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呼我应”改革试点见成效 95%烦心事可在社区解决

10月29日从武汉市江岸区获悉,该区开展“民呼我应”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不断探索为街道放权赋能,全区先后回应处理各类诉求40万余件,超过95%的问题在街道社区得到妥善解决。

街道办事处,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但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时,不少街道办事处又面临着“看得见、管不了”的尴尬。今年初,武汉市正式启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试点工作,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打造服务型政府。江岸区是首批两个试点城区之一。

记者了解到,江岸区建立指挥调度机制,设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呼我应”指挥机构,建立分级处理机制。以此为基础,该区直击街道、部门条块关系不顺、发挥合力不够等“痛点”,为街道赋能、授权,赋予街道考核评价权、任免建议权、意见建议权和综合指挥权等四项权力,并设立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将城管、市场监管等力量派驻到街道,建设、水务等8个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向街道定向报到、随叫随到,将街道建成呼应“中枢”。

为确保街道能切实发挥“中枢”作用,江岸区还围绕“民呼我应”建立“一事一评”制度,从响应是否及时、顺畅、有力、有效等方面,对“民呼我应”进行量化评分,评价结果计入年度考核成绩,派驻机构和下沉执法力量与所在街道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奖励捆绑。

解放公园路49号院是老旧社区,早点餐饮摊棚占道经营现象突出,影响社区环境,居民对此颇有怨言。劳动街道依托“民呼我应”机制,发挥街道“中枢”作用,整合城管、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上门宣讲政策,指导早点餐饮摊棚退路入室,占道经营现象终于消失了。该街道还组织施工单位,对小区内道路进行全面修整刷黑,小区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