴山的分佈狀況根據實地調查結果,並參照《甘肅省小隴山高等植物誌》等文獻資料,基本確定了野生紫斑牡丹在秦嶺小隴山的主要分佈區域。野生紫斑牡丹分佈較為狹窄,總體呈零星散生分佈,從生境來看,野生紫斑牡丹對土壤要求不高,從偏酸到微鹼(pH值6.5~8.2)、貧瘠到肥沃,均能正常生長,但不耐水溼,當根部浸泡水中超過24 h,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伴生植物豐富,分佈區屬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區,這種生長環境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耐寒性。紫斑牡丹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但人為破壞嚴重,個體數量與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4.2 不同的種子處理方法對紫斑牡丹出苗的影響根據實際觀察數據計算出不同貯藏方法、不同播種時間對應的出苗率,得出野外沙藏翌年播種出苗率>室內沙藏翌年播種出苗率>當年秋季直接播種出苗率 。(見表1)。

表1 不同的種子處理方法對紫斑牡丹出苗的影響

小隴山林區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與種子繁育技術研究

小隴山林區野生紫斑牡丹種質資源調查與種子繁育技術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