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闖下大禍

騎自行車闖下大禍


現代的交通,汽車遍地跑,飛機滿天飛,火車動車來來往往,人們出行非常方便了,就連電動車也到處都是,現在的人力自行車則很少有人用了,即使有也是作為人們業餘的體育鍛煉工具。可是在六七十年代,自行車則是人們最先進的出行代步工具了,特別是在農村,一般人那根本就是可望不可及的高級奢華。新舊都算上,全村也沒有幾輛,有的把新車用綵帶子纏,紅紅綠綠的纓穗子綁,打扮得像花轎一般,騎它的人走在路上風光無限,人們都會很羨慕,那絕對比現在開著小車顯擺得多。那時在農村,想借個自行車出差也很困難,提前問幾遍也不一定能借得到,人家心愛的物件一般都不願意借的。

我是高中畢業後,慢慢的學會了騎自行車。像學開汽車一樣,剛學會騎老想要騎,但自己家又沒有,就厚著臉皮到處借,偶爾能借到一次,過過自行車癮。

也就是因為騎自行車,倒也闖過一次不大不小的車禍,幸而是有驚無險。

大概是一九七三年吧,我在村裡當幹部,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有一次運動,專案組要組織外調,派我和另外一個村幹部去,他也是年輕人,我們都剛二十來歲,又都剛學會騎車,想風光一下。所以頭一天提前籌劃,千方百計的每人借了一輛自行車。

目的地是十幾公里以外的一個村子,我們兩個開了外調介紹信,騎上自行車出發了。那個村子在臨近山腳下的地方,去時一路小上坡,到那個村子辦好事情,返回時是一路漫下坡,又是一條很長很長的直路,我們順著下坡,很輕鬆很神氣,隨著下坡車子越來越快。我借的是一輛舊的車子,正跑著突然我感到車子剎車失靈了,由於是下坡路,沒有閘的自行車可想而知,飛快的跑起來,想減速也減不了。我也是剛剛學會騎自行車沒有多久,根本不知道怎樣處理,頓時驚慌失措起來,渾身出了一身冷汗,毫無一點辦法,任由車子飛快的往前衝去。這時前面有一群小孩在路上玩耍,避又避不開躲又躲不過,照直就衝了過去,當時我完全懵了,想到這下可完了。我緊張的大聲高喊,也試圖儘量的繞開,但孩子們都是幾歲的小孩,也不知道跑開躲避。還沒有來的及多考慮,車子已經衝到一群孩子中間了,車子也重重地摔倒在路邊的莊稼地裡。我半天爬起來,路中間躺著幾個孩子在那裡哭,嚇得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們的家長都在不遠的地裡幹活,聽到孩子的哭聲,都喊著跑過來趕緊抱起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撞的比較重一些,臉上撞了一道口子,流了滿臉的血。這時一圈人們都圍過來,我的那個夥伴跑在前面,這時也聞訊拐了回來。孩子的家長和地裡幹活的人們把我們圍住,情緒非常激動,七嘴八舌橫眉豎眼的數落起我們來,我們不停的道歉,嚇得兩腿直哆嗦,老怕人們動手打我們。最後其他撞的輕一些的家長也不再說什麼了,就是那個撞得重的孩子的家長,要求我們一起去找醫生看一看。我們推著車隨家長到他們村的衛生所去,那個村在方圓左近都數一個很大的村,走在村裡的路上,兩邊很多人都圍著我們看熱鬧,並且對我們指指戳戳說三道四的,那情景真像犯人遊街一樣狼狽。

衛生所看了以後,把那個小孩臉上的口子縫了幾針,由於小孩太小,才有三四歲,村裡的醫生建議我們去醫院檢查一下。我們又和家長一起,推著自行車翻山越溝到公社(即現在的鄉鎮)衛生院。醫生看了看,說外傷可以處理,但有無內傷需要到縣醫院去檢查,因為鄉鎮沒有透視機,只有縣醫院才有。於是我把自行車留給那個同伴,叫他想辦法處理。我又隨著孩子的父母親,一起坐公共汽車趕到縣醫院。在縣醫院裡,經過透視檢查,最後找到一個男醫生診斷,還好很萬幸,醫生看了檢查結果以後,說沒有什麼內傷只有外傷,開些藥再開些藥水就行了。並且醫生還說了一句話,說小孩在大路上玩耍要有大人帶領,沒有大人帶領出了事故,家長也有責任的。我這時才如釋重負,懸著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了。我們出了醫院大門,天已很晚了,趕到汽車站的時候,末班車已經開走了,他們的家離縣城很遠很遠,他們一步不離的跟著我。當時我就想,反正孩子也沒事了,可以放心了,再花些小錢也無所謂。就領著他們三個找旅社,那時候旅社很少很少,跑了很遠一直找到道北火車站,在一個大澡堂裡把他們安排住下來,又撇了第二天的路費,我才脫身離開。這時天已黑透了,也顧不上吃一口飯,連夜跑了三十多里路趕回家,回到家已是深夜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還心有餘悸,說來很幸運,孩子沒出什麼大事。也是那時候的社會風氣好,民風淳樸道德風尚高人情很純厚的原因。我想這件事如果擱到現在,那可真是後果不堪設想,即使人家不吪你,一兩萬塊錢那也是下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