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時代之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行時」永做一粒閃光的新沙

吳新沙(口述)

也許是難解之緣,也許是冥冥之中,我出生於英雄城南昌。6年青春歲月在部隊裡摸爬滾打,28年時光在井岡山腳下風裡來雨裡去修橋養路,退休後我做起了黨員志願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人,算是踐行自己當初的入黨誓言,永遠做一粒閃光的新沙。

春雨潤物細無聲 見賢思齊初心起

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小沐浴著黨的陽光和雨露。那時,家裡中堂一直掛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像,天天看得見,共產黨對我來說很近。兒時,我經常跟著父親來到公路上,看見一些養路工特別吃苦耐勞,也特別受人尊敬,我就問父親:“為什麼?”父親回答說:“他們是共產黨員!”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個詞究竟意味著什麼,但小小的我心裡有了一個信念:要做像他們一樣厲害的人,我也要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1970年,我穿上了軍裝。部隊的第一堂課就是學雷鋒,讀的第一本書是《雷鋒的故事》。小故事卻有大作用,雷鋒精神也就此在我心裡生根、發芽。當時,我們連長是一位參加了遼瀋、平津戰役的戰士,身上疤痕累累。他更是一位大公無私的黨員,有時候戰友送他孩子幾塊糖果、幾個水果,他都要折現還給對方,從不破例。他對新兵極好,經常叫我們到他家裡,聽他講戰場上的那些故事。在部隊越久,我發現那些訓練格外刻苦的戰士們入了黨,那些身先士卒的班長、排長們也都是黨員,由此,成為共產黨員的願望在我心中越來越強烈。

當時,部隊安排我做給養員。我想:“和平年代,我上不了戰場,那就認真做好小事,做好一名給養員,也是對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所以,每次送給養,我總是爭先恐後。部隊裡有家屬院,每次送完給養,我都會幫這家劈柴,給那家接送孩子。入伍一年,由於我手腳勤快、能吃苦、工作好,同志們選我為班長,組織也吸收我為入黨積極分子。

1972年7月1日,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宣誓儀式上,我莊嚴向黨旗宣誓。宣誓完畢,我沒有馬上放下右手,而是在心裡默默加上自己的誓言:“永遠做一粒閃光的新沙。”

千磨萬擊還堅韌 還是當年那顆心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1976年春天,立了三等功的我從部隊復員,回到泰和公路段當起了一名養路工。當時很多朋友勸我說:“你在部隊入了黨、立了功,完全有理由、有條件要求組織安排一個舒適的工作。”但是,也許是受“做一粒新沙”的初心牽引,我毅然決然拿起掃把和鐵鍬上了路。就這樣,我一干就是28年。

28年時光,山風、雲霧、烈日、雨雪隨我同行;田野、深澗、山崖、坡彎陪我櫛風沐雨;掃帚、鐵鍬、砂石、黃土伴我左右,“鋪路石”的奮鬥年華無悔。

1979年,我被調去老營盤養路隊當隊長。老營盤,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一踏上這塊紅土地,我便感到肩上擔子非同一般。地處山區的老營盤路段氣候變化無常,山高坡陡,地形複雜,抗災能力弱。每逢大雨,老營盤路段常常是涵洞被堵塞、路基被沖垮、路面被沖毀,非常難養。我做通隊員們的思想工作,大膽革新,推行生產定額法:按員定量,按量計酬,按質計獎。同時,帶領職工不畏艱難,科學養護。就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路被我們調理得暢通無阻、服服帖帖。連續數年,全路段處於砂石路的最佳狀態,成為全地區乃至全省砂石路中的一張王牌。

養路28年,我摘錄了10萬餘字的筆記,通過實踐積累,制定了一些養護工作辦法,撰寫了《分段包乾法》《砂石路養護的勞動管理》《砂石路的雨季養護》等一些有影響性的文章,並在全國、全省行業刊物上發表,算是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經驗總結。

初心不改使命在 退休餘熱當生輝

2002年,我退休了。我想,沐浴黨恩多年,我不應該像別人一樣悠然自得地養老。於是,我在南昌兒子居住的小區,一邊幫著帶孫子,一邊做起了志願者。我幫左鄰右舍接送小孩上下學,送老人就醫,做一些石桌石凳,放在小區供大家休息。剛開始只有我一個人,受我的影響,老伴也跟著我做志願活動。再後來,小區所在的銀三角銀河城社區聽說了我們的事情,就號召社區一些老黨員、老幹部、老工人組成了“三老”志願服務組,叫我當組長。2017年,服務組每星期至少兩個半天服務社區居民,有時候也上街維護交通秩序。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南昌縣委的肯定,服務組被評為“優秀志願組”,我也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在外這些年,我日夜思念著自己曾經傾注了滿腔心血和深情的泰和公路,感恩組織的培養。2017年底,我到泰和公路分局,向領導表達了打算回來養老和做公路誌願者的想法,領導欣然同意,也希望我能在單位多傳播一些正能量。於是,我立即回到泰和,同時到單位所在的中山社區報到申請做志願者。

我今年66歲,還很年輕嘛,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習總書記說得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輩子為人民養好了路,很光榮,也很自豪;現在不養路了,我還要為公路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一名公路誌願者,希望自己不改初心,踏實做事,盡一份綿薄之力。

(吳新沙,泰和公路段養路工人,2002年退休後在南昌銀三角銀河城社區做社區志願者,2017年底回到泰和做公路誌願者。先後榮獲首屆全國十佳養路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勞動模範、全國百佳文明職工等10餘項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