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成交易所突圍關鍵,“掃地僧”ZT平臺顯露山水

私域流量成交易所突圍關鍵,“掃地僧”ZT平臺顯露山水

2019年,交易所群雄爭霸,三大交易所BHO(幣安、火幣、OKEx)牢牢佔據第一梯隊。

相比之下,第二梯隊的競爭十分激烈,MXC, GATE, BIKI憑藉IEO、共振、平臺幣等帶來的小陽春,迅速崛起,爭奪二線排位。

如今有一個黑馬交易所ZT平臺 ,引發市場關注。根據數據顯示,憑藉150萬實名註冊用戶,5萬日活,6億日真實交易額的優勢,其交易量早已穩坐二線交易平臺前列。

ZT平臺背後的創始團隊來自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等華爾街知名金融機構,核心僱員來自Google、穆迪、高盛、深交所、騰訊、百度、火幣、嘉楠耘智等知名企業。面對戰國爭霸的交易所混亂格局,這些金融、IT精英謀劃的是如何突破圈層,躍上BHO(幣安、火幣、OKex)頂級俱樂部。

ZT平臺沒有采用共振模式、上新上線拉新等花樣方式,而是選擇了夯實流量基礎管理。

2016年,雲幣上線ETH收穫大量用戶,如果沒有之後9月4日的監管事件,雲幣網也許就一路高歌去納斯達克敲鐘了;而幣安則抓住了監管帶來的機會窗口期,將從其他交易所逃離過來的流量攬入懷中。

進入2019年,作為交易所基石的流量,正在重構自己在區塊鏈發展進程中的角色扮演。

獲客成本高、新增用戶乏力,讓交易所老闆們焦慮於流量。增量用戶被三大交易所瓜分,投資者表現出了高度一致的流量導向,渴求流量的創業者被昂貴的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如何破局當前嚴重的區塊鏈缺量問題?


文丨風子


“私域流量”,或是二線交易所突圍秘密

私域流量是相對於公域流量而言,我們日常所常用的淘寶、天貓、搜索引擎等平臺所帶來的流量是不為商家所控制和擁有的流量,這些就是所謂的公域流量。

與之相反,私域流量指的是,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多次利用、精準的流量。

關於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的比較。ZT平臺聯合創始人李曉成用”流量漏斗”的理論做了一個精彩的解讀。

假設你是一名早期的淘寶商家,進駐了一個擁有100萬用戶的平臺進行展示,但進店的比例平均在10%,而在進店的用戶中選擇購買的僅佔5%左右,所以從擁有100萬用戶的商店進駐到真實購買的用戶留存下來僅為100萬*10%*5%=5000人。

這個流量衰減還是很嚴重的,更不要說二次及多次購買了。

流量漏斗現象在交易所也同樣存在。一些交易所的社群採用粗放化的外包方式,且運營薄弱,光靠活動吸引用戶,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後卻發現用戶只是過來薅羊毛的,也沒有很好的社群管理機制分層管理,對於交易所沒有忠誠度,更遑論流量入金之說。

傳統行業怎麼玩私域流量?根據騰訊和BCG聯合報告,傳統行業私域流量適用於高客單價、高毛利、且適合一對一服務的品類,主要分為助手、話題專家、私人夥伴三種玩法及其組合。

比如:艾客專門搭建了SCRM平臺,通過將各電商平臺會員打通,將平臺的會員引入微信並轉化成商家的會員,建立商家的微信粉絲社群和粉絲系統化識別,實現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

“區塊鏈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社區管理特性,因此更加適合私域流量管理”,某傳統行業知名運營專家稱。

此外,利用區塊鏈的Token激勵,實現鏈改,打造良性循環、具有激勵機制的社區分層生態,傳統行業的私域流量價值問題迎刃而解。

對於交易所而言,私域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如果對此沒有感知的話,曾經是多家交易所資深從業者的海濱舉過一個例子:假設一交易所建了高質量的用戶群,進群需要賬戶上有2個比特幣。為了便於管理,此群的數量控制在300人,目前2個比特幣的價格是12萬元,這個群用戶的總資產為:

300人 × 12 萬 = 3600萬

如果1個社群運營可以管理3個這樣的群,就意味著他管理著小1個多億的資產。

如何維護好1個多億的資產用戶,這就涉及到私域流量管理問題。流量管理優勢、多元業務獲客成本極低,這也是一線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


ZT平臺的私域流量佈局

ZT平臺創始團隊很多來自國內頂級流量領域專家。早在2012年時團隊成員就發現了這個私域流量“秘密”,並且準確抓住了這波私域流量的紅利。

2012年僅用1個月時間就獲得800萬的私域流量並在當年流量迅速達到3000萬,將這些流量“變現”在美妝行業,現已保持在年營業額10億左右並且仍在繼續上漲。2016年準確抓住母嬰行業的紅利期,僅用半年時間就將用戶做到了1.1億。

2017年,區塊鏈風口揚起,ZT團隊沒有錯過機遇,並選擇進入幣圈流量管理。經過一年的合規建設和系統優化等基礎性工作,2018年8月ZT平臺在開曼註冊,並順利獲得馬來西亞及愛沙尼亞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的牌照。

