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素材丨《哪吒》衝擊奧斯卡,談到“大國文化自信”該如何落筆

夏天已經悄咪咪結束啦,要說這個夏天最火熱的動畫電影,當屬口碑炸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自點映起,影片一直備受關注,觀眾紛紛讚歎是“國漫之光”。

據美國媒體10月7日報道,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日前公佈了申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獎)的名單。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影片,中國內地選送的影片為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今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大放異彩。目前票房已經突破50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二高票房,僅次於《戰狼2》,後者的票房記錄是56.83億。

熱門素材丨《哪吒》衝擊奧斯卡,談到“大國文化自信”該如何落筆

8月26日,《哪吒》票房已經突破45億,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動畫電影。

8月31日,《哪吒》累計票房突破46.54億,超越《流浪地球》,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登頂2019年度票房冠軍。這是國產動畫電影歷史首次摘得年度票房冠軍。

二次元齊劉海、濃濃的黑眼圈、鱷魚牙,配上一副頹喪的表情,“魔童”沒差了。暴躁易怒、頑劣不堪的他,遭受敵視,被村民叫做妖怪。小小魔童帶著中國動漫進擊“奧斯卡”,我們國人無不熱血澎湃,作為高考生,咱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擦亮眼睛,看到熱點背後的社會意義,這也將是我們高考作文中非常亮眼的素材。

應用話題

文化自信

就取材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自中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後者則是講哪吒與命運抗爭的經歷。

文化創新

《哪吒》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於打破陳規,大刀闊斧地改造曾經深入人心的敘事模式。沒有什麼形象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劇情合情合理、人物立體豐滿、符合時代特色、能引起共鳴,打破成見的改編也是好改編。

擁有靈魂

打破成見“逆天改命”,是打動眾多網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這部電影的精神內涵、魂之所繫。一部電影佳作之所以吸引人,最終都是靠故事靠價值觀,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塑造了一箇中國式的英雄形象,一個意味深長的成長勵志故事。

時評推薦

從“最醜哪吒”開始,期待國產動畫開啟“封神宇宙”(筱瑋)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首週末破7億的成績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誰能預料,“史上最醜哪吒”居然刷爆網絡,成為大家的心頭好,見證了中國動畫電影的高光時刻。

從年初發布的預告片被質疑太醜,到點映場口碑爆棚,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向正如“最醜哪吒”一樣,遭到了白眼,經歷了爭議,承受了嘲諷,但電影完整的故事情節、緊湊合理的節奏、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巔峰的視覺效果,最終打破了成見,換來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打破成見“逆天改命”,是打動眾多網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這部電影的精神內涵、魂之所繫。

哪吒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經典形象,不管是“剝龍筋、扒龍皮”“剔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故事,還是混天綾、風火輪、乾坤圈等法寶,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從1979年動畫電影《哪吒鬧海》起,哪吒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自此之後所有影視作品中的哪吒都一脈相承,他濃眉大眼、劍眉星目,他替天行道、斬妖除魔。

對如此有群眾基礎的形象進行“顛覆性”改編,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事實說明,沒有什麼形象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劇情合情合理、人物立體豐滿、符合時代特色、能引起共鳴,打破成見的改編也是好改編。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在製作水準上一直差距較大。值得稱讚的是,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從《白蛇緣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人的不認命不服輸,也見證了國產動畫電影在逐漸崛起。一句“孫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開啟封神宇宙,誰看漫威。”是鼓勵,是期待,更是對中國故事和中國動畫滿滿的自信和底氣。

當然,真正的自信與底氣來自於清醒的自我認知,幾部動畫電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國動畫電影製作水平已經世界頂尖,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所說,“當大家不說國漫崛起的時候,它就真崛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背後有無數艱辛,2年打磨劇本、3年製作,60多家制作團隊、1600多位製作人員參與、僅“江山社稷圖中四個人搶筆”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等等,這些事實都說明,中國動畫電影要成為產業,走向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曾經,迪士尼製作改編《花木蘭》是中國人的痛。今天,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讚是改變科幻電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藥神》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這些都見證著不同題材的國產電影與好萊塢製作在不斷縮短差距。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底蘊深厚的中國神話故事做支撐,有中國動畫電影人不服輸的精神,中國動畫電影未來可期。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可以開啟“封神宇宙”,媲美夢工廠、皮克斯、迪士尼。

