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這幾天,不少人都在熱議電影《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有人說:太好看了,遭遇過校園暴力長時間無法走出陰影的人,可以在這場電影裡好好哭一場;


有人說:被四字弟弟的演技驚豔到了,他可以靠這部電影出圈兒了;


有人說:敘事有張力,情節不拖沓,沒想到國產電影已經上升到這個水準了......


一片讚譽之下,我也忍不住去電影院看了看。

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情節有三:

一、陳念,怎麼被同學欺負都不吭一聲,只有別人說她媽媽是詐騙犯的時候,一滴淚瞬間掉下來;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二、魏萊,很是高傲,從來沒有向任何人低過頭。直到有一次把同學陳念欺負狠了,面臨著被退學的危險,才去求陳念。因為,再復讀一年,她爸爸將可能徹底對她失望;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因為復讀,魏萊的爸爸已經1年沒跟她說話了~

三、小北,替陳念頂罪被抓進警局後,面對警察的審問,抱定了打死都不說真相的決心,直到警察說,難道你想讓你媽媽看到你今天這個樣子嗎時,他才出現了情緒的波動,憤怒與委屈都湧上心頭......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都說,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軟肋,反之,父母又何嘗不是孩子的軟肋?

1

怕父母擔心,再苦再難都往肚子裡咽

我,從小沒有父親。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和母親相依為命,家徒四壁,最富有的是欠債。

我媽沒一技之長,為了把我養活大,給我賺讀大學的學費,找到了一條看似”捷徑“的賺錢路——賣三無面膜。

欠的債還不起,為了躲債,又得提防用了三無面膜的人找上門,賣面膜也不能在家門口,只能去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深圳。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每次看著她趁天黑揹著比她還大的包裹出門的時候,我在陽臺上看,心裡想著:”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熬到頭呢?"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我媽說高考之後,等我大學畢業以後就好了。嗯,我也這麼覺得,我一定要考到北京去。

所以在臨近高考的時刻,我轉到了一個有名的高考復讀班。這裡不需要交朋友,所有人只有一個目標——專心複習,努力備考,連跑步上操喊的口號都是”過600,上名校“。

雖然我是應屆生,根本不用復讀,但這裡的氛圍、師資更有把握讓我的名校目標一擊即中,值得。

在我為努力擺脫底層命運奮力拼搏的時候,有個叫魏萊的同學,成了我的攔路虎。

她死命地欺負我,上排球課排擠我、拿著老鼠來我家嚇唬我、在我的椅子上灑滿了紅墨水、還扒光了我的衣服拍我裸照......

期間,我也給媽媽打過電話,想把委屈一股腦的倒給她。不料,電話那頭的媽媽也遇到麻煩了,她賣的假面膜出了問題,有人用了過敏......

我說:回來吧,別幹了。

媽媽說:回去,掙不著錢,你還要讀大學呢。

一句話,把我訴苦的衝動噎回去了。跟媽媽說了有什麼用呢?她也幫不了我。

再咬牙忍忍,還有60天就高考了,只要考到北京了就都好了,我媽還指著我呢。

我,是陳念。

2

怕父母失望,盡力維護好形象

我,永遠保持著一張微笑的臉。

即使做壞事的時候,也不例外。因為,父母教育我,做人要體面。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我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家庭條件優渥。從學習到生活,爸爸媽媽都在努力地將我培養成一個”名門之後“。

讓我上最好的學校,給我報各種興趣班;

教我擇友的道理,讓我少和不三不四的人來往;

教導我待人接物的學問,嘴上有禮貌,臉上有甜笑......

總之,任何事,做就要做到最好,要時刻謹記不能做有辱我們家身份的事。

我也很爭氣,大大小小捧回了不少獎狀、獎盃,很少在他們面前和任何人拌嘴、紅臉。這麼多年,我都是她們眼中乖巧懂事、做事有分寸的女兒。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直到高三這年,我沒考好落榜了,只好復讀。他們對我前所未有的失望,尤其是爸爸,他為此已經一年沒和我說話了。

所以,這次高考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復讀班我要拼命地學習。

但這種高壓式的學習,壓得我實在喘不過氣,我也需要發洩口,但我不能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因為他們覺得我優秀的可以handle一切,包括自己的情緒。

我開始捉弄同學,這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釋壓,先是欺負班上最漂亮的同學胡小蝶,她軟弱跳樓自殺了。警方沒有證據,也沒找我。

胡小蝶死了,陳念成了我新的“獵物”,她報警了。警察找到我家,還好我媽不相信,她一直覺得我是個乖孩子。

後來,拍了陳唸的裸照。事後覺得這次玩的有點大,怕真的把她逼急了。她再去報警,警察抓到證據,讓我退學。於是,我去求了陳念。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其實,我倒不怕警察找我,主要是怕我真退學了,我爸一輩子都不會搭理我了,對我徹底失望。

畢竟,這次沒考上名校,來複讀,他都已經一年沒理我了。

不管怎樣,為了保住我在爸媽心中的好形象,向誰低頭都可以。

我,是魏萊。

3被遺棄,也不想成為你眼中的廢物


我,每遇攝像頭,必壓低頭向前走。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沒有固定的職業,為了討口飯吃,基本啥都幹過。修手機,倒賣二手手機;給裸貸公司老闆效力,拿著別人的裸照去討債;給別人當“保鏢”當打手......

