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在本次高中新增的5種考試中,高考不再是高中生通往大學的唯一路徑,根據國家的頂層設計,本輪高考改革的重點是“兩依據一參考”,即高考錄取將依據高考統考成績、依據高中學考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參加綜合評價招生以及新高考模式的高中生,更需要一進入高中就努力學好、考好每一科,否則,到了高三,不僅來不及,而且無法挽回和補救。期中考試馬上就要到了,新學期第一次大戰已悄然打響,希望每位家長和初高中生都能重視起來。

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高考綜合改革。這也就意味著,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上述省份的高二學生將面臨與現今高考差別很大的5種新考試!那麼,具體是哪5種考試?又新在何處?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新考試之一:合格性考試

根據各地公佈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改革後,高中學考合格性考試將包括13-14門: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信息技術或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

其中前9門是傳統學考科目,現行的高中學考就已實行。後4-5門為新增科目。

考試對象 :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

考試內容 :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課程為命題依據。傳統9門以紙筆閉卷考試為主;逐步增加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操作測試、外語聽力和口語的考試。

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以筆試和實際操作(1-2項實際技能)相結合。

體育與健康,以實地素質或技能測試為主。

考試命題 :省級教育考試部門負責制訂各科考試說明,包括各科考試題型、命題原則、試卷結構、計分辦法等。

考試時間和次數 :目前各地方案不同,主要有三種設置;

第一種:合格性考試每學年安排1次,在上學期期末開考,覆蓋所有科目,學生可在高二、高三階段各考一次(含補考)(河北等省份)

第二種:合格性考試每學年安排2次,分別安排在每學期末,覆蓋所有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首次參加合格性考試時間為高一第二學期末。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必修課程後即可參加合格性考試,做到隨教、隨考、隨清(北京等地)

第三種:參加高考語、數、外統考的學生,可以不參加語、數、外的合格性考試(廣東等省份)

考試成績 :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達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畢業的必要條件和高中同等學歷認定的主要依據。當次考試不合格,可參加以後同科目合格性考試,不再單獨組織補考。

提示 : 各地新的合格性考試,除了增加科目、調整考試時間、允許兩次參加考試,和之前的學業水平考試相比,變化並不大。

高中生要注意的是,之前並不列入學考的體、音、美、技術等科目,如今成為必須合格的科目,而且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所以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起碼高中三年開設的基本課程還是要認真上完的。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新考試之二:等級性考試

相比合格性考試,高中學考的等級性考試變化很大也很具體,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志願選擇,也影響著中學教學和高校招生等多個方面。而且各地方案差異很大,可以說是新高考方案中最複雜、爭議也最大的地方。

考試科目 目前有的省份是3+3模式,但更多的省份選擇的是3+1+2模式。

“3+3”是什麼?

“3+3”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

“3+1+2”又是什麼?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各科滿分150分;“1”指在物理、歷史兩門科目中必選一門,計100分;“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除了已選的歷史和物理,四門科目中任意選擇2門,每門科目100分。總分是750分。它與“3+3”模式的區別就是在“物理、歷史”兩科中增加了一門必選課。

選科:3(語數外)+1(物理、歷史任選1)+2(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任選2)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不論是哪種模式,各地基本都要求最遲在高二上學期期末前確定等級性考試科目。

有的省份規定可以有一次更改機會,大多數省份則規定選考科目一經確定不得更改。所以,學生的選擇一定要非常慎重。

考試時間和次數 :之前多地方案提出等級性考試可以考兩次。但北京方案出臺後,越來越多的省份傾向於只考一次。總結兩種設置如下:

第一種,等級性考試每學年組織1次,安排在6月,與當年統一高考同期進行。每門科目等級性考試時間90分鐘,卷面滿分100分。考試對象僅限當年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

第二種,史、地、化、生安排在高二下學期末第一次考試,高三上學期末第二次考試;政、物安排在高三上學期末第一次考試,高三下學期末第二次考試。

考試範圍 : 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為命題依據。

考試命題 :省級教育考試部門負責制訂各科考試說明,包括各科考試題型、命題原則、試卷結構、計分辦法等。不排除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等級性考試試題的可能。

考試成績: 先按比例折算成A、B、C、D、E五等(0分無等級,A最高)。這五等對應的人數比例是:15%、30%、30%、20%、不超過5%(含E等和0分)。這五等還會細化為不同的級,並按級再次轉化為分數,算進高考成績。

提示 :其實,對於等級性考試如何考、如何計分,人們的爭議倒並不是很大。

不同選科組合對高考之後志願選擇的影響,其實很多家長和學生也不是很在意。因為高校會提前發佈各專業隊選考科目的要求,無非是把高考後填報志願的工作提前一部分到高考前一年完成。

關鍵在於3+3模式的20種選科組合,給高中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巨大壓力。

小學校如何實行走班制?走班制所需的教室、師資是否準備充足?走班制可能帶來的選科不均衡、學生不適應、反悔後想更改如何解決?學生如何科學處理興趣學科與考試競爭的關係?這些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浙江省並沒有給出非常完美的方案,還是靠陸續開始試點的省份在摸索。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新考試之三:全國統一考試