哪吒走紅,熊孩子逆天改命何以動人

哪吒的火爆很容易讓人想起此前的《大聖歸來》,當初靠著“自來水”的努力,吸引大批觀眾進到影院,造就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的一個奇蹟。但是,這兩部電影的逆襲路徑又並不完全一樣,一定程度上說,《大聖歸來》改變了外界對國產動畫電影的預期,有了這部佳作的鋪墊,觀眾的胃口被吊起,自然會產生新的期待,觀眾需要新的《大聖歸來》,這正是為什麼《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第一天就能取得如此高票房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取材而言,《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相似之處。兩部電影都是改編自中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前者講的是一個冷麵猴王如何變成暖心的齊天大聖,後者則是講哪吒與命運抗爭的經歷。孫悟空和哪吒都是中國文化中的反叛英雄形象,神話裡的故事已經足夠動人,很多動漫和影視劇都將他們設定為主角,反覆演繹,少年英雄的形象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要改編這樣的經典作品,尤其是要在大熒幕上來呈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成功,主要在於他們不僅呈現符合孩子們審美的少年英雄形象,同時也挖掘了人物性格沉重、悲劇的一面,成人也可以從中獲得感動和共鳴。

優秀的動畫作品總能吸引觀眾中的大多數,從成人的角度看,《哪吒之魔童降世》顯然不僅是還原一個神話故事。電影涉及很多有著現實意味的命題,比如家庭教育,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哪吒就是一個熊孩子,出生伊始便是一個禍害,於是父母將他關在家裡,當他試圖融入周圍的生活,發現只會換來歧視和孤立,於是熊孩子越來越熊,破壞力越來越強。家長看到這一幕會不會有所感觸?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哪吒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涉及親情、友誼、命運以及個人成長等多個主題,並最終交出了逆天改命的答案。影片最後那句臺詞,“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相信很多人會為之動容。將一個很俗的話題,講得特別有感染力和戲劇感,所呈現的價值觀是那麼健康又是那麼有現實意義,這種手法和西方經典動畫作品倒有些相似。據說全行業有1600多人共同參與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創團隊設計了100多版本哪吒形象,這些技術方面的進步讓人欣喜。

但對於觀眾來說,驚喜不僅在於此,技術讓人愉悅,但很難打動人,一部電影佳作之所以吸引人,最終都是靠故事靠價值觀,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塑造了一箇中國式的英雄形象,一個意味深長的成長勵志故事。

從長安到哪吒,傳統文化這個大IP該怎麼用?(李勤餘)


不出意料,國產動畫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之後得到滿堂彩。事實上,在不久前的點映中,這部作品已經收穫了高口碑。日趨成熟的特效和炫目華麗的畫面,光憑這兩點,《哪吒》已有了和國外動畫大片掰一掰手腕的底氣。不過,將該片的成功歸結為技術層面的進步,恐怕就太過簡單粗暴了。

哪吒也好,大聖(《大聖歸來》)也罷,這幾年的國產動畫紛紛把觸角伸向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絕非偶然。一來,這些人物形象為廣大中國觀眾所熟知,容易產生親近感。二來,相關神話傳說也確實精彩,為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廣闊的空間。

可是,擁有這些有利條件,不代表一定能奉上令人滿意的作品。歷史上,中國動畫不乏佳作,遠有《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神筆馬良》,近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不過,優秀作品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斷檔,也是不爭的事實。

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一直襬在那裡,今時今日中國的發展水平也能為創作者提供最有力的硬件支持。可文藝創作從來不是簡簡單單的1+1=2,學會怎樣把故事講好講透,才是重中之重。

《哪吒》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於打破陳規,大刀闊斧地改造曾經深入人心的敘事模式。本片終於告別了人物臉譜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為簡單的正邪二元對立。哪吒的父親李靖一改以往不講情面的形象,變得更有人情味。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滿口方言,成為了本片搞笑擔當。就連哪吒的對立面敖丙以及幕後黑手申公豹,都被本片主創賦予了一層悲情色彩。

至於哪吒,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全”主角,而是一位有性格缺陷(暴躁易怒、魯莽衝動)但也不乏正義感的少年英雄。更重要的是,本片主創不再糾纏於哪吒“剔骨還父”這個摻雜著父權、孝道等封建道德色彩的橋段,而是將哪吒的自我認知、成長經歷當作敘事重心。

這樣一來,本片做到了與時俱進,貼合了時下年輕觀眾的心理需求。橫向比較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不難發現,此類優缺點並重的人物塑造模式,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被公眾接受。

