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夜光之物

神秘的夜光之物

當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以下,夜晚來臨了,這個半球的人不再沐浴在太陽的恩澤之下。我們抬頭看到了黑色的夜空,數億顆發光的星星在夜空中,然而天空還是黑色的夜空,因為這些星星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了。只有離地球最近的小小的月亮,月光皎潔地灑向人間大地,照耀夜晚。

如果在幽暗的夜晚,你突然遇到了一個閃爍著熒光的發光物,你一定會充滿了意外與驚奇。

電影《阿凡達》中,導演卡梅隆向觀眾呈現出一個美麗的潘多拉星球,其中遍佈星球的發光植物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夜間,這些奇異的發光植物營造出一片璀璨的美妙景象,令人沉醉。事實上,這些發光植物都有原型,地球上不少富集磷質的植物會發光,它們會釋放出少量磷化氫氣體,磷化氫的燃點很低,在空氣裡自燃後便會發出淡藍色的光。於是,一片片葉子,一根根草莖,好似一盞盞小燈籠,熒熒的隨風閃爍,它們的發光,其實是一種“自燃”現象。

還有一些釋放熒光的真菌類植物,它們大多生長在熱帶雨林地區。一場大雨過後的夜晚,在林中枯葉下面,一朵菌突然急速噴出一大團如濃煙一般的孢子,一抹美麗而詭異的綠光出現,熒光就來自於那些騰空而起的菌絲。前後左右,這裡那裡,一朵朵真菌頂著枯葉崛起,如同一個初出凡塵的龐大的精靈家族。最後,一片片熒光閃閃的小蘑菇,把森林大地點綴得如同繁星點點的夜空。它們在幽暗的深山中星星點點,匯聚成一片夜光森林,美得動人心絃。這些真菌為什麼要發光呢?科學家的解釋是,在這些夜光真菌的莖上,有一種很特別的黏液,這些發光的黏液不僅能起到給蘑菇保溼的效果,同時還能吸引那些喜歡夜間出沒的蟲子。仔細觀察每一朵發光菌內,總有很多微小的昆蟲在走動,菌蓋內側的褶皺更像是暗夜中的綠光街道,小昆蟲在上面來回穿梭,匯成一片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夜光蘑茹是利用發光播種,真菌的孢子會藉機通過昆蟲四處傳播,這可是它們在濃密少風的雨林裡繁衍後代的重要途徑。

神秘的夜光之物

螢火蟲是我們最熟悉的夜光小蟲。從緩慢爬行的螢火蟲幼蟲,到輕盈飄飛的螢火蟲成蟲,它們的尾部掛著一盞小夜燈,放射出黃綠色的熒光,在空中留下了它們美麗的光軌……螢之美,除了稍縱即逝、亦真亦幻的飄曳感——如同一個明明滅滅、影影幢幢的小幽靈,還在於那夜光,有人說是青色,有人說是黃綠,還有人說是冰藍,我覺得都接近,又似乎都不是。螢光,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光。童年時代,我一次次努力去捕捉過那道光。一次次伸出手去,但卻什麼也碰不到,那抹小小的光線,總在我指尖就快碰著的地方。螢火蟲消失之後,那道光的軌跡依舊在心中滯留不去。閉上眼睛,淡淡的光彷佛無處可歸的遊魂似的,還在濃暗中不停地徘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還常常琢磨夜光杯到底是什麼做的?是用夜光石也即螢石做的嗎?要知道夜明珠在我國古代民間又名叫“夜光璧、夜光石、放光石”,有專家指出夜明珠事實上就是能發光的螢石。但我當年在敦煌旅行時買過酒泉夜光杯,是用祁連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雕琢而成,按顏色可分為墨玉、碧玉,墨黑如漆、碧綠似翠,薄薄的杯壁,天然形成的玉石花紋。我總覺得,離我心中的夜光杯有很大差距。當年的夜光杯應該不是這樣的。

神秘的夜光之物

早在周穆王時,西域曾向朝廷獻“夜光常滿杯”。據漢東方朔《海內十冊記》記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由此可見,在西周之時,已有夜光杯向中國政權進貢的歷史了,只是那個時候是以和田玉製成夜光杯,運往長安、洛陽等地。後來因為玉杯在運輸途中易損,則改為把和田玉運到酒泉,在當地加工成夜光杯再運輸。後來和田玉供應不上,就改用在祁連山開採的酒泉玉來製作夜光杯。在中國的幾大玉石礦脈中,只有新疆和田玉,白玉中的上品羊脂白玉,才可以稱之為“白玉之精”。遙想當年,西周的周穆王遠遊塞外崑崙山,與西王母(西域部落的女性首領)在瑤池歡宴,入夜之後,當在美酒傾入杯裡時,對月映照,杯色呈雪白併發光發亮,杯中酒液寶石般晶瑩閃光,這樣的酒杯,才有“夜光”之說吧?

我現在每天能看到的夜光之物,是家裡那隻陪伴我的英國短毛貓。夜深熄燈之後,常常能看見無聲無息遊走的小貓,在黑暗中一對圓眸閃閃發光,如同兩丸琥珀,中間飛舞著金色的絲線。貓的眼睛底部有許多特殊的晶狀體,這些晶狀體有很強的聚光的能力,可以把周圍微弱分散的光線收攏,聚合成束,集中地反射出來,具有這種眼睛的動物才具有很強的夜間活動的能力,能夠憑藉微小的光亮辨別物體,貓的眼睛,其實是在反光,而不是在發光。

無論如何,在黑暗中,隱約看到了一抹幽光,總是一件撩動人心的事,這些夜光的物體總讓人有某種神秘的附魔通靈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