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央行數字貨幣將衝擊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現有格局

互鏈脈搏按:央行DC/EP發行在即,中金公司於10月31日發佈了名為《央行數字貨幣會帶來什麼改變?》的研究報告。

相比原生區塊鏈研究機構,中金公司更善於用較為系統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論,從金融視角去觀察這一歷史性大事。

中金公司認為,央行DC/EP的發行,在產業層面會加速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的分化;在宏觀政策制定上,央行對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流通速度、貨幣乘數、時空分佈等方面的測算更為精確,從而提升貨幣政策操作的準確性。

互鏈脈搏將一些內容摘錄,並附上報告的完整下載地址:關注【互鏈脈搏】公眾號,回覆“中金”即可獲取報告全文。

央行為何要做數字貨幣

中金公司表示,央行數字貨幣(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是最近幾年各國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清算銀行(BIS)等國際金融監管當局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和傳統現金相比,CBDC 具有使用方便、便於監管、具備功能擴展性等優勢。

中金公司:央行數字貨幣將衝擊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現有格局

具體來說央行數字貨幣有如下優勢:

1. 適應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打破支付壁壘。隨著智能手機、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等技術的發展,現金在日常生活中的佔比不斷下降。例如,中國現金(M0)佔 M1 的比例從 2013 年 18%下降到 2018 年的 13%,瑞典等北歐國家的 M0/M1 比例甚至已經降到了 5%以下。目前,中國線下非現金支付主要通過微信錢包、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或者銀聯信用卡等進行。由於 CBDC 具有高於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等級,中金認為 CBDC 可能會打破支付行業的行業壟斷。

2. 應對“私人貨幣”挑戰。傳統現金存在印刷或鑄造、流通、回收成本,同時 ATM 建設、維持也會產生費用。此外,現金交易本身就存在監管難的問題。以比特幣、Libra為代表的非官方貨幣的廣泛使用會進一步擴大監管盲區,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有助於央行加強金融監管,打擊經濟犯罪。

3. 擴大普惠金融。在金融基礎設施較差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於建設更多銀行網點及配套設施,發展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用較低成本提高銀行與金融體系普及率。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建設銀行網點存在成本收益問題,而央行數字貨幣可以依託於手機等個人終端解決大多數需求。

4. 實時精準定位,創新貨幣政策。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實現對每單位貨幣的精準追蹤,從而使得央行有對貨幣流通和經濟運行更準確的把握,有助於增強貨幣政策前瞻性、及時性;未來通過智能合約能夠實現精準定向貨幣發行,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準確性。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可能的發展路徑

中金公司還介紹了中國央行DC/EP的發展路徑。關於替代M0以及以及雙層架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

中金公司:央行數字貨幣將衝擊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現有格局

但和很多市場認識判斷,央行DC/EP數字或決然不會使用區塊鏈技術不同。中金公司仍然沒有否定區塊鏈技術。

中金公司分析,央行數字貨幣的貨幣屬性要求其在高併發的使用場景能夠正常使用(比如每年雙 11 中, 每秒交易筆數可達到 30 萬筆/秒),而當前比特幣僅為 7 筆/秒,ETH 為 30-50 筆/秒。Facebook 的 Libra 設計為 1000 筆/秒,這些都無法滿足央行數字貨幣的要求。因此,央行數字貨幣暫未預設技術路線,可以考慮現在大部分加密資產的區塊鏈技術,也可以採用現在電子支付技術基礎上演變的新技術。對於區塊鏈技術中常見的可以自動執行協議的智能合約功能,中金援引範一飛的觀點,有利於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可以考慮,但對超出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應持審慎態度。

央行數字貨幣對支付行業影響

中金公司尤其關注對支付行業的影響。

中金預計 DC/EP 主要針對紙幣現金替代、對電子貨幣影響較小。獲得 DC/EP 運營資質的 機構的直接貨幣化空間可能有限,更多作用體現為場景應用的增加帶來的客戶活躍度和 粘性的增加,帶來機構之間進一步的分化。此外,預計金融 IT 服務商有望收穫銀行機構改造升級核心交易系統帶來的商業機會。

1.M0 增長趨緩、整體現金需求降低。央行數字貨幣用於替代現金,屬於 M0 範疇,而 廣義貨幣中的活期存款部分已由現有支付體系高效處理。我國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 (如大小額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等)、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行支 付機構的各類網絡支付手段等運轉高效,社會對於現金的需求逐漸降低。截至 9 月 末 M0 貨幣供應量為 7.4 萬億元、同比僅增長 4%、在 M2 中的比重降至不足 4%。

2.預計數字貨幣主要對紙幣進行替代、對電子貨幣的擠佔或有限。對於用戶而言,使 用 DC/EP 相比紙幣的便捷性和安全度大幅提升,中金預計在目前移動支付滲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以數字錢包為載體的數字貨幣會以較快的速度為大眾所接受。相比電子貨幣而言,DC/EP的優勢包括交易難以篡改、可控匿名屬性、更高的信用背書、支付雙離線支付等,但考慮到用戶對商業銀行/頭部支付機構已建立起的信任感、移動支付習慣的養成和逐漸固化、匿名支付需求的有限性和日益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下,疊加基於電子貨幣產生的理財/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DC/EP 不計付利息), 中金預計數字貨幣對電子貨幣影響有限。

3.短期帶給 DC/EP 運營機構的直接貨幣化空間或有限、更多作用體現為入口地位的夯 實。不僅紙幣交易不存在服務商從而沒有額外收費、目前電子貨幣的存取/轉賬也大 多免費,考慮到數字貨幣對紙幣進行替代的定位,中金預計數字貨幣的運營本身較難進行大規模的貨幣化,基於其點對點的直接支付方式,亦不需跨行清算組織參與其中(如 POS 網絡中銀聯負責清算轉接)。但是獲得 DC/EP運營許可的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通過將數字貨幣入口嵌入到當前賬戶及軟件中,通過數字貨幣相關應用的開發和場景的開拓提升自身的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從而進一步擴大其較其他銀行/支付機構的用戶領先優勢,形成強者恆強局面。在數字貨幣與電子貨幣等金融 資產之間高速轉化的背景下,存取現的複雜流程被進一步簡化,亦可能影響存款金 融機構的競爭格局。

4. DC/EP 的推出料將帶來銀行機構核心系統升級需求,同時或對 ATM 和鑄幣相關公司 帶來一定負面衝擊。中金預計數字貨幣投放運營機構需要對自身系統進行改造、建立銀行庫和保存數字貨幣,其中安全加密、身份認證、分佈式記賬、大數據分析、 安全芯片、可信雲計算和隱私保護等技術的應用需求較為突出。

中金公司:央行數字貨幣將衝擊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現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