當然,與時俱進,並不意味著拋棄經典IP中的精髓。哪吒的反抗精神,仍然是本片著重表現的主題。儘管在敘事細節上還存在著種種不足(比如,哪吒直到影片最末端才知曉自己的命運,明白自己的使命,缺少了必要的鋪墊),但“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等關鍵臺詞還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闡釋了哪吒的可貴之處。

既讓觀眾得到感官層面上的“爽”,又能把傳統文化寓於春風化雨之中,上述創作路徑的大獲成功,絕不是偶然。不久前,《長安十二時辰》的走紅,同樣得益於這一思路。

擺脫對帝王將相的讚頌和對歷史故事的簡單重複,《長安十二時辰》的新意來自於主創眼光的“向下”。用主角張小敬的冒險經歷串聯起長安城中的百姓生活百態,讓觀眾好好領略了一把大唐民俗民情。無論是街坊的地理位置,還是士兵的行軍方陣,都激發了不少網友的考據興趣。

更可貴的是,《長安》也沒有將歷史簡單化、戲說化。和《哪吒》一樣,該劇也沒有臉譜化地處理人物角色,而是讓觀眾看到不同陣營之間的對抗以及封建王權對其形成的制約。一部影視作品願意通過自身努力來解釋大唐由盛轉衰的原因,並且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這無疑是值得廣大文藝工作者借鑑和學習的。

我們常說要普及傳統文化,但怎麼普及?空喊口號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哪吒》和《長安十二時辰》的走紅,都有力地證明,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在加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進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當然,它們也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比如,在《大聖歸來》《哪吒》之後,《姜子牙》又將在2020年閃亮登場。但一些國產動畫的成功,會不會引來一大批跟風之作,造成創作中的高度同質化?又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的篇幅過長,中後期劇情拖沓枯燥,注水嚴重。這些現象都在提醒我們,文藝創作一旦向資本低頭,會帶來怎樣的惡果。

如何揚長避短,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這是對中國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國觀眾是識貨的,什麼樣的文藝作品經得起檢驗,他們一定會用自己的手和腳來投票。

你竟然是這樣的“哪吒” 國漫重新定義經典(安納)

誰也不曾料想,引燃今年國產電影暑期檔的片子,居然是一部動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

記憶裡那個腳踏風火輪、手持紅纓槍的叛逆孩子,在這個夏天的大銀幕上,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童年:這一版的哪吒顏值堪稱“史上最醜”,齜牙咧嘴,斜眼壞笑,走路吊兒郎當,活脫脫一個舉止油膩的不良少年。但也是這個哪吒,最後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保護父母,對抗天命,賺足了觀眾眼淚。

從之前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護法》《白蛇:緣起》,到口碑高漲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系列高品質原創動漫電影的面世,極大提振了國漫產業的士氣。畢竟以往一提起影視作品裡的“超級英雄”,年輕觀眾只會想起“漫威宇宙”的《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而不會和東方面孔聯繫起來。如今“全程高燃”的國漫崛起,意味著建立我們自己的“國漫英雄宇宙”,未來可期。

作為演繹經典IP的國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有許多值得影視從業者借鑑之處。它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豐富、精巧而自然。例如,看守哪吒的兩隻“戲精”結界獸,面部神似三星堆的青銅器——當你逛博物館看見“萌萌噠”青銅器時,是否想到那也可以變成吸粉的動畫角色?還有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的江山圖,雋永的山水長卷,在這部電影中竟變成幫哪吒修身養性、打怪升級的虛擬世界。太乙真人的毛筆一揮,觀眾隨哪吒一頭扎入花鳥蟲魚、高山流水、雲捲雲舒中。

經典的一定是民族的。很多動畫之所以能成為長盛不衰的經典IP,無不因為其諸多元素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而當下要想創作出深入人心的“新經典”,一定要和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及悠久的中國歷史緊密關聯。

經典還要具有時代性,能夠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一大亮眼之處,便是和現代社會審美趣味高度融合的敘事格調。這部影片在處理角色關係的時候,明顯植入了一點港片節奏和無厘頭氣質,對話詼諧搞笑,包袱橫飛。某些情節大開腦洞,比如太乙真人也需要使用密碼和指紋解鎖靈珠。

承擔啟發孩童教育功能的國漫作品,主題離不開親情、友情、愛情,更離不開我們每個個體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成長和救贖的動漫主題,對於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具有極大吸引力和意義。發展國漫行業,必須要從培育精神土壤開始,通過培養孩子的美感和價值觀,讓他們感受直擊心靈的中國文化之美。

經典IP在不同的時代,應當彰顯符合時代特質的精神內核。例如,在《封神演義》的原著裡,哪吒的很多行為是出於爭強鬥狠,發洩心中怨氣;在上世紀70年代動畫片《哪吒鬧海》中,創作者賦予了哪吒一定正義感。而在最新這一版電影中,哪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他人成見,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喜愛。最終,在感受到父母深沉的愛以後,願意以一己之力對抗天命,保護家人周全。這部國漫裡的哪吒,無比貼近當代年輕人的奮鬥觀和人生觀,不信命,靠自己。

中國現代動漫作品的創作,既要懂得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也要注意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只有耐得住寂寞,打磨精品,才能締造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國漫新經典。

講好中國故事 展示文化魅力

張漫子、張喆喆丨新華社

近來,首部中國IMAX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五天就突破國產動畫電影內地票房紀錄。不久前在北京故宮舉辦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也因該項目申遺成功引發廣泛社會關注。

在中國神話故事和古代遺址發現基礎上打造的這些文化精品,由於它們在考古及文化創意方面的新發現、新創造和新包裝等,而成為令人矚目的熱點文化現象。

作為神話故事和傳統動畫電影中有知名度的人物,哪吒向來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新版“魔童哪吒”一反常態,長著鯊魚齒、神情叛逆,有些玩世不恭,這緣於他本該成為“靈珠英雄”的命運被改變,不湊巧投生為“混世魔王”,但他不認此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勇敢地進行抗爭;加上特效密集的對打場景,30秒一鏡到底的鏡頭運用,以及如夢如幻的山河社稷圖、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筆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為講好中國故事增添了色彩。

良渚古城遺址不久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取得這一成果,首先得益於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從玉器、大墓、祭壇,到城市、宮殿、水利工程;其次是有關部門和單位對這一遺址進行有效保護,建立了古城遺址公園和相關博物院;之後是將其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人們不僅可實地參觀位於杭州郊外的這一古城遺址,而且可以通過圖片展覽和一系列動漫作品,瞭解見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良渚文化;另外,還可以通過“魔童哪吒”這樣的動漫形象,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張力和創新空間。

燦爛瑰麗的中華文化寶庫,為後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創意源泉。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映到良渚古城遺址的備受關注,表明對具有中華文化基因的題材進行挖掘和創新,可以在做大文創產業的同時,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國風的影視創作有無限可能


《哪吒》等作品的走紅,帶給我們諸多方面的重要啟示:

一是從創作觀念上看,影視創作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挖掘,需要深入到當下時代的現實中去,用新的方式尋求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創新。這是解決傳統文化現代轉化,及其與影視之間的實踐難題的現實路徑,創作者在作品中表現自己對傳統認識的同時,從時代高度來展呈自己對生活的審美感受與價值取向,懂得吸收精華,古為今用,引導我們的影視創作“朝內”看,不論是形式還是內核,需要立足本土和現實。

二是從表現方式上看,用現代的影視語言來做創新表達的關鍵,是要提高改編和製作水平,注意用融有現代社會審美趣味的豐富表現力描寫人的憂歡與個性世界。現在年輕一代創作者和觀眾,無論觀念、眼界還是機會都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哪吒》構思及想象力活躍,所塑造的哪吒和敖丙,各具個性,神采飄逸,雖然還有某些不足,但刻畫角色的心理和他們以愛與友誼去對抗、解構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具有感人的抒情性,畫風足夠驚豔,傳達了年輕一代自己的思想、對事物的感受和看法,因此易被觀眾接受。

三是從產業化視角看,儘管影視中資本力量有不斷加重之勢,但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作的改編,併為影視大製作正名的同時,仍然需要戰勝那種一味以觀眾興趣為藉口,把影視變為低級娛樂品的商業主義。引領影視潮流和根本方向的仍然是文化價值,有效地喚起文化認同和文化理想,以影視從業者形成共識並極力推崇的工匠精神多維發力,真正創作出屬於我們時代自己的精品力作而使觀眾嘆為之絕,自會得到市場的認可與回報。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及時留言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熱門素材丨《哪吒》衝擊奧斯卡,談到“大國文化自信”該如何落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