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用履職盡責來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10月30日,省人大“40年•深情回眸再出發”主題採訪團走進宜君縣,探尋基層人大代表如何履職盡責,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貼民心體民情,提升代表履職能力

1981年1月,宜君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設立人大常務委員會。期間,縣人大常委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定決議,保證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又發有序進行。先後經過調研,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實施意見》,對縣鄉人大人員編制、機構設置、代表經費、重大事項規範等事關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項予以明確;為推動棚戶區改造項目順利實施,作出了《同意縣政府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本息償還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的決議》,保障了縣政府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為改變縣城供水系統設施老化、供水不足現狀,審議通過了《縣政府與省水務集團合作解決縣城供水有關問題的報告》;為解決宜白公路沿線3.2萬群眾的出行問題,及時作出同意實施宜白公路建設的決定等等。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馬小平表示,常委會不斷強化日常監督,堅持開展跟蹤督辦,意見建議辦結率達到85%以上,切實為群眾解決了問題。

履職責抓“三變” 促群眾增收

“2017年3月份在鄉人大主席團聯繫調研走訪代表時,得知人大代表明停鎖常年種植各種中藥材,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宜君縣雲夢鄉人大主席杜海軍說,為了促進全村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壯大和群眾增收致富,幫助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建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基地”的經營模式,引導山長河村將流轉的土地折股量化到人,實現資源變資產;將縣國投資金折股量化到人,實現變資金為股金;組織農戶務工及每年的保底分紅,實現變農民為股民。

目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選擇了黃芩、黨參等5種中藥材種植,並與明暉養殖合作社簽訂合作經營協議,由合作社統一種苗選購、統一農資調用、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模式,實現了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2018年底中藥材種植基地年產值達到90餘萬元,當年實現利潤40萬元,人均分紅約335元,成為全縣“三變”排頭兵。

提建議 建成“致富橋”

“這橋是我們堯生鎮通往外界的唯一主幹道,更是我們致富的‘橋樑’啊。”宜君縣十七屆人大代表、堯生鎮人大主席馮振龍指著不遠處的郭寨橋說到,“這橋可不是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好的”。

據瞭解,2017年的時候,郭寨橋由於超負荷運行車輛多,橋體負荷量大,已成為危橋。為了人民考慮,馮振龍提出儘快實施郭寨橋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議。由於種種原因,連續兩年未辦結。常委會對此進行了跟蹤督辦。最終,在各方的共同關注下和努力下,投資400餘萬元的郭寨橋除險加固工程即將順利完工,為堯生鎮致富奠定基礎。(記者 餘誠忠 實習生 楊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