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夾在大清與日本之間的女人——朝鮮末代王妃閔妃悲慘結局


韓國末代王朝的傳奇女性閔妃。李朝末期社會秩序紛亂,宮廷內鬥日熾。主要對立的兩派,一是國王高宗的父親大院君,二是妻子閔妃。最初由於國王年幼,由大院君實際執政,俟國王年長,群臣擁立國王親政,閔妃亦扮演輔政的角色,大院君與閔妃漸生矛盾,宮內亦分為兩派。此時正值日本與大清兩大強國在朝鮮半島發生衝突,夾在中間的韓國左右為難,並衍生出路線的分歧。傾軋反目,日甚一日。

後來,大院君借舊軍人的造反重掌政權,閔妃逃出宮外,其手下向清廷請援。於是清廷以大院君煽動軍亂派兵入朝,幽禁大院君,閔妃一派又重新執政。由於清廷的影響力大增,日本遂鼓動親日的“開化黨人”援引日軍加入政爭,並造成清軍與日軍首度公開衝突。不久,俄國亦將勢力插入朝鮮半島,使得局勢更為複雜。1894年“東學黨”民變爆發,中日均派軍入朝並引發全面大戰,中國戰敗,全面退出朝鮮半島。圖為流落民間的李朝宮女。

閔妃一派只得援引俄國力量對付日本。1895年8月,日本駐韓公使三浦樓夥同日本浪人,侵入皇宮殺害閔妃,扶植親日內閣,此舉亦使日俄之間的矛盾更為激化。近年韓國曾以閔妃為主題,拍攝古裝劇《明成皇后》描述李朝晚期的韓國風雲。閔妃以一女流之輩,周旋於內外各大勢力,力圖振作韓國,最後死於日本侵略者之手,成為充滿傳奇的民族英雄。圖為強顏歡笑陪同日本人的韓國陪酒女。


1919年,韓國“三一革命運動”中被日警逮捕的抗日誌士。甲午戰爭後,日本勢力進入朝鮮半島,與俄國發生利益衝突。三國成功干涉日本還遼之後,日本在朝鮮的影響力亦有所減弱。雖然如此,1905年的日俄戰爭後,日本勢力急劇膨脹,直接涵蓋朝鮮與南滿,對韓國已成全盤掌控之勢,並開始了吞併韓國的計劃,由日本重臣伊藤博文負責推動實施。在大軍壓境之下,韓國政府被迫簽下屈辱的協議,交出外交權。

1919年,韓國金羅道的日警集中押解參與“三一革命運動”的群眾。1910年韓國亡於日本之後,韓國境內的抗日活動一直沒有停止。1919年3月1日,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弱小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漢城爆發聲勢浩大的反日運動,並迅速蔓延全國。主事者發佈《獨立宣言》指出:“合併以來,朝鮮全體人民,從未服從日本政府,亦不願受其統治。”事發後,日本軍警以槍彈和刺刀血腥鎮壓群眾,並縱火焚燒示威者的房舍。

1909年底,刺殺前日本駐韓總監伊藤博文的韓國志士安重根接受日警的審訊。這年10月26日,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公爵抵達中國哈爾濱車站,準備與沙俄財政大臣密商國事,不料剛出車站,突然遭到隱蔽在歡迎人群中的安重根的襲擊,日本總領事川上、秘書森、鐵道總裁田中亦遭槍擊,伊藤旋即倒地,當日即傷重不治身亡。由於伊藤博文為明治天皇重臣,此暗殺事件震撼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