彼時,正是FCoin“交易即挖礦”模式搞得風生水起、眾多交易所平臺幣大打“上新車輪戰”的時候,ZT平臺沒有跟隨模式潮流,而是專注於流量管理。

區塊鏈經濟是共識經濟,用分佈式的經濟系統把所有人都連接在一起,社群共識則是區塊鏈經濟的基石。區塊鏈社群的流量爭奪為私域流量的誕生準備好了條件。

2018年8月ZT將積累的20萬用戶作為平臺的冷啟動種子用戶,並且延續了以往的成熟獲客方法,在私域流量分層體系下,在圈子普遍唱衰的背景下,團隊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這5個月的時間裡仍然新增了10萬+的朋友圈用戶。

即使身處2019年大熊市,ZT平臺仍然快速進入並轉化大流量社群,截止目前已達到30000+微信群並覆蓋30萬+朋友圈。龐大的用戶能夠迅速沉澱為平臺忠誠用戶,其法寶或許得益於ZT平臺做實私域流量自治,打造可循環的社群體系。

“這些時機的把握和私域流量的積累,是ZT平臺私域流量管理的成功所在。”李曉成總結說,“ZT平臺是幣圈第一家專注於私域流量分層體系的交易所,通過ZT平臺的社群分層體系,輔以大數據分析,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哪些是忠實用戶,哪些是羊毛黨,並且進行精準社群管理。”

“在大熊市中,獲客是很難的,在市場信心下挫的趨勢下,用戶很容易流失。所以在過去一年熊市中,我們一直在不斷打磨產品提升用戶體驗,持續夯實高可用的雙活技術架構 ,完善風險控制措施,我們圍繞著流量留存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來看,這是我們活下來的法寶。現在藉助於政策利好的東風,ZT平臺是時候揚帆起航了。”李曉成補充說。


ZT平臺的私域流量“組合拳”玩法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戶關係,騰訊報告所提的傳統行業私域流量玩法也是圍繞如何留存用戶來做文章。

然而在幣圈,現在很多二線交易所都宣稱以用戶為中心,強調自治管理,實際上做的事還是暴力拉新打法,可持續措施並不多。

ZT平臺是少有的幾家將增量市場與生態合作共贏列入戰略層面的交易所,其背後的機制是私域流量組合拳打造。

在增量市場戰略下,最近ZT平臺實施了啟航計劃、探索計劃、“百倍幣”三大計劃。

啟航計劃是針對首發項目宣傳曝光不足、啟動資金有限等痛點,交易所提供全面支持讓上線項目快速擁有強大社區支撐、全面媒體曝光、深度挖掘項目優勢、線上線下同步發力。

交易所處在幣圈的核心位置,能夠聯合媒體和資方從而達到宣傳的最優性價比,最大的轉化率,使項目理念直接觸及C端用戶,這也正是新興優質項目在項目初期急需的。

ZT平臺探索計劃則是針對已上線交易所,發展穩定、有潛力的,因上線時間較久導致缺乏曝光度的優質項目。對這類項目,ZT平臺提供二次曝光,二次宣發,提供更多的宣傳渠道、更好的傳播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ZT平臺探索計劃還配置有7天保本回購;0門檻、最低5折搶購等制度,這也體現了平臺回饋平臺用戶、使其能以超低門檻、最優的價格接觸到優質項目,留住優質流量的初心。

在傳統吸引流量套路上,一些二線交易所喜歡製造短平快項目,通過賺錢效應吸引新增用戶流入。但是,這種模式目前來看陷入了“新項目拉盤怪圈”。最後留下來的盡是一批無技術、無用戶、無流量的三無項目。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ZT平臺利用團隊在流量管理的優勢,將”百倍幣計劃“納入私域流量體系中。

通過ZT平臺《項目審核七部曲》嚴格篩選的項目將進入百倍幣流量池中,並得到ZT平臺最大力度的全程資源精準支持,包括社群的體系搭建、線上直播或AMA、圈內外線下峰會及主題MEETUP、Capital優選、媒體矩陣方面。

SimpleChain是首期進入ZT平臺百倍幣池子的。SimpleChain脫胎於數秦科技 ,依託於數秦科技在區塊鏈和金融行業所積累的豐富的技術與經驗和強大的資源,SimpleChain將被打造成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垂直公鏈。上線ZT平臺後,其代幣SIPC受到市場追捧,其代幣價格從0.5元一直漲到4.5元。

最近,受國家大力支持區塊鏈行業利用政策影響,服務於實體經濟的SIPC借勢再創新高。

從目前看,ZT平臺的私域流量“組合拳”差異化路線的確吸引了一批優質項目和優質用戶。

李曉成向深鏈財經透露:“ZT平臺的私域流量管理是全方位的。比如平臺上線的項目一半以上都是首發項目,同時我們也重視小白用戶的培養,實現了7*24小時實時客服在崗的倒班制度,而且製作平臺每個步驟的操作教學視頻方便用戶使用。ZT也很尊重社群自治,ZT最新的中文名字(豬蹄),雖然略帶自嘲的調侃屬性,即是從社群中產生。”

佈局私域流量,ZT平臺起了個漂亮的開頭,藉助私域流量管理優勢,ZT平臺能否突破圈層,躋身一線交易所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