考試科目 : 語文、數學、外語(除英語、日語、俄語外,還新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因為新高考沒有了文理分科,三大主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數學不再分開命題。

外語也不再是一次性考試,新高考改革後,外語一年有兩次考試機會,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績計入高考。(請注意甄別兩次機會是指聽力兩次,還是指筆試兩次。從目前來看,大多省份都是聽力兩次機會,而筆試只有6月份統一高考的一次。)

考試內容:包括新課程標準中的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內容。

考試命題: 新高考全面實施後,三大主科的命題權或全部收歸教育部考試中心,但很可能繼續保留3-4套不同試卷,用於不同地區。

▼語文命題趨勢變化

國家如今越來越重視母語和傳統文化,對語文的重視將成為長期的政策傾向,所以在高考中,語文的重要性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未來高考中,閱讀能力將成為語文考試的核心,閱讀的能力、閱讀量將會提高,閱讀材料的涉及面擴大,閱讀題將更加註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將更為複雜。

此外,寫作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重視,創作多種體裁形式文學作品的能力,將成為考核的方向。而且,對於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觀點的考查,也會逐步走進語文的命題中。

▼數學命題趨勢變化

由於取消了文理分科,改為統一命題,所以數學的難度相對來說將會有所下降。

今後,數學將會著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同的數學素養與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可能會將數學與文化交融起來,例如將史料與考題結合,考查數學的文化價值。

注重數學思想的發掘,在綜合問題的解決中,要找出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例如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與整合、特殊與一般、化歸與轉化、有限與無限、或然與必然。

此外,數學將會重視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動、數學建模活動,以及數據分析與處理的實際應用。

▼外語命題趨勢變化

新高考改革後,聽力是單獨考試,在未來還要加入口語的測試,聽力與口語的比重將會不斷提高(例如北京將會聽力和口語將會提高到50分,也就是說卷面成績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卷面考試中,閱讀能力的考查是不斷加強的,同時寫作與翻譯也會增大比例。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新考試之四:自主招生考試

新高考改革後,自主招生趨勢是:報名人數越來越多,初審通過率越來越低,複試難度加大,但一旦通過複試拿到享有自主招生優惠政策的資格,被錄取率還是比較高的。

其中,真正屬於“考試”範疇的,只有自主招生筆試。對於這種新的考試,很多高中生並不熟悉。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自主招生筆試難度 :

自主招生筆試難度一般高於高考、低於競賽,部分高校筆試試題可能還會涉及到競賽相關知識。

自主招生筆試考核內容 :

綜合統計高校筆試考查科目發現,大多數高校考查數學、物理、語文。部分高校結合具體專業特色設置有附加專業測試項目等。

從2018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筆試考查來看,自主招生筆試重點考查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文學文化水平,對時事熱點的理解和各類文章的閱讀水平等能力,在考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課內基礎題

這類題考查考生學習基礎,通常熟練掌握課本知識的考生都能比較容易得分。

(二)高考難題

這類題保留一定數量的高考核心考點,但著力點和區分度主要放在高考延伸出的知識和方法上。這類題原則上不超綱,所用的知識方法都是高考所要求的,但是解題思維和技巧靈活。

這部分題正是自主招生考試中區分度最大的題,也是同學們的備考重點。

(三)競賽題

這類題涉及到課內沒學過的知識、公式,或者是競賽經典方法、技巧。雖然題目中會把知識、公式和相關方法技巧給出明確提示,但在緊張的考試中,沒有進行過競賽學習的考生很難準確解題。

自主招生筆試備考 :

自主招生考試雖然不像高考那樣有考綱範圍,但不代表考試沒有規律。歸根結底,自主招生考試科目、題型與高考有很多共通和相似之處,考查的知識基本在高考範圍內,部分試題也是在高考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

因此,建議大家在準備自主招生筆試的過程中,科學做法是在高考範疇內先抓基礎知識,注重通性通法建立知識體系,再做適當拔高延伸。此外,研究目標高校歷年自主招生考試真題和高質量模擬題是準備自主招生筆試的關鍵。

下面是比較典型的3所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筆試真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領軍計劃考試時間為90分鐘,採用的是機考的形式,總共35個不定項選擇題。根據報考專業不同,有的考2門即可,有的要考3門。

清華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領軍計劃筆試真題(部分)

