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許鳳錦

□ 本報記者 覃柳鮮

許鳳錦,大新縣寶圩鄉黨委書記。自上任以來,她一直深入挖掘當地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團結融合,致力於寶圩鄉“2·19”觀音誕儂垌節申遺工作,開創了寶圩鄉民族團結工作的新起點。許鳳錦也於2018年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大新縣作為中國儂垌文化之鄉,儂垌文化深厚,其中寶圩鄉“2·19”觀音誕儂垌節最具影響力。在當地,儂垌活動既是壯族親朋好友相聚、聯絡族群關係的民間習俗,也是壯族群眾純樸意願的表達和質樸民風的體現。

“在寶圩鄉,一年四季都有村屯舉辦儂垌節。”許鳳錦說。寶圩鄉是一個邊境鄉鎮,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濃厚,有深厚的儂垌文化、“短衣壯”文化等,在這裡,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為促進民族團結融合的媒介。

為此,許鳳錦一直致力於寶圩鄉“2·19”觀音誕儂垌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16年,為成功申報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許鳳錦專門請當地老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儂垌節相關文化內涵,多次邀請大新縣非遺辦調研員前來指導申遺工作,並進一步加強保護和傳承“短衣壯”文化。2017年,寶圩鄉“2·19”觀音誕儂垌節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請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多民族聚居的鄉鎮工作,要將民族團結放在首位。與群眾打交道,交心是關鍵,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許鳳錦說。

如何交心?許鳳錦認為,在節慶活動和諧歡樂的氛圍裡最容易拉近幹群關係,與群眾交心,促使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推動民族團結。

板價村有兩個屯曾因土地產生糾紛,多方協調無果。許鳳錦瞭解後,多次趁節慶活動去到村裡協調矛盾雙方,“解決矛盾糾紛,既要依法,又要注重民族團結,宣傳民族團結政策。”許鳳錦說。經過多次協調,這起矛盾糾紛事件最終得以解決。

據瞭解,近年來,寶圩鄉逐漸建立以民族文化為核心,藉助各類節慶活動展示各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發展特色經濟,營造你幫我、我幫你共同發展致富的良好局面。

“經濟發展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石,群眾有收入、住得穩,為守邊固邊提供巨大支持。”許鳳錦說,目前,寶圩鄉產業發展實現多面開花,該鄉利用返鄉創業骨幹發展養牛產業,積極發展香米種植、酸菜種植等,實現“一村一產”。此外,許鳳錦還充分解讀各項民族政策,將民族政策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凝聚群眾力量,狠抓鄉村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夯實民族團結的社會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