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那些說要看中國籃球的朋友們,我要提醒你。

明天!咱們自己的聯賽就開打了!

衛冕冠軍廣東,將在主場收穫象徵過去一季榮耀的總冠軍戒指,然後為新賽季拉開大幕,迎戰強敵遼寧。對,有師弟芬森的遼寧喲!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過去這個夏天,我們目睹著中國籃球走進艱難時刻。一下子就進入蟄伏期,中國籃球能孕育出新的力量麼?無緣奧運直通券之後,很多力量都在思考和探索,包括CBA聯賽也在試圖改革,提升裁判,改變外援規則……目標都是希望增強競爭,提升球員的水平和能力。

能收到期待的結果麼?我不知道。我只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在我們的陪伴下欣賞CBA,關心CBA。可我更想告訴你的是,CBA聯賽不是中國籃球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才是。

我沒誇張,也不想播撒雞湯。我只是想在CBA聯賽即將拉開大幕,很多球迷單純地期盼著依靠聯賽欣欣向榮的發展來提升國家隊實力的時候,給大夥兒提個醒。一國籃球之根本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

首先,我來說一個大夥兒可能都知道的數字。這個數字是姚明告訴我們的:“我們具備的條件是人口優勢,但是我們從來不具備的是我們籃球人口優勢。我們全國是14億人口,但是中國籃協註冊的常備運動員,就是經常接觸訓練的,包括男女就是13000人。日本籃協這個數字是75萬.韓國稍微差點兒,大概7000多人。美國是2300萬…”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根本其實在你我身邊,你以為要靠塔尖兒上的那些,可他們既不夠多也不夠好。而能提升他們的,是我們!

為什麼是我們?

我再來說一些你們不太知道的情況。想成為籃球人口,你得學習打籃球。一個年輕人學習打籃球的途徑是什麼呢?是他們受教育的地方,學校。你知道學校籃球教育的情況有多嚴峻麼?

以北京市為例。大概只有十幾支籃球傳統學校是有專門籃球教練的。這其中有真正教練組的寥寥無幾。教練組的意思是有主教練,助理教練,有體能教練,有錄像剪輯師。據我瞭解,我們一支大學球隊裡的佼佼者直到本賽季才終於把這些人都配齊。更別說中學了。絕大部分中學的籃球教練就是由體育老師來兼任。

我沒有說體育老師不好,只是很多體育老師並不具備足夠的籃球知識。每一個人的精力都有限,成為一個優秀的體育老師和成為一名出色籃球教練是兩碼事。所以,我知道很多中學籃球隊的訓練內容是這樣:球員們自己熱身,運球,投籃,然後打打一對一,二對二,接著就五對五了,教練們是無法在技術細節和戰術素養上真正給球員們教導的。

我採訪了有出色籃球隊的中學教練以及大學教練,得到的信息是,因為基礎一直沒被真正打好,所以中學籃球教練得教新來的孩子基礎動作和基礎判斷。到了大學,還是一樣。一層教練有一層教練的侷限和困境,無論是資金上的,政策上的,還是知識儲備上的。一支著名大學球隊的主教練告訴我:大一來的孩子,身體素質挺好,可完全不懂什麼是強側弱側,不懂防守輪轉的基本概念。我就問他們,你們沒學過麼?他們說沒有啊,我又問:那你們訓練都幹什麼啊。他們說五打五。

沒有教,沒有系統統一的標準去教,多可怕。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不僅如此,很多學生球員練的時候都不夠。還是以北京的學校球隊為例子,除了自己有追求,有期待的幾所傳統強隊。很多球隊一週訓練三次,寒暑假也沒有特別的訓練計劃。也就是說,這些學生球員的訓練累計根本不足以讓他們成為球員,他們的訓練量幾乎和一個熱愛運動的愛好者沒多少區別。

練得少,沒有正確的指導來練,導致真正的中國籃球人口數字極其有限。有名中學教練告訴我:不少球員,看著投籃不錯,傳球也不錯,可一旦把五個人放到一起去組合,就不會打了。因為在球員的成長學習過程中,很少有正確的籃球理念的教育。西班牙、澳大利亞、塞爾維亞從小學開始就在學習各種戰術執行,而且是統一標準,無論哪個教練教出來的,組成球隊很快就能打到一起。因為大家對於這項運動的認識是共通的。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可在咱們這……

咱們這喜歡打球的人不少,到處都是。我遇到過,你們也遇到過,對吧。對於這些渴望變得更好,渴望學習籃球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他們最需要的是更好的場地,更專業的籃球教育。他們應該得到機會學習如何打籃球。

打籃球,不是一個人把球投進去,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是人與人配合完成的。兩人配合,三人配合,就和運球,投籃,傳球一樣,都是零件,最終這些零件是要組合起來成為一部機器的。這部機器能否良好的運轉取決於每一個零件是否理解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並且與其他人的角色配合到一起。在球場上,你不是一個人,你是一支球隊的一部分。

可在我們的中學籃球教育裡,這些很少被提及,被教導,我們大部分人在基礎籃球教育中瞭解的籃球極其偏頗。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我在採訪中學、大學教練時,談的不僅是現狀的艱難,也在和這些真正的籃球教育從業者討論,究竟如何才能改變現狀。每一個人都在思考,可每一個人都不知道究竟的根源在哪兒。我們都知道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可又不知道自己做得更好究竟能帶來多少影響,能改變大現狀麼?

比如,很多教練告訴我。我們沒轍啊,就這個資金情況,沒有助理教練,沒有體能訓練教練,大事小事都是我一個人來管。精力和知識有限,而且給孩子們訓練的時間也有限。要知道,很多中學球隊去國際上交流時發現,他們的身體並不吃虧,至少在那個年齡段是不吃虧的。是越長大,差距才變得越明顯。為什麼啊?因為我們的中學系統之中很少有真正的身體素質和力量訓練,大學同樣如此。甚至一些職業球員的二線隊,三線隊都沒有自己一套獨立的包含體能訓練教練,隊醫在內的教練組配置。你怎麼盼著去跟別人競爭呢?

每一個個體都在思考,我應該做多少,我做的這些又能換來多少效果。

那我們能不能先試著不去追問結果,先做,把自己能做的先做到了。我是一個父親,我去支持我的孩子運動,學習打籃球。我是一名運動愛好者,我就學習如何更科學的訓練,並把交給我的孩子,以及他的朋友。我是一名解說員,就更多的傳播籃球……

我也知道很多教練,尤其是年輕教練,進入到了中學大學球隊,比如曾經的CBA名將陳磊和王磊。他們都充滿鬥志地試圖做一些,多做一些。他們沒盼著自己培養出國家隊的球員,只希望自己教育的一批又一批孩子能夠真正學會籃球,並在籃球場上學會那些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那些原則。

那你呢?你是怎麼樣的人,從事什麼職業,你喜歡籃球麼,你能做點什麼呢?我們都盼著中國籃球好,可你知道中國籃球有多需要你麼?


知道中國籃球多需要你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