都不怎麼光彩,對,基本就是一個混混兒。

混社會的日子,從13歲的時候開始。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拋棄了我和媽媽,媽媽帶著我活不下去,後來又找了一個叔叔。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有一天媽媽帶了肉包子給我吃,那時候,家裡窮肉包子可是難得一見,在我吃的正香的時候,媽媽就開始劈頭蓋臉地打我,邊哭邊打。

我不明所以,媽媽說,那個叔叔不要她了,因為我這個拖油瓶的存在。

後來,媽媽也不要我了。

我被扔進了生活的”陰溝“裡,沒人管沒人疼。我開始放逐自己,打架鬥毆、進警察局成了生活中的家常便飯。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個叫陳唸的姑娘,重新點燃了我生活中的光。

我打架受傷之後,第一次有人問我疼不疼;她和我一樣,一樣面對著生活的重壓,但她沒屈服,一直在努力變好;她對惡人的方式,不是用拳頭以牙還牙,而是努力學習積蓄力量,讓自己變得真正強大.......

在她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新的可能,所以我會拼勁全力保護這一絲光。

就算陳念失手殺了欺負她的魏萊,我也願意替她頂罪,為她坐牢。

後來,我也想過我這麼捨命保護她,是為什麼。

答案很模糊。直到警察為我替陳念頂罪這個案子,審訊我時問了一個問題,我的答案變清晰了。

他大吼:你難道想讓你媽媽看到你今天這個樣子嗎?

我不想,我當然不想。所以我要保住陳念,她是我變好的一個動力,一絲希望,一個榜樣。

只有保住她,我才不會變成我媽眼中的廢物。

我,是小北。

PS:之前,主演易烊千璽接受採訪時談到過一個問題。

在拍攝初期,他理解不了小北這個角色,為什麼看著像個小混混,但是還是有正義感,還會保護比他弱小的人,還會賭上自己的一切去保護陳念。

於是他跑去問嚮導演求證一個埋在心中已久的問題。

他對媽媽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情感?我需要一個明確的回答。

得到導演肯定的回答後,他才覺得小北的人物角色合理了,才能逐漸進入人物狀態。

記者問千璽,他對媽媽的感情會影響你對這個角色的感覺和詮釋嗎?

千璽答:

對,如果他對媽媽只有恨,他可能對這個世界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就真的是一點兒都沒有了。每天就是無所事事,混。


如果是對媽媽還有點愛的話,那說明他心裡面還是對這個世界就......覺得可以打倒這個世界。

4
愛,讓父母變成孩子的一切

毋庸置疑,電影中的三個少年內心深處都格外在意父母,父母都是他們心頭最柔軟的存在。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即使他們試圖向父母索取溫暖的時候,父母都按了“靜音鍵”。

陳念和媽媽打電話的時候,媽媽不是在忙,就是在向女兒嘮叨著自己的煩惱;


魏萊的父母只關心自己女兒優不優秀,體不體面,從沒耐心傾聽過孩子內心的聲音;


小北的媽媽,為了自己的幸福,不讓他這個拖油瓶找到自己,竟然搬了家......

儘管這樣,他們在最絕望的處境,最在意的依然是父母。

生活中我們的孩子,豈不是也這樣深愛著我們呢?

之前,有這樣一張地鐵照爆紅網絡。

一個小男孩為了讓勞累的媽媽多休息會,不僅替媽媽揹著包,還讓媽媽的頭枕著自己的胳膊,這樣的姿勢他一動不動地保持了好久......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節目,媽媽們都在吐槽孩子的各種“缺點”:愛用袖子擦嘴巴、不愛吃青菜、一天要哭五六次……

這時,主持人問媽媽們:“如果滿分是10分,你們給孩子打幾分?”

“5分”“7分”“8分“,媽媽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

而鏡頭另外一邊的孩子,說起自己的媽媽,都是滿滿的喜悅和自豪:

喜歡媽媽陪我玩,放學回家喜歡讓媽媽抱,媽媽的臉像棉花糖,就是愛媽媽,想保護媽媽……

主持人也問了孩子同樣一個問題:“如果滿分是10分,你們給媽媽打幾分?”

孩子們毫不猶豫地說:“10分!”,其中有一個小姑娘還給出了“1萬分”。

少年的你:父母成為軟肋,才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

聽到答案後,媽媽都淚流滿面。

我們常常低估了孩子對我們的愛,殊不知,那個小小的人兒,在拼盡全力地愛著我們。

即使自己是媽媽眼中不及格的孩子,他們也從不捨得給自己的滿分媽媽扣一分。

只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媽媽,我們是他們的一切。

他們只是簡單地渴望我們的懷抱,渴望我們的撫摸,渴望我們的陪伴......

停下來、蹲下去,用心回抱他們,別讓他們看到我們遠去的背影。

別成為孩子的軟肋,我們本應該是他們的鎧甲。

就像《麥田守望者》裡的霍爾頓說的那樣:

“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

川媽說說

電影《少年的你》大熱,很多人寫文章討論它。月嬌週末去看了,聊起了她的觀影感受,寫成了這篇不太一樣的“觀後感”。

看似沒寫校園霸凌,實則寫了校園霸凌背後的原因。霸凌的魏萊、被霸凌的陳念和小混混小北,他們不同行為的背後,站著不一樣的父母。每次出現問題孩子,我們總會討論熊孩子背後的熊父母,其實快樂的孩子、悲傷的孩子背後,他們有什麼樣的父母也值得我們去探究。

瞭解的越多、認識的越深,越會發現,我們真的是孩子的一切。他們百分之百信任我們,百分之百支持我們,小小的身軀還要保護我們,不受傷害。而這些,原本我們更應該做到。

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愛他們、理解他們,不辜負他們的凝望。還是那句話,別成為孩子的軟肋,我們本應該是他們的鎧甲。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