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禁區撿個塑封袋 輻射量比做CT高200倍


2019年10月31日報道,城市探險家內爾-安塞爾在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附近的切爾諾貝利參觀。

撿到一個小小的塑封袋,用探測電離輻射的粒子探測器蓋革計數器一側,其輻射量幾乎是CT掃描的200倍!

內爾當時正在神秘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區域參觀旅行,發現地面上有不少被被丟棄的物品。

於是他拿起手中的蓋革計數器懸置在其中一個塑封袋上方,其輻射高達2728毫西弗(mSv)或2.7西弗(Sv),幾乎是成人CT掃描(15毫西弗)的200倍。

正常情況下,5西弗的輻射量就會導致人類在一個月內死亡,而切爾諾貝利輻射量的臨界值高達350西弗。

切爾諾貝利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一個大型核電站所在地。1986年,核電站發生爆炸,釀成核洩漏,空前絕後,至今仍是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事故的主因為反應堆進行緊急停機後的後備供電測試時,因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最終使功率急劇增加,破壞反應堆。

與早期各國核反應堆類似缺乏嚴重意外下的多重防護措施,設計缺陷使大量的輻射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