數學科目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物理科目

物理部分總計20題,均為選擇題,物理部分總分60。

第1題:考察的是牛頓運動定律和剛體的動力學。

第2題:考察的是磁矩的定義。

第3題:看起來考察的是原子物理,實際上,它在建了一個模型之後,考察的是靜電和簡諧振動。

第4題:考察的是非慣性系的運用和簡諧振動。

第5題:考察的是平衡的穩定性。

第6題:考察的是靜電屏蔽。

第7題:考察的也是非慣性系的問題。

第8題:考察的是基礎的電磁感應。

第9題:考察的是電磁波的基本觀點。

第10題:考查的是氣體的狀態方程,以及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定量計算。

第11題:考察的是電容器的受力和能量。

第12題:考察的是電磁振盪。

第13題:考察的是靜電問題當中,表面附加壓強的問題。

第14題:考察的是,光的單縫衍射的定性計算。

第15題:考察的是多普勒效應的定量計算。

其他科目

歷史題幾乎都是材料題,有考到五四運動等知識點,主要考察考生的歷史素養。和選考考察課本知識很不一樣,主要得看平時積累。

文言文題目,其中有出自《史記》、顧炎武《日知錄》等的內容。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筆試考試。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南京大學

6月10日-11日,南京大學2019自主招生和勵學計劃選拔測試開考。南京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考試分為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其中,理科綜合一共8大題,4題數學、4題物理,考兩小時。“思維量和計算量都挺大的,有些題目需要用到高中的一些結論來倒推。”文科綜合一共是4大題,其中還分一些小題。

南京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筆試真題(部分)

理科綜合

1、一滴水從空中落下時,最快的速度可以達到多少?

2、給太空中的一顆衛星“安家”,要求衛星繞著太陽旋轉的週期,與地球繞著太陽轉的週期相等,試問如果要滿足這個條件,衛星在太空中可以有幾個位置來“安身”。

文科綜合

1、杜甫的詩《春日憶李白》,根據這首詩出了一些題目。

2、歷史題給了一段有關丘吉爾的材料,讓考生根據材料答題,其中一小題要以中國古代的人物來對應丘吉爾。

3、時政題給了一段有關“一帶一路”的材料,主要考查創新科技方面的一些內容。

4、最後一題是作文題,給了一句魯迅的名言:“道德這事,必須普遍,人人應做,人人能行,又與自他兩利,才有存在的價值。”根據這句名言寫一篇關於道德的作文。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新考試之五:綜合評價考試


綜合評價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完全是兩碼事!它其實是綜合評價招生(全稱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中的一種考試方式。

所謂“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就是大學錄取時,用三個成績來衡量:一是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二是綜合評價測試成績,三是高考成績。這三個成績按一定比例合成綜合成績。

例如不少學校的綜合評價招生,考生錄取分數計算採用下列辦法:

綜合評價分=(高考成績×60%)+(能力測試成績×30%)+(高中學業成績×10%)

從中可以看出,綜合評價招生“綜合”的意思不是說不看高考成績,而是高考統考科目、綜合評價測試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各項都算分。而高考成績在其中的比重只有60%左右。

這也是為何有人誤解: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綜合評價招生,只有60%拼分,其餘40%拼爹。因為很多人完全就沒弄懂綜合評價招生的計分和錄取規則!

其實,這種招生方式是和自主招生一起出現的,並不是新高考改革後才實行的,許多人也分不清綜合評價招生和自主招生。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因此,想參加綜合評價招生的同學,當從高一就開始準備。因為新高考是“3+3”模式,除了語數外,其他學科從高一到高三都有學業水平考試,考過之後,成績就成了定數,無法再改。因此,當努力考好每一科,否則,到了高三,不僅來不及,而是無法挽回和補救了。

考生報名 : 包括高中階段各學期的成績情況、綜合素質評價等證明、高中階段獲獎證書或資格證明材料複印件(須教務處蓋章),考生的“個人簡歷”。高校根據材料擇優選擇考生初審資格。

學校進行書面審核 學校綜合評價招生工作專家委員會對考生申請材料進行書面評審。根據考生的學業水平測試(高中會考)成績、競賽成績、中學階段綜合表現以及個人陳述情況,按照專家對書面材料評分從高到低,確定獲得綜合素質測試資格的考生名單。

綜合測試 : 初審通過後,綜合素質測試時間一般集中在6月份。考生需要參加高校組織的筆試和麵試。有些學校取消了筆試部分,情況待學校而定。考生要參加統一高考,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綜合分,最後按照綜合分擇優錄取的方式。


定了!高中生將面臨5種新考試!關乎孩子上學,家長必看


改革後新考試模式務必全面瞭解

不願瞭解新高考的高中生家長

有些家長其實經濟條件、文化水平都不差,但就是受一些頑固思想的影響,認為高考簡單分文理科、只看統一考試分數、全國同卷同分最科學。根本不願去了解各種招生優惠政策和志願填報信息,結果讓孩子錯過了很多政策優惠。

不願接受新高考的高中生

有些高中生受一些不正確信息的影響,偏激地認為新高考增加了考試負擔、選擇負擔,沒有認識到新高考賦予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權,而且降低了考試難度,提供了更多升學渠道和機會。

不願適應新高考的高中學校

有些高中學校對新高考存在質疑,客觀條件不足的確是原因,但主觀上對新生事物抱有牴觸態度,恐怕才是問題所在。高考改革可能會延遲,但步伐擋不住,公平與效率的矛盾最終會得到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