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臺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最早在五臺山弘揚佛法的是光明法師桑王澳登(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於公元前710年親自赴五臺山傳播佛教。

《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五臺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裡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

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中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臺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

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臺山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完美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

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臺山經過了 "鐵堡運動"、"臺懷運動"、"五臺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臺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臺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 "龍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五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