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兩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呢?

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地處廣東省中南部,與東莞佛山接壤,隔海與香港、澳門想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華南地區經濟、貿易、文化、交通、教育中心。2017年廣州的GDP總量為21503.15億元,同比增長為7%,人均GDP達到了15.6萬元,是全國第三大經濟體。

廣東兩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呢?

第一產業

2017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912.7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87.8億元,增長0.4%。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38家,都市農業示範區63個。農業產業化產值60億元,增長0.5%;農業產業化規模達13.8%,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工業增加值5459.6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2%,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3.5%,航空航天器製造業增長4.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0.1%,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下降21.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8.8%。全年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9.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52.1%。其中,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產品製造業分別增長17.4%和3.9%,石油化工製造業下降4.2%。

全年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5.3%,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221.51億元,增長9.8%;實現利潤總額1309.30億元,增長11.8%

第三產業

  • 商業

廣州號稱“千年商都”,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廣州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中國十大城市之冠。天河路商業區、珠江新城、北京路步行街、江南西路商業街區、上下九步行街等為市內較大商圈。其中天河路商業區被譽為華南第一商圈。 [66]

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 [67] 。2017年,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2.6億元,同比增長8%,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三 [68] 。住宿餐飲業零售額以1143.24億元的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69] 。人均消費品零售額居中國第一位。商品進出口總值97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商品出口總值5792.15億元,增長12.3%;商品進口總值3922.21億元,增長16.0%。

  • 金融

2017年,廣州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998.76億元,同比增長8.6%,佔GDP的比重達9.3%,成為廣州市第五大支柱產業和第四大經濟增長引擎 [47] 。201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1369.03億元,比年初增加3838.8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9332.53億元,增加3395.19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4137.05億元,增加4467.23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3312.73億元,增加4427.19億元。住戶存款15032.29億元。

廣東兩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呢?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特區,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僅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小漁村變成了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發展速度,至今還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與之比擬。深圳的快速發展除了有國家大力扶持之外,還離不開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與中國內陸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中國內陸收益最好的城市之一,2017年,深圳的GDP總量超越了廣州,高達22438.89億元,僅此上海,是全國第二大經濟體。

2017年,深圳全市經濟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發展。2月1日,深圳市統計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深圳全年生產總值2243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8%,GDP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分產業看,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18.54億元,增長52.8%;第二產業增加值9266.83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153.02億元,增長8.8%。

分產業看,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18.54億元,增長52.8%;第二產業增加值9266.83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153.02億元,增長8.8%。

分產業看,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18.54億元,增長52.8%;第二產業增加值9266.83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153.02億元,增長8.8%。

分行業看,工業增加值8688.26億元,增長9.1%,佔GDP比重38.7%;建築業增加值596.50億元,增長5.1%,佔比2.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24.35億元,增長5.2%,佔比10.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80.06億元,增長0.9%,佔比1.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22.32億元,增長10.5%,佔比3.2%;金融業增加值3059.98億元,增長5.7%,佔比13.6%;房地產業增加值1882.10億元,增長1.7%,佔比8.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765.45億元,增長16.2%,佔比21.2%

再從政治對位來看: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

廣東兩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呢?

深圳是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並稱“北上廣深”。[4] 全市下轄福田區、龍崗區、羅湖區、寶安區、南山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8個行政區。深圳作為全國房屋租賃業統計調查唯一試點城市,探索將房屋租賃業增加值等新興經濟業態納入GDP核算的有效途徑。2016年,深圳納入GDP核算的新業態經濟增加值為1565.53億元,佔GDP的8.0%。其中,房屋租賃業增加值1037.39億元。深圳也是國家“研發支出計入GDP”唯一試點城市,就研發支出作為固定資本形式計入GDP核算進行試算。再有,深圳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嚴格講,深圳是深圳,廣東是廣東。深圳是綜合性經濟特區,政策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單列,廣東省人大代管,具有很強的“自治”立法權。深圳是綜合性計劃單列市(準直轄市),除了不叫深圳直轄市外,基本上也無異直轄市。深圳一把手由中央批准調任,享有廣東專職省委常委的權力。甚至和廣東省一樣,具有中央黨會決定投票權。深圳財政直屬中央,與廣東並無來往。深圳擁有華南巡迴法院,管轄廣西、廣東、海南在內的司法終審權。所以以個人的觀點來看,深圳無論是經濟,還是地位都略高於省會廣州。

廣東兩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