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現600歲神祕棺材(打開圖)——專家:以白灰塗蓋,面貌盡失


我們現在的文物保護意識都強,各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有專人管理,不可能用來“停屍”,然而在晚清民國時期,百姓把佛教石窟當成臨時“停屍場”、“太平間”的例子比比皆是。

1920年代,海外學者來到當時河南管轄的響堂山石窟作文物考察,就發現了“蓄棺”停屍的蹊蹺。

不僅“蓄棺”,而且還有神位靈牌,地點在第三窟。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著者造訪時見後室安神位,蓋以此充蓄棺場所。佛像剝蝕,不復舊態,或與時間有關,但人為破壞,應乃無知所使然。此洞與下一洞間有大明嘉靖四十四年 歲次乙丑夏五月立“創建響堂石欄杆證碑”……

那麼,“蓄棺”的第三窟到底長什麼樣呢?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前後作二室。前室為長方形,廣十尺,深九尺。後室為正 方形,廣深皆八尺。前室中有柱,後室中僅有三佛像”,可見這個窟不是很大,而且佛像保留數量也不算很多。

“蓄棺”之地的文物保存狀況,就不大樂觀了。據載,“其餘部分皆以白灰塗蓋,當初面貌盡失”,可見雖然此窟有明代的證碑,但也被後世用作了臨時停屍蓄棺之用,